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2/3页)

“有跟着祖父在念书。”贾蔷紧张道。

“何为三世说?”杨大人问道。

“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贾蔷回答道。

“何为据乱世?何为升平世?何为太平世?”杨大人又问道。

““所传闻世”是“据乱世”,内其国外其夏。“所闻世”是“升平世”,内诸夏外夷狄。“所见世”是“太平世”,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贾蔷继续回答道。

杨大人微微点了点头,心中表示满意,不是绣花枕头一包草,只光有好看的外表,他肚子里还是有点墨水的,杨大人又再继续出题考校。

至于在杨家后院,尤氏夸赞着杨纯熙,道:“那日在荣国府,我看了你们家的姑娘,就心生欢喜,找我们家元春打听了一番,知道你们家姑娘还没有婚配,不知道我们家贵府可否看得上?我们家有一小子,今年也十五了,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了,就是这小子小时候不爱念书,荒废了一些时日,可是自从他瑚大叔叔回来,对他的学业就要求得严格了一些,是一个还不错的孩子。”

“贾家的孩子自然是好的。”杨家大舅母道。

“我们家姑娘人确实不错,就是家庭有些复杂,不知道宁国府介不介意?”杨家二舅母有些担忧道。

“我们这样的人家,富贵都已经到了顶了,娶的媳妇就希望家世清白一些,两夫妻能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就行,别的我们也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尤氏连忙道。

“家世清白您倒是能放心,就是这孩子是我儿子原配的女儿,原配走得早,续娶的儿媳心气有些小,导致我儿子对这孩子也不上心,这孩子是我和我相公拉扯大的,相公走得早,也就剩下我这个老婆子替她考虑一二,可是老婆子我的年纪也不小了,身上病痛也多,万一有一天我如若不在了,那就没有人替这孩子打算了。”杨家二舅母心中有些悲伤,可是,事实是什么情况,还得和贾家说清楚,免得贾家说骗婚,日后以此为借口,薄待自家孙女。

“这不是什么大事,我们贾家东西二府,西府的子孙旺盛,倒是我们东府,子孙不多,如若孩子嫁到我家,定会如亲闺女一样疼爱。”尤氏连忙表态。

听到尤氏这么说,杨家两位舅母都放下心来。

杨大人考校完毕,对贾蔷的学问还是比较满意的,勋贵子弟,能有如此学问的孩子确实挺难得的。

“你们兄弟几个,午膳好好陪着贾家的公子喝几杯。”杨大人对自己的孙儿道。

“是!”杨家的几个孙子看着贾蔷摩拳擦掌,一个个的,不怀好意的看着贾蔷。

身为纨绔子弟,还是贾瑚回来了才收敛几分的贾蔷还真的没在害怕的,而且压迫感最强的杨大人也走了,面对杨家兄弟的挑衅,贾蔷十分沉得住气,心道:“不过是几个文弱书生,好歹他学武都已经学了三年多了,还怕他们不成。”

这边,杨家的孩子看着贾蔷,心道:“不过是一个小白脸,今天定能干翻他。”

贾蔷和杨家的孩子较上劲了,杨大人满意的回自己的书房,并让下人去告诉杨家大舅母,说这孩子的学问不错,可以看得出,贾家是把这孩子往科举路上培养的。

杨家大舅母收到杨大人的消息后,脸上更是笑开了花,看着尤氏的目光更加的热情。

“贾家兄弟,咱们光喝酒是不是太没意思了,咱们玩投壶如何?”杨家的孩子见自己轮番给贾蔷灌酒,这人居然没有一点反应,就提议玩游戏。

“可以!”贾蔷自然没意见,以前他对吃喝玩乐这一些东西就十分的感兴趣。至于喝酒,怎么说呢,自从他开始练武,酒量也就增加了,特别是他练出一点内力后,只要运转内力,醉意就能缓解。至于投壶,他小时候就对投壶很有研究,后来他又学习了射箭后,投壶更有准头了,投壶的准头在九成以上。

下人将投壶的罐子和箭拿了过来,每个人十只箭,投中者少的饮酒。

“谁先来?”贾蔷问道。

“我吧!”杨家的孩子觉得,他们是主,总不好欺负得太过,这人还有可能成为自家妹夫,欺负得太过了也不好。

贾蔷自然是客随主便,杨家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的开始投壶,他们的准头也都还不错,好的有七八只,差点的有四五只箭。

最后轮到贾蔷,贾蔷拿着箭,瞄准壶口,一只又一只,今日手感极佳,十只箭全部都投进去了。

又试了几次,杨家孩子发现自己还真的投不过这个人,便换了一种方式,用琴来较量。

贾蔷又笑了,感谢严格的敬祖父,授课的时候君子六艺,有让他们选择乐器,他自然是选择琴了,等日后练习琴棋书画的时候,他就能少学一样,虽然敬祖父没说,他觉得他自己对古琴的天赋还算是不错的,再加上瑚大叔叔的藏书阁里面收藏了许多琴谱,他觉得自己的琴技还是挺拿得出手的。

贾蔷弹了一曲《阳春白雪》,其实他弹得最顺手的是《凤求凰》,但是对着几个男人,他弹不出来。

杨家的几个孩子有些苦恼,贾家的这个孩子真的有这么优秀?

贾蔷第一次感受自己学的东西带来的优越,虽然每日练武,即使过年也得去演武场练武,但是,内力没有辜负他,他每日要跟着敬祖父念书,只要分心就会赏一顿戒尺,但是他肚子里的学问是货真价实的,贾蔷为自己的学问震惊到了。

在杨家用过午膳,尤氏便和杨家二舅母交换了信物,尤氏道:“过几日,我们便会请冰人来送庚帖。”

“好!”杨家二舅母高兴道。

从杨家回来,贾蔷又先送元春回了晋阳侯府,等元春到了晋阳侯府,贾蔷准备再回宁国府的时候,元春突然对他笑了,道:“蔷哥儿,恭喜你呀,很快就要定亲了。”

贾蔷有些愣,还有些反应不过来元春对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好半晌,贾蔷突然反应过来,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像是见了鬼一样。

元春被他逗笑了,道:“你这是什么表情?莫不是不高兴?”

贾蔷回过神,急道:“不是!元春姑姑,今日便是……”

元春点点头,表示肯定。

贾蔷想到自己今日在杨家的遭遇,先是被杨大人考校,然后又是杨家几个兄弟为难,怪不得身为吏部尚书的杨大人居然会亲自见他,贾蔷捂住自己的脸,有些难以相信,哀嚎道:“你们怎么不早和我说呀?早知道,我就好好表现了。”

元春噗呲一声,被逗得更开心了,她笑道:“放心,女方那边对你很满意,继续保持呀。”

贾蔷点了点头,他突然想到什么,脸红了,他问道:“那姑娘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