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3/3页)

谢原垂着眼,一直保持着恭敬的姿态,闻言也并无太大波动:“岳父抬爱,小婿却之不恭。”

商辞目光动了动,无声的看向谢原。

谢原垂手直身,眼神亦朝向商辞,两个男人的目光隔空对接,各含深意。

林博士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

这下布局优势就很明显了。

谢大郎谢原,那可是他们国院之光啊!

林博士想着,自己是三人中的长辈,怎么着也得压轴,正当他想着让这两个郎君哪个打头阵,国子监的胜率会更高时,李耀笑着开口:“林博士,尊长为先,不如由您起个头,剩下的,交给孩子们自己去切磋吧。”

林博士干笑两声:“不错,不错。”

于是,变成了林博士打头阵。

既然是头阵,那就不能太难,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林博士略略思索,清嗓开口:“众所周知,圣人近年来大行科举之制,科目众多,从前秀才科难得,而今进士科更为清贵,进士科基本便是帖经,诸位都是各方拔尖的学生,定已数背经传,这第一试,便由我出前句,抢先者作答,一刻钟内,答出多的一方为胜。”

此话一出,北山的学生们表情肉眼可见的裂了一下。

商辞看了他们一眼,眼神一柔,嘴角甚至轻轻提了一下。

他忽然想到了自己还在北山读书的情景。

不错,身为学生,熟读经典,乃至背诵都是常理。

但李耀从不将背诵默写当做考核的重头,正如进士科里的帖经出题会相对简单,分数占比更少。

死记硬背没用,就算滚瓜烂熟,不明深意,不懂活用,就是白读。

所以,背书帖经的考核,在北山门规里,算是基本惩罚。

学生犯了小错,才会被罚背书、抄书、默写。

若犯了大错,就是前者都有,再加一个考问大义。

而李耀考问大义时,往往还没开口,就先让人紧张到死。

但凡北山学生,几乎都对这种处罚有了些抵触。

看到这些师弟们的表情,商辞倍感窝心。

这个地方,从来没有受过外界的影响,离开多年再回来,仍然是这样的氛围。

或许,正因这里隔绝了太多现实的恶意和磋磨,才易让未经世事的人犯糊涂,做错事。

可当他想要回头,想找回昔日最珍贵的东西时,却已与她相隔山海。

但没关系……没关系……

果不其然,随着林博士开始出题,国子监的优势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他们答的非常快,仿佛一字一句都刻在骨子里,林博士话音未落,便已有人起身回答。

反观北山,学生们并非不记得,更不是不熟,而是作为处罚项目的诵书默写,是不能出错的,一旦出错,加倍。

所以每当回答时,他们会下意识停顿一下,逐字逐句思索,确定无误才会说。

这一迟疑,自然就慢了半拍。

霎时间,国子监生气势如虹,北山门生无语凝噎,委委屈屈看向商师兄。

商辞见状,非但不着急,反倒轻声笑开,整个人透出一股儒雅俊秀的从容气度。

另一边,谢原无声的将目光从商辞身上收回,眼珠一转,看向谢佑。

刚才的抢答里,谢佑答了,但并不多,往往是其他学生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他才抢在北山那边之前起来作答。

那个张骁倒是很厉害,而且很出彩,看得出来,是非常认真读书的料子。

谢佑敏锐的察觉到了兄长的目光,他在热烈的气氛中,专注的观察起大哥的神情,仿佛想从中得到什么指示。

谢原笑笑,摇了摇头。

谢佑看的分明,若有所思。

一刻钟很快过去,国子监的胜利相当明显。

林博士高兴归高兴,可真的赢了头阵,他又有些发怵,担心国子监是不是过于喧宾夺主,惹长公主夫妇不高兴。

他们未必会对国子监如何,但给他一个小小博士穿个小鞋,绰绰有余。

正当林博士惶惶不安时,谢原忽然笑了一声,淡淡道:“每日熟读背诵经书十篇为国子监日常课业,也是基本课业,看得出来,诸位都十分用功。”

这话既夸了国子监学生的勤奋与基础扎实,也解释了他们为何这般丝滑顺畅。

北山这边被当做惩罚的项目,是人家的日常课业,更没有什么心绪恐慌。

这也是他们的赢面所在。

李耀也没有显出多么在意的表情,轻笑两声,敷衍夸赞:“不错。”

山长淡定,学生们却不淡定。

他们分明是被山长鄙视了!

山长就是如此,他只有对你寄予希望,觉得你可以时,才会倾注期待与目光。

如此态度,翻译一下就是——根本没指望你们行。

不行,他们必须翻盘!

为尊严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