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3/3页)

周玄逸沉默。

谢原从来都是这样,他会问出什么,必然是察觉或知晓了什么,来要一个坦白。

周玄逸扯扯嘴角,抬手抹了一把脸,撑着身子坐正,摆出谈话的姿态。

是,那副画后,是有后续的。

恩师的心愿,是《百骏奔腾图》,他从商辞手里得到了这幅画,对他大为感激,想也没想就找到师兄,一道去了老师府上。

那时,老师已开始回光返照,拿过周玄逸奉上的画,他放声大笑,开心极了。

可看着看着,他又看向了自己昔日的学生们,开始一一细数他们当年学画时的毛病,继而上升到他们每个人性格和为人处世。

谁也没想到,这样清醒的记忆,竟是从一个即将离世的老人口中说出。

少年人的感情最为赤诚,无论是朋友,还是老师。

学生们没忍住,纷纷痛哭。

很快,老师走了。

周玄逸原想将画作为老师陪葬,没想,师母竟将画送了回来。

师母告诉他,老师一生痴好此道,却并非为了占为己有,而是希望它们能得以传承。

就像他们这些学生一样,他以毕生所学教导传授,即便他已不在,但还有他们。

画是周玄逸得来的,自然该交给周玄逸。

周玄逸怔然的接过,可当他想把话放回盒中时,意外的发现,里面竟夹了一封书信,是他取画时太急,才没发现。

他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下,却在展信的一瞬间愣住。

写信的人似乎知道,这幅画是要送给一个即将离世的老师,也想到了他如今的心情,字里行间,全是温暖的宽慰,甚至借了许多佛经中的故事来诠释生死,为他开导。

周玄逸以为那是商辞所写,可他见过商辞的字,与这完全不同,而且,这字迹隽秀工整,信纸染了花香,角落还画了一朵小小的佛莲,分明是小姑娘喜欢的样式。

而在信的最后,俨然还藏了少女隐晦而真挚的表白。

落款,李岁安。

周玄逸立马明白了这幅画是从哪里得来的。

商辞竟与李岁安走在一起,而李岁安似乎还不知,这画是交给了另一个人。

他心道可能有误会,更赧然于自己错收了一个少女的情书。

之后再见商辞,周玄逸曾暗示试探,可商辞只字未提李岁安,只说那画是他从一位认识的老师手里得来的。

周玄逸心情复杂,可他素来不爱管别人闲事,此事便一直没有再提。

可从那日起,他听到李岁安的名字,都会格外的留意。

可还没等他把这件事弄清楚,商辞再下山来时,身边多了一个样貌清丽的少女。

那少女对商辞很亲近,商辞也并未推开她。

而她并不是李岁安。

周玄逸心怦怦跳,总觉得自己知道了不得了的事,后来,他终于忍不住,借口仰慕北山风采,又因未能拜得门下,不知有什么机会可以进山旁听,临时学习。

当时,周玄逸已帮了商辞很多小忙,甚至没少为他引荐,商辞一听,痛快应下。

周玄逸就这样,悄悄地去了一次北山,是被商辞带进去的。

隔着远远的距离,他终于见到了李岁安。

那是个相当明媚活泼的少女,她看到商辞时,眼神仿佛会发光,和看到旁人是不同的。

至于商辞,即便他永远是那副端正严肃的模样,但周玄逸看得出来,他对岁安,也是不同的,一个无奈眼神,一个若有似无的笑,同样不一般。

那一刻,周玄逸觉得自己像个笑话,他竟还打算来告诉李岁安真相,让她知道那封信,从来没有送到那个人手上,他们分明好得很。

可他更没想到的是,商辞忽然离开了北山,还是带着那个常常和他一起下山的少女一起离开,投奔了人在扬州的安王。

他四处打听李岁安的消息,意外得知,她生病了。

从此,北山再不收女徒。

更重要的是,安王麾下这份差事,是他帮商辞的引荐。

周玄逸垂着头,最后一句是:“真的……很抱歉。”

在应该告知真相时,他选择袖手旁观,在有机会提醒时,却选择放弃。

周玄逸甚至觉得,但凡李岁安因为商辞的事受到一丝伤害,自己就是那个帮凶。

谢原静静的听完了属于周玄逸的这一部分,一路沉默,直至周府门口。

周府府奴七手八脚将周玄逸扶下去,又连连同谢原道谢,谢原神色冷然的看着周玄逸的背影,忽道:“那封书信……”

周玄逸背影一顿,默了默,染着醉意的声音说:“放心,你与李娘子已成亲,这样的东西,自当销毁。”

说完,他头也不回的进了府内。

周玄逸喝了很多酒,但其实他一直都很能喝,即便到现在,也还能清醒的想事情。

他没回房,而是去了书房,挥退府奴,一个人坐了许久。

自他入仕以来,在这张书案前呆的时间最久,稍稍醒了会儿酒,他伸手打开书案边一个小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只小木盒。

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封书信。

他慢慢展开,不知多少次细读起来。

与谢原道起过往,不过是三两句的解释,可在当时,却是另一种情景。

其实,看到这封信时,他正沉浸在老师离世的悲痛中,根本无暇分析那么多,与谢原说的,都是后来冷静下来才反应过来的。

周玄逸并不是一个情绪外放的人,即便目送老师离世,也只是红了眼眶,并不像师兄那般失声痛哭。

可那一刻,在无人的角落,他读着这封莫名其妙出现的信,忽然就失去了所有隐忍,失声痛哭。

它像神灵从天而降,在最恰当的时候,带着最饱满的温暖,让他从第一个字起,便开始被慢慢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