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2/2页)

这时再看贤妃和淑妃的积极和关切,多多少少就有些自证之意。

贤妃和淑妃能与皇后和睦相处,稳居高位,与她们的敏锐细心分不开。

皇后疑心一日不消,困扰的还是她们这些妃嫔。

尤其现在陛下病重,太子监国,皇后绝不能容忍有人对太子不利。

可相较于不安的皇后,太子表现的出奇的稳。

他表示走水就是个意外,堂堂储君,只因起了一点小火苗,东宫都不敢呆了,还怎么稳坐朝堂议政用人。

于是皇后劝太子,太子驳皇后,淑妃和贤妃两面做好人,两面换着劝。

忽的,太子瞄见谢原,连忙招手:“谢司郎,你来得正好!”

谢原走过去,正欲叩拜,太子便扶了一把:“自家人,不必多礼。”

太子如见救星:“谢司郎可是来请孤去上朝?”

谢原拜道:“东宫走水一事传开,朝中的确议论纷纷,臣亦担心不已,都没敢告诉岁岁,见殿下无恙,臣深感万幸。”

太子眼神一动,忙道:“还是不要告诉姐姐,她为了姑姑的事已经够忙了。”说着,太子看了眼皇后:“母后!您真的别操心了,不是什么大事。”

皇后这会儿也有点回过味了。

她把事情闹得太大,难免让人觉得太子受到了惊吓,容易立起一个胆小不稳重的形象,陛下抱恙,是因信任太子才将国事交给他,他应当拿出个样子来。

别说东宫走水可能只是意外,就算真的是有意谋害,太子也不能乱了阵脚。

关键时刻,他得有储君的姿态。

“罢了!”皇后沉下气:“你自小胆大心细,本宫这些担心,在你这都成了瞎操心,你要住哪里住哪里,不过起火的地方暂时不要去了,等本宫找人修葺好了,过一阵你再用。”

淑妃和贤妃对视一眼,都笑着宽慰皇后,又把太子狠夸一顿。

临危不乱,稳重从容,乃是君王气度。

皇后没说什么,太子倒是客客气气的回了几句,然后目光往两个弟弟身上一瞟,对他们能来此探望表示感谢。

魏诚和魏钰连忙表态,希望太子皇兄能保重身体,国事虽然重要,但也不能耽误寝食。

太子看着两个弟弟,忽道:“二弟三弟有此心,孤深感欣慰,父皇常说,兄弟如手足,当年父皇能诛杀妖妃乱党,也是靠着兄弟姊妹奇心协力,如今父皇抱恙,孤若能得两位皇弟相助,定能如虎添翼,这也当是父皇所愿见到的。”

淑妃袁氏连忙道:“殿下言重了,钰儿这孩子,如今读书都还是叫我头疼的事情,哪能比殿下。”

贤妃赵氏也跟着道:“就是,说起来诚儿只比殿下小半岁,可这玩心始终下不去,别说是国事了,我都担心往后他出宫建府,连府里都管不好。”

太子淡淡一笑,以早朝在即为由,没有过多纠结此事,简单说了两句,便拜别皇后与二妃,领着谢原离开。

谢原眼看着太子在转身时,一脸的谦和恭敬慢慢淡化,变得沉冷,他忽然觉得,两位娘娘并不都是夸张直言。

太子年岁不大,但已有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至少凭谢原对两位皇子的观察,是远不如太子的。

也许他们本性如此,也许有掩藏,但都不是眼下的重点。

走出一段,太子低声道:“姐夫放心,孤已将人安置好,一切按照计划来。”

谢原回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