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2/5页)

贾敬内心非常挣扎,私心他不想接手,可是,他又忍不住想起当年他入朝为官时,独木难支,痛苦万分,贾家已经到现在地步,他确实不应该再消极度日。

贾瑚见贾敬神色复杂,知道逼人不能逼得太紧,“敬大伯,还有两个多月,也不着急,不如这段时间您看我教教他们?其实他们也不难教的。”

最终,贾敬点头同意先看贾瑚如何教导他们。

贾母这里,家中的女眷都聚在贾母屋子里,整个场面十分的和乐。

“这下老祖宗放心了,圣旨已经下达,咱们的瑚哥儿已经是正三品的礼部侍郎,关键咱们瑚哥儿才二十六岁,真是风华正茂之时,可见陛下器重咱们家瑚哥儿”王夫人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眼睛笑眯眯的,可以看得出她也十分的开心。

“好事多磨,瑚哥儿能有现在,他也吃了不少苦,好在苦尽甘来了”贾母十分的欣喜。

“之前瑚哥儿说要大办,咱们是不是要看个日子呀?”刑夫人问道。

贾母瞪了刑夫人一眼,“不是瑚哥儿说要大办,是我这个老婆子说要大办。”

王夫人默默的翻了一个白眼,她这个大嫂是真的不会说话,再想想先头那个大嫂,万事不用她们操心,不管什么事,办的都极为妥帖,那时候她刚刚嫁过来,什么都不懂,连字都不会认,王家教导女子无才便是德,嫁过来之后,先大嫂教她认字看账本,还告诉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正确含义。

书中的原意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真正含义是男子重才,女子重德,这里的重德是正德,而非反才,世人曲解,才有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可笑的言论,如果女子没有才能,她要如何教导子女辅佐丈夫,如若女子没有才能,如何管理好中馈。

接触了先大嫂,她突然明白,读书人家是如何培养女儿的,为何世人都喜爱读书人家的女子,元春便是按照先大嫂的样子培养的,只是,终归是学不会先大嫂的气韵。

“瑚哥儿回来咱们这些长辈高兴,现在又正逢瑚哥儿升官,确实是高兴事儿,咱们这些长辈也该热闹一下,孩子好久没回京城了,和之前的故友也该联络联络感情了”王夫人笑道。

“还是你会说话,瑚哥儿那孩子低调,说是大办,估计也不会办得太过,就找个时间给咱们家的老亲发帖,让他们来府上聚聚,用顿便饭,再请戏班子来府上唱几场戏,便差不多了”贾母想了想道。

刑夫人在一旁坐着,心中有些不乐意,不都差不多了,怎么她说句话就生气了呢,虽是这样想,她却也不敢做声。

“也好,只是是不是太冷清了一些呀,这么高兴的事儿,怎么也得三天流水席才好”王夫人道。

贾母摇头,“办得太过,瑚哥儿得生气,就这么办吧,以后总还会有机会的。”

“只请老亲吗?我之前看到许多家都给瑚哥儿送了拜帖”王夫人道。

贾母犹豫了一下,道:“四王八公家的是一定要请的,还有咱们的亲戚,史家、王家定是要请的,瑚哥儿外祖一家回了兰陵,京城的宅子也卖了,帖子也送不到,备上一些礼品,找人送去兰陵,其他的亲眷,也要一一送上帖子,至于其他人,去问问瑚哥儿吧,有没有要请过来相聚的。”

“一下请这么多人,咱们家是要热闹起来了”王熙凤笑道。

“这次宴请事关重大,你亲自带着她们去做,明白吗?”贾母看着王夫人,道。

“儿媳明白”王夫人马上会意,这顿饭代表了他们贾家重新回到了众人的视线里,这顿饭万万不能有任何的马虎。

贾母点了点头,“你办事,我放心。”

“是不是有些无聊?”元春看着一旁插不进长辈的话中,也不敢随意离开的黛玉和三春,柔声问道。

“还好,听长辈们说话也挺有趣的”探春道。

元春微微挑了挑眉头,她有种感觉,自家妹妹似乎胆子都挺小的,小小年纪,都学会看长辈的眼色,完全没有小姑娘的娇憨,“如若不喜欢,可以出去透风的。”

黛玉和三春看向元春,眼睛中有些局促。

元春温和的笑了笑,然后对贾母道:“祖母,我带妹妹们出去玩。”

贾母一听乐了,“你这么大还是一个贪玩的,好好,你带你妹妹们出去玩吧。”

“走吧”元春对黛玉和三春道。

黛玉她们跟着元春离开了贾母屋子,“妹妹们平时都玩些什么?”

“学习,再去给老祖宗请安,平时会聚在一起绣绣帕子,再一起说说话”探春道。

“妹妹们无需拘谨,我出身的时候府中一个女孩都没有,都是哥哥们带我玩,只是哥哥们功课也忙,直到我八岁了,迎春才出生,我入宫早,入宫时迎春妹妹才四岁,宝玉也才三岁,而探春才出生没多久,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也这么大了,我回来,家中多了好多妹妹,终于不再只是我一个女孩了”元春笑眯眯的。

“是瑚大哥哥吗?我们看着瑚大哥哥感觉好凶”探春道。

“大哥凶吗?大哥一点也不凶,他对女孩子可好了,对女孩子特别细心,在我小时候,大哥出去回来都有给我带玩具和吃食,那时候的大哥可是京城中有名的才子,是许多京城中女子的梦中情郎,只可惜,大哥十六岁就去了南召,又在南召娶了妻,京城中那些女子知道后,大约是得哭死”元春笑道。

“瑚表哥成亲了?”黛玉有些疑惑。

“当然,大哥都二十六岁了,怎么可能没成亲。”

“可是,没看见大嫂”探春也十分的疑惑。

“陛下召得急,大嫂又有七个月身孕了,不适合在路上奔波,只能等大嫂生了孩子在从南召来京城”元春道。

“原来是这样,也不知道大嫂是什么样的美人,能配得上我们家大哥”探春道。

“大嫂是南召人,是南召的圣女,原本是南召下一任族长,结果看上了咱们大哥,就辞去了圣女之职,专心辅佐大哥,大哥能那么快完成南召教化之功,也依赖大嫂,只不过大哥是在南召成亲,路途太过于偏远,就只有大老爷一人去参加大哥的婚礼”,元春想起当初还在家中时,大哥从南召发来的信件,把众人都震得不行。

去往南召的路十分的崎岖,大哥原本是不让大家过去的,等以后他回京时再将大嫂带回,但是大老爷看到信件后,直接让人收拾行李,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去了南召,主持大哥的婚礼,回来后大病一场,大老爷还不许人送信去告诉大哥。

虽然有些对不起现在的大伯母,但是,大老爷对先大伯母是真心喜欢的,听母亲说,先大伯母还在的时候,大老爷整个人都是鲜活的,其意风发,虽然才能不太行,但是每天都笑眯眯的,其实,现在的大老爷对大哥的害怕,也是对先大伯母的一种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