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4/6页)

王玲玲理直气壮:“对!你们不愿意帮我,我就自己争取。”

她上辈子就是不够争取,才被随意嫁给徐霜,日子过成最后那样。

这辈子她吸取教训,一定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赵军,就是她的命运。、

“爸,事情到现在这样,你再闹也没用了。还是让大队长给我开介绍信,我这就跟赵军去领结婚证。”

王永顺眼睛眯起来:“你想得美!”

“就算是结婚,赵家指派了两个小孩子过来算怎么回事?你有没有一点姑娘家的自尊啊,自己带着两个拖油瓶回来要介绍信。你信不信我把你告去革委会,说你搞破鞋!”

这赵家算盘可真够精的,大人不露面,赵老太也不见人。打量的主意就是叫王玲玲回来要介绍信和户口本,赵家什么都不出,就想娶个儿媳妇回去?

简直是做春秋大梦!

“你回去跟你婆婆说,没有五十块钱,介绍信和户口本我都不给!”

这赵老太打量着,娶上一个不花钱的儿媳妇,怎么看都比王樱那头还要出三十块划算。

反正接回去的媳妇也是照顾家里,就跟白捡了一个干活的劳力一样。

王玲玲冷笑一声:“婚姻自由,你不同意我也照样开。”

本来回来也不是给王永顺看的,只是为了警告王樱。这会儿目的达到,王玲玲也懒得再装样子。

“我跟赵军是军婚,是受保护的。只要我同意,赵军同意,你们谁说也不好使。”

王永顺生平第一次生出了,这个丫头还不如生下来就丢水里淹死的想法。

她怎么就敢?!

“好好好,你给我滚!往后不准再回来!”

王永顺这会儿也完全失去理智了,这么个主意大的丫头,他王家不要了!

王永顺把大门打开,直接就要赶王玲玲走,王玲玲倒是不含糊,转身就去收拾自己的东西。

打包完就带着两个小孩头也不回的走了。

王永顺差点一口气没上来,险些憋死自己。

王樱在边上看了一场大戏,忍不住想鼓掌。

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王玲玲一通折腾,倒是把她的危机给折腾没了。

单看王永顺两口子的样子就知道,一时半刻这俩人也闹不出什么幺蛾子了。

王玲玲短暂的回来之后又离开,这样义无反顾的毁了和徐家的婚事,又紧接着找个二婚头当后娘,前后几天的功夫,叫整个公社都流传着王家的事迹。

王永顺夫妻俩几乎都不出门了,除了上工时候还见得到人,平日里连在家里都没什么声音。

那王玲玲据说也够可以的,自己开了介绍信把户口挪到红旗公社第五大队上。赵家小子待了两三天就离开,王玲玲就留在赵家当后娘了。

“嘶,你们是没看到,赵家丫头可会惯那两个孩子了,大的那个天天心肝肉的喊,小的那个都三岁了还抱着不丢手。”

“这丫头该不会是被人下降头了吧?这进门当后娘,就那么来劲?”

“哪能啊,保准还是不想嫁徐家,这才随便找个嫁了。”

“不嫁徐家就不嫁呗,咱大队上也不少小伙子,咋就非得说到隔壁公社去,这离娘家可有些远了。来回都得一个小时。”

……

但不管怎么说,王玲玲还是嫁了。尽管留下了一地鸡毛,但她仿佛是甘之如饴。

赵家人口不少,四房人口挤在一起,王玲玲嫁的赵军排行第三,家里还有三个妯娌,每个妯娌都是两个孩子起步,一大家子也不分家,整天都搅和在一口锅里吃饭。

王玲玲虽在开启新生活的兴头上,但依旧是感觉到很大的不适应。

兴许是因为人多,赵家的生活水准并不算好。尤其是跟他们家的收入比起来,每天光是吃拉嗓子的粗粮就已经是叫王玲玲叫苦了。

她上辈子亏过钱,但真没亏过嘴,徐霜在吃上从不克扣人。

她重生之后,家里虽然困难,但王玲玲知道爹是个有心眼的,家里的家底根本不是面上那点,所以饭桌上也都是粗粮,可到底是掺和起来的。

高粱面里掺和点玉米面,玉米面里掺和点白面粉。虽然也难吃,但口感要好上许多。

哪里像是现在,三个大伯子小叔子都是吃的玉米面窝头,几个妯娌都是高粱面的,婆婆倒是过得轻松,碗里是玉米面掺和白面的。

几个小娃娃跟他们奶奶吃的差不多,就是小上许多。

赵老太还负责分粥,这粥分的更是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几个男人的碗里都是稠糊糊的,妯娌几个碗里跟清水一样。

其中以王玲玲的最清,简直像是一碗白开水。

赵老太还带着抱怨:“一群母蝗虫,就知道吃吃吃,咱家有多少粮食都得叫你们败活了!”

说完,赵老太就挥舞着自己的筷子捞干的,一边吃一边絮叨,周围几个妯娌像是都习惯了,个个都不做声。

赵老太的吐沫飞溅,整个屋里就只能听见她那高亢嘹亮的声音。

“老三家的,你刚进门,我不稀得说你,你自己心里要有数。主要就是东东西西,你得盯着点,家里喂猪喂鸡扫院子挑水的活计,你们几个妯娌商量着来。反正我不管你们怎么弄,要是叫我看见院子里脏了吧唧的,或者是猪忘了喂,你们几个就一块给我滚会娘家去!”

王玲玲强忍着应了一声,她在心中安慰自己,

撑住,再撑几年,只要等到两个孩子大了,等到赵军转业回家,以后的日子,她就是太后娘娘!

到时候她不光是吃捞干饭,还要叫赵军给自己买各种珠宝首饰!一天换一套!

王玲玲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婚后生活。

另一边的王樱最近也将一件事提上了日程。

考虑到隔房的大伯父两口子迟早贼心不死,王樱准备先下手为强。

她徘徊在大队的知青点外头,说是知青点,其实也就是村里没儿女的五保户人去了,家里的房子收归给大队了。

七八间破败的土胚房,里头只住了九个知青。

盖因前些年知青都是自愿下乡来的,那五六年才来了五个知青,那些知青们来的时候怀抱着改变农村的梦想,待不了多久就傻眼。农村的生活太苦太难,种地靠天,谁知道啥时候会来一点意外,当年的粮食就得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其中有几个知青闹着要回城,闹了两年,到处都不批。不光不批,今年更是干脆直接定下来,城里的适龄年轻人,都要下乡来建设乡村。

这下子回城就成了遥遥无期的苦差事,最早一批来的知青里就有扛不住的,已经有一个女知青嫁给大队上的社员了。

王樱盯着知青点的大门,心里想的是,自己最起码要挑一个看得过去的。要是来一个歪瓜裂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