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让人头秃的欧洲局势!(第2/3页)

相比于57长管,这种炮可靠性足够好,易于生产,他上个月战斗损失全部反坦克炮,也就是两门,后面紧接着就补充上来两门,非常适合如今的战争。

相比于85反坦克炮,这种75反坦克炮机动性强很多,转移阵地的时候非常方便,精度也高很多,

“开火。”

虽然是新编部队,但训练明显不错,士兵们依次开火,阻击着逐渐靠近的敌人,但很多地方也显示都是新兵,比如第一炮打偏,比如机枪向坦克正面射击。

“嗯?”

刚一接触,营长就发现,此时进攻的敌人和以前的不同,似乎严重缺乏经验。

和他的部队一样,都是新兵蛋子。

“怎么回事?”

营长不解。

这似乎不是德国人?

一个小时后,进攻的敌人退去,阵地前留下了一辆被击毁的四号坦克,以及一地的尸体,但他们阵地上也损失了一门反坦克炮,伤亡了不少战士。

双方差不多打了一个平手。

菜鸡互啄。

“波澜人。”

指挥部队收拾战场,营长面色铁青:

“就不该放过他们。”

随后他又叫来一个通讯兵,将消息告知了后面的团长。

……

团部。

“我们团正面是一个团的波澜仆从军。”

团长面色同样铁青,语气杀气腾腾:

“早知道就应该杀了这群墙头草。”

虽然战斗力不强,远不如德国人,但在德国人的武装下,也并不弱,当数量相当的时候,还是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这一次进攻,虽然他打退了敌人进攻,但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把消息告知师部。”

团长也找来一位通讯员,告知了上一级。

与此同时,在这条防线上,一个有一个团也在进行同样的事情。

……

消息一层一层的上传。

最终汇集在高处。

会议室内。

“出现大量各国仆从军。”

一位将军对统计出来的情报面色凝重:

“波澜,乌克难,罗威,西般牙,锐点等国都有,规模上大约有两百个师,武器装备和德军没有多少差距,有大量坦克和重炮。”

“这么多!”

最上位的将军面色一变。

他们知道德国人开始大规模招募仆从军,也开始加强仆从军的实力,依次弥补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比如罗马里亚,匈牙利等老牌普通军,德国人为其提供了精良武器装备并进行改编,战斗力大增,提供海量物资,使得国内参军热情高涨,部队士气旺盛至极,甚至能和己方的精锐部队战斗而不落下风。

但没想到,居然有两百个师。

这个数字,是他们预计的三倍还多了。

德国人去年进行了军事改革,包括仆从军,一个师大约一万三千人,一百七十个师就是……

这位将军额头冷汗开始滴落。

算上德国人,以及后方提供后勤的意呆利军队,东线的军队数量已经不存在谁优势了。

“难怪他们不继续进攻。”

将军喃喃自语。

他知道欧洲大一统计划,但没想到进度居然如此之快,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拉出了这么多仆从军部队,可以想象,如果继续对峙下去,恐怕仆从军部队翻一翻都有可能。

到时候。

将军额头上的冷汗越来越多。

一旦敌人兵力有优势,他们拿什么挡住敌人的进攻?

“立刻将消息汇报给……”

将军果断选择了继续上报。

……

“东线的局势非常不妙。”

白宫,富兰克林听着秘书的汇报:

“德国人招募了大量仆从军,在东线的规模超过了两百个师。”

“两百个。”

富兰克林面色一变。

他想过德国人仆从军数量会很多,但这个数据,超过他心里数字的两倍还多了,而且这还仅仅是东线仆从军的数量。

还不包括西线的轰炸机部队。

“怎么回事?”

总统先生不明白。

“他们已经疯了。”

回答总统先生的多诺万:

“德国人向欧洲各国提供了极其廉价的粮食,燃油,药品,棉花,水泥,钢筋,汽车等原材料和商品,使得欧洲目前物资供应充足。”

“各种物价比战前还要低三分之一。”

“然后……”

多诺万详细介绍着欧洲的情报。

“这些物资到底是哪里来的。”

富兰克林揉着额头。

欧洲的故事其实很简单。

绑架。

小胡子利用上次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

经济上,通过廉价充足的物资,衣食住行等,以及大量下工厂订单创造工作岗位,来收买各国民众,因为原材料也是德国提供,订单也是德国提供,不仅仅促成了经济大循环,德国人还在这生意中赚的彭满钵满,还将马克轻而易举的铺洒在整个欧洲大陆。

整(防和谐)治上,画饼联邦制大欧洲,既能独立自主,又能享受低廉物价,以及统一的国防,以此洗脑年轻人以及民众。

双管齐下,瞬间就吸纳了几乎整个欧洲的民心。

然后,就挥舞着马克,修理,修桥,修防空塔,招募士兵,以及利用欧洲联盟这一噱头鼓舞部队去前线作战。

虽然他一眼就能看出这里面的阴谋,实际上,整个欧洲都被小胡子玩弄,被他帮上战车,但拥有这些视界的人非常少。

而且。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

“他们那里来的这些物资?”

富兰克林不理解:

“除非有几乎无成本的原材料,燃油,民用汽车,粮食,棉花等原材料,不然德国人绝对会破产。”

对于普通民众,没有谁会不希望物价低廉,生活成本低,工资高,尤其是经历十年前经济大危机挨饿的人们,更是希望如此。

只是从经济上,从生产力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原材料,以及一些商品可以凭空出现,并且没有成本。

不过,一旦有人做到了这些,稍加宣传,那完全会被视为救世主,引起疯狂的追随。

“不知道。”

多诺万直接摇头。

“对岸也……”

富兰克林陷入沉思。

“我怀疑。 ”

多诺万继续说道:

“这些充足的物资,可能和空间技术有关系。”

“有道理。”

总统先生点头赞同。

虽然没有证据,但从逻辑上推测,可能性极大。毕竟,德意志,还有对岸,似乎都有类似技术,然后都有丰富的各种物资——给人一种用不完的感觉。

多诺万随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