第58章(第2/2页)

能跟着万德贵等人一路跋涉来到肃城的,还真没有几个病到走不动的。

一辆马车拉五个人,只用了两辆车。

那将领便道:“还有剩余的车,六十以上的老人,六岁以下的孩童也去坐吧。”

众人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他们不但被允许进城,甚至还可以坐马车。望着那一辆辆骏马拉着的青篷车,没有人敢动。

那将领便亲自来点人:

“这位老伯和你身边的小童,这位大娘和带着的孩子,还有这位大嫂子和你带着的孩子,去坐第一辆车。”

被点到的,正是孙老头和他孙女杏儿,邱大娘和她的孙子小满,还有另一个带着一岁多大婴儿的妇人。

孙老头磕磕巴巴地道:

“这……这么好的车,怎么能给咱们这些下等人坐……”

那将领笑了,露出一口白牙,语气分外亲切:

“老伯放心,这些车本来就是郡王下令,用来帮扶那些行动不便之人的。快上去吧,风大,别把你和孩子冻病了。”

听到这话,孙老头也不敢说什么了,赶紧带着孩子上了马车。

上车的时候,趔趄了一下,旁边站着准备驾车的士兵立刻眼疾手快地扶住了他,爽朗的声音道:

“老伯,当心些!”

上了车,隔绝了寒风,浑身都暖了很多。

可孙老头还是觉得像做梦一样。

怎么会有这么好,这么亲切的兵老爷。

还有郡王,那可是住在皇宫里的龙子凤孙,居然会给他们马车坐。

一行人到了城东,下了车,很快便见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都是秸秆野草做的顶,泥土墙,房顶上的草是簇新的,显见是新修的。

带队那位将领让他们十人一间屋,可自行选择同伴。择定后,选一名室长,由室长前去登记。

行走在寒风中的流民们,直到进了屋里,这才觉得浑身暖了不少。

这年头能住得起瓦房的人少,流民们看着眼前的土墙,心中生出了一些安定的感觉。

有墙,有房顶,终于不怕这个冬天被冻死在冰天雪地里了。

被选定的室长,陆陆续续前去登记,而其余人,则是整理着自己少的可怜的行李。

当一切都安顿下来后,他们突然闻到风中传来的一丝麦香。

紧接着,便有士兵走了过来大喊:

“郡王有命,每日施粥两次,维持二十日,请各位乡亲自带碗筷前去领取。”

郡王不仅让他们进了城,安排了住的屋子,竟然还施粥!

顿时,众人眼中满是惊喜,赶紧拿着自家的豁口碗前去领粥。

到了领粥的地方,果然见火把下,那里架着两口锅,里头正煮着香喷喷的麦糊。

现场站着两队手中拿着雪亮大刀的士兵,有人在宣讲着领粥的纪律,众人必须排队成长列,不可哄抢,否者哄抢者军棍二十,不排队的今日不许领粥。

有士兵们镇场,哪怕流民们都已经好多天没吃过正经的食物,现场依旧秩序井然。

没多久,最前头的人便领到了麦糊。

不过,在打麦糊之前,负责打麦糊的士兵们却把一大碗麦秆倒进了锅中搅拌,紧接着便笑着大声对众人解释道:

“老乡们别嫌弃,咱可不是要作践人,先前咱们肃城就有饿久了的人,在施粥的时候囫囵把粥倒进肚子里,结果活生生给烫死了。从此郡王便下令,施粥的前三顿,都得在糊糊或者粥里放麦秆。为了大家的性命安全,老乡们吃的时候可千万吃慢些,把麦秆都吐出来!”

众人听得这话,吃饭的时候都是一边吃一边吐麦秆,没有一人因为久未进食而出意外。

香喷喷暖呼呼的麦糊糊慢慢流进肚子里,被寒风侵袭的身体真正由内到外暖起来了。

这一刻,流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第二天第三天,施粥照旧,麦糊糊却一天比一天干。

流民里的病人,也有大夫来看了病,喝上了药。

为了让大家安心,关于二十天之后的安排,也第三天施粥的时候就有人来宣布了。

等他们稍微养好了身体,便会有人来招工。适合男女老少的工种都有,大家可以自行选择,虽然工钱并不丰厚,但让大家不饿肚子还是没问题的。

因为生病或者过于年老实在不能工作的,每天也有三两的救济米粮。

等明年开春,郡王还会给大家分发土地,每人五亩地,只收两成税负。

听到这样的话,流民们里许多人都忍不住喜极而泣。

当初选择来肃城,真是他们此生最大的幸运。

没有哪一城的郡守,像郡王一样慈悲。

给了他们挡风避雪的房子,每天还能吃两顿饭,以后的生计也安排得妥妥当当,还给他们分田土。

在郡王治下,他们不仅看到了活下来的希望,未来还能活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