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2/6页)

纪炀自然不拒绝,笑道:“好啊,晚上不醉不归。”

晁盛辉却开口:“还是少喝酒,只怕明日皇上要召见。”

今天纪炀回来,第一时间递了文书到吏部跟宫里,明天皇上肯定要见他的。

纪炀挑眉:“信不过我的酒量?”

众人笑。

怎么把这事忘了。

五六年后再见,他们这些人境遇跟之前大不相同。

纪炀不用说了。

其中颜海青考上举人,三年后考进士,纨绔回头,家里高兴得很,特别是他在吏部当左侍郎的爹,现在怎么看他怎么顺眼。

颜海青前两年成的亲,家里很是和睦。

晁盛辉是如今京都趣闻的幕后人,也算个差事,皇上也时常召见,娶了宗室平王的女儿映月郡主,夫妻两个都在办报。

映月郡主有了身孕,所以这次没跟过来。

井旭在兵部任职,不过最近好像有些调动,准备把他调到御林军,暂时还没有消息,只是个传言而已,同样已经成亲。

葫芦秀才滕显,今年五十多了,可看着精神极佳,每日还是喝酒做葫芦做动画,是京都的名人。

苗书杰算是给晁盛辉打工,做得也开心。

算起来,大家所有的事情,或多或少都跟纪炀有关。

若不是纪炀,他们说不定还在汴京里当纨绔。

众人坐下说话,只觉得恍如隔世。

原本日子都已经越来越好,如今纪炀这个领头羊回来,以后的日子肯定更加精彩。

他们都有些等不及了。

纪炀反而笑:“以后时间还多着呢。”

确实!

时间多着呢!

不过回汴京前半个月,基本都不能消停,皇宫,林家,好友家,同僚家,全都要走一遍。

各处的反应肯定也不一样。

他这刚回来,伯爵府庶弟在那摔碟子砸碗。

可纪炀本身不势弱,直接让来找茬的庶弟弟妹去跪祠堂。

估计消息会飞快流传出去。

纪炀介意吗?

肯定不介意啊。

他本来就是纨绔,这事大家难道不知道?

别说什么体面,没有体面可言。

当天晚上,众人又在泰安楼看到纪炀一行喝酒纵歌,好不快活。

不到第二日,满汴京都知道,纪炀回来了!

这次恐怕不会走了!

皇宫。

皇上轻咳几声,看着皇子认真批奏章,心里有些宽慰,再听到纪炀的消息,忍不住道:“他倒是自在。”

调令下来,竟然慢悠悠来汴京,半点也不着急。

到了汴京还跟好友们去吃酒,同样看不出急躁。

要知道他被调到汴京,可是没安排任何职位,虽说其他各部都想要他,但想要他命,断他仕途的也不少。

他们都以为纪炀会在三四月份便回汴京,事先掐过一轮。

谁承想他路上慢悠悠的,赶在七月才到。

等到朝中支持他的,厌恶的他,几乎都站了队,这才施施然到此。

如今这朝中,基本分为两派。

林大学士跟武将们,自然看纪炀跟宝贝一样,算是他的铁杆支持。

林大学士这边自不用说,好不容易自家出了个得力的人,自然会全力帮扶。

武将那边,冲着纪炀对边关兵马,以及凉西州几万兵马的态度,还有在灌江府建立一系列保障后勤的事。

还有纪炀的祖父武侯也是自己人。

种种事情证明了,若纪炀掌权,必然会厚待武将。

另一派旗帜也很鲜明。

那就是宗室一派跟文官一派,让纪炀没想到的是文官一派的主导,竟是文学士。

纪炀得罪了宗室,也得罪了文官,自还是平分土地,打土豪的事。

这些文官豪强,都在自家本地有着大批土地,他们跟宗室一样,是兼并土地的主力,自然看纪炀就害怕,便厌恶。

不过内里还有细分,宗室想着纪炀挪他们关市税的事,更是不爽。

文官那边除了土地的事之外,还有纪炀这官来的“不正”。

确实,买官捐钱,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

若是买官的人是个无用的,那皆大欢喜,如今纪炀的“成功”,甚至让人在质疑科考,说科考是不是太过死板,选不出可用的人才。

这也动摇了文官的底子。

他们把持全国官学,又有下面县学无数,还有各个有名书院,如果动了如今的科考,质疑现在的科考水平,同样是在质疑他们。

可让纪炀意外的是,文学士早就默默站在文官后面,虽没有直接挑明,可也是对纪炀有些不满的。

迟回汴京几个月,没想到钓到这样一条大鱼。

“吃酒耍乐”的纨绔们,此时包厢里谈论的正是这件事。

“其实不难猜,文家底蕴本就不俗,他家在鲁地也是有名号的,跟韩家那种书香世家比也是不差。”晁盛辉慢慢道,“知道他家在国子监背后,算是偶然,他们还不知道这件事我等已经发现。”

别看大家以前不着调,但几年差事下来,自然稳妥得很,各家又有照拂,所有人成长的都很快。

所以这事一直瞒着,等纪炀来了才讲。

纪炀办的报纸京都趣闻,一直跟国子监主簿办的汴京文报打擂台。

虽说京都趣闻隐隐站着上风,但人家报纸能打好几年擂台,也是不输的。

自从纪炀要回汴京消息传来,这两个报纸自然又在明争暗斗,一个诋毁,一会澄清反击。

就是在你来我往之间,发现京都趣闻下面一个撰稿人跟文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似乎是文家看重的学生。

那学生一查,真就是文家旧友当院长的嵩阳书院学生。

这一层关系慢慢往后查,自然找到背后的文学士。

嵩阳书院?

纪炀对这里有些熟悉,开口问道:“那文家四公子,是不是也在这个书院就读?”

林婉芸看过来。

这个文家四公子,就是当初想跟林家结亲,可几方势力中,只有他一头热乎的。

不过他心思单纯,所以林婉芸当时以为是个退路,不过再好的退路跟自由相比,林婉芸自然选择后者。

之后纪炀跟林婉芸去灌江府,那文四公子觉得林婉芸宁愿去荒凉之地吃苦,也不愿意嫁他,心灰意冷之下去了外地求学。

求学的地方,就是这嵩阳书院。

如此看来,文家跟嵩阳书院果然关系匪浅。

想起这事,算是坐实了文家跟嵩阳书院那个撰稿人的关系。

当年,也就是昌盛三十五年时,那时候朝中势力是林家,宗室相争。

文家算是墙头草。

现在昌盛四十一年,文家渐渐浮出水面。

果然,哪有什么真正的中立,无非是还没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隐藏自己的位置。

这也不是说明文家跟宗室联手了,只是他们如今利益点是一样的,所以看起来一致,必要的时候肯定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