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2/3页)

纪炀跟玉县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好笑跟惊讶。

同时还有商机!

扬州城那是多繁华的地方,那边的小食摊可太多,如果他们都买的话,那葫芦作坊?岂不是随时都能开启?

说不定还能超过化肥作坊?

当然这是玉县丞的想法,这都快成他心里执念了。

还真东边不亮西边亮。

谁能想到葫芦器具在这上面竟然有名。

不过也能看出其中潜力。

玉县丞连忙道:“有是有的,但不多了,你们想要多少?”

伙计答:“扬州那边来信,说先要五千套,如果可以的话,现在就可以付定金。你们交货的话直接给隔壁常华县,那边也有我们店铺,他们直接走水路过潞州送扬州。”

人家都已经把事情安排妥当了,不愧是能开好几个连锁店的杂货店。

这些事自然不用纪炀一点点负责,玉县丞都能安排好。

只是五千个葫芦器具,确实太多,两边商议过后,等到七月前交货就行,五六月葫芦成熟,给一些时间赶工送去。

伙计那边也是做惯这些事的,算是签了契约,又留下二成定金,共计八两银子,余款三十二两,等交货给常华县铺子的时候,一并付清。

生意做得如此顺畅,也跟葫芦作坊背靠衙门有关。

好歹知县跟县丞都在这,那铺子伙计也不敢乱说什么。

等伙计离开,玉县丞才小小欢呼,兴奋道:“真好啊,赚了八两定金!八两呢!”

“余款还有三十二两!”

纪炀想笑,又吩咐道:“五千个葫芦已经不少,但听他们的口气,后续应该还会需要。所以这种植一定要上心。”

“如果咱们供应不上,人家可会找其他种葫芦的了。”

生意要做成,不光东西要好,更要能供应上,这可不是什么稀缺东西,能搞饥饿营销。

先前那笔生意不算,如今的五千个葫芦才算是第一笔生意,这笔做不好,人家转头就能找能做好的。

如今也就是给扶江县衙门面子,才舍近求远,找他们供应这头一批。

同样,也是看在滕显的面子上,否则不至于如此。

被纪炀点了几句,玉县丞稳重下来,随即有些不好意思,明明自己比纪炀年长,却还没他想事情周全。

这边略略又做了会,玉县丞便准备去上集村一趟,跟葫芦江家说明此事,让他趁着春天多种点葫芦,最好能带着村子一起种。

想必这种好事,他们肯定不会拒绝。

岂止不会拒绝,上集村知道此事,葫芦江家实在有些傻眼,去年他们家的葫芦尽数卖光不说,今年还能卖出?

那葫芦作坊还真的开成了?

想想扶江县东的凌家湖借着知县大人的指点,如今家家户户都能挣到银钱,化肥作坊更是火热。

没想到他们扶江县西的上集村也行?

废话也不多说,几乎整个上集村都开始占荒地,准备种葫芦。

开耕荒地是好事,里长跟玉县丞只有赞扬的份。

只是扶江县五个村子,现在两个村子都有收获,还都是距离扶江县最远的村子在赚钱跟赚钱的路上。

反而距离扶江县最近的马家湾,三江村,还有玉家湖毫无动静。

特别是玉家湖,好歹也是玉县丞的老家,却一点额外的好处也没有,心里难免气闷。

玉县丞听此也只是冷笑,他虽姓玉,却跟玉家湖关系不好,还帮忙?想得美。

纪炀略略知道这些情况,他看过老大人留下的游记,身边又有江小子,什么八卦听不到。

玉家湖确实是玉县丞的老家,可中间的矛盾却极多。

当初玉县丞家中困顿,父亲早亡,留下母亲一人抚养他长大,虽说也有人帮扶,但同样没少受人冷眼。

一个村子,自然什么人都有。

之后他渐渐长大,人聪明,家里几亩田经营的也不错,只是娶了媳妇,又生了两个娃娃,又赶上那几年收成不好,养活不了全家。

所以玉县丞干脆去外面寻出路,托了好大的人情到潞州城一个店铺当伙计,他记账的本事也是从这知道一点。

可没想到他出去做事,村里几个泼皮嫉妒眼红,欺负他家老母亲跟娘子娃娃们,事情都闹到前知县,也就是那位老大人跟前。

玉县丞见此只好辞去城里的活计回来,好在那位老大人虽不爱管事,也觉得玉家湖的人过分,又知晓他在外做过事,便留在身边当个小吏。

之后不必说了,玉县丞好学肯干,又努力习字记账,这才有今天的日子。

他没当县丞的时候,就把母亲妻儿接到县城住,当了之后更是让他们住到府衙的院子,算是扬眉吐气。

之后母亲去世,也算风光体面,可跟玉家湖一些人户的梁子算是结下。

现在五个村子里,两个村都在挣钱,另外三个村自然眼红,只有玉家湖眼红之余还有些后怕。

只怕玉县丞会报复他们。

好在玉家湖还有几家之前帮扶过玉县丞老母亲跟妻儿,现在还当亲戚走动,大家也盼着能缓和关系。

纪炀听着,算是从江小子口中又知道这些内情。

没想到玉县丞身上还有这种事。

不过也是,在这种穷乡僻壤还能习字记账,当上县丞,必然有些坎坷。

听过之后,纪炀看向江小子,开口道:“之前让你写的大字呢?又忘了?”

江小子立刻后退:“知县大人,您不能听完八卦就问我要作业吧?”

如今江小子长高不少,看着更皮实了。

纪炀摇头道:“快写,不写不准吃饭。”

竟然这样?江小子倒也不烦写字,可不吃饭不行!听听都不行!

知道这些过往,对纪炀来说也更好处理各自的关系,不过他相信以玉县丞的聪明,也不会做什么公报私仇的事。

所以这事听过也就听过了。

如今两个作坊都算平稳发展,除了葫芦作坊竟然意外发展到扬州之外,其他都挺好的。

化肥那边也因为春耕即将到来,整个村子无论男女老幼,都在努力做事,在凌里长带领下分工合作,准备好春耕用的化肥。

这次的化肥还跟之前一样,各村去找里长报数量拿到批条,这次的批条在今年年底十二月前还钱即可。

每次纪炀给出的偿还时间都很宽松,说是无息贷款也不为过。

有之前的经验,各村自然有条不紊进行,提到这事无不夸赞,但纪炀明显发现,这次来预支化肥的门户少了一些,估计是春天的豌豆已经收获卖出,手里有余钱的。

今年扶江县的豌豆跟白菜一样,长得十分饱满,还是隔壁县菜贩裘冬欣过来收购,各家也都熟悉,自然也卖给他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裘冬欣收购春季豌豆之后,也拐到凌家湖买了三百斤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