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2页)

楚识琛扣紧钢笔,下定决心般在桌上敲了两下。

待万事俱备,静候到星期六。

阴天,黎明时分飘起小雨,楚识琛穿了件浅色衬衫,倍显单薄,吩咐司机载他到欧丽大街。

驶到街区附近,道旁的老树有近百年了,高楼之间夹杂着一些洋派的老建筑。

楚识琛感觉眼熟,问:“那栋房子什么时候建的?”

司机回答:“那可久了,这一片好多民国时期留下的老房子。”

楚识琛讶然,他以为城市日新月异,没想过旧迹被保存了下来,他惊喜地发现,这曾是他每天上班经过的街道。

不远处,一栋棕黄色四角洋楼,扇形窗户,三层高。

楚识琛双目圆睁,难以置信。

驶近,汽车在街边停下,司机说:“到了。”

楚识琛下了车,立在楼前惶然不敢移动,怕是海市蜃楼会消失不见。

他要找的地方,竟然是复华银行的旧址。

楼身翻修多次,补过漆,墙面细看有些斑驳,二三层改成了咖啡馆,一楼是一间中式琴行。

楚识琛恭谨地推开门,仿佛怕惊动故梦。

街尾,一辆凌志减速驶来。

彭昕握着方向盘,朝后视镜瞥了一眼。项明章坐在后排,他事情多,前一阵子没顾上,现在腾出手研究这个项目。

银行选型组的负责人姓赵,业余爱好琴歌诗赋,妻子经营一家琴行,夫妻俩经常在休息日举办文艺沙龙。

这位赵组长性格高冷,很难约,普通见面他嫌俗,有几家公司派人“以琴会友”,被他讥讽门外汉附庸风雅。

彭昕把车停在正门口,说:“项先生,就是这儿。”

项明章道:“你不用下车。”

彭昕问:“您自己去?”

沟通不畅,一急就容易崩,必须耐下性子,项明章今天休息,来一趟就当逛街了,说:“我看看琴,你回去吧。”

小雨下得欢了,几步路沾湿宽阔的双肩,项明章推门进去,抬手拂掉衣服上的水珠。

等抬起头,他一眼看见了楚识琛。

整间琴行开阔雅致,琴筝阮笛萧,罗列分明,东边是一面琵琶墙,楚识琛仰首立在墙前,气质与四周极为融合。

他回头看到项明章,并不惊讶,当作不认识,扭回去继续看琵琶了。

项明章疑惑,楚识琛为什么会在这里?

待客区坐着七八位熟客在饮茶,赵组长陪着聊了一会儿,走过来,不太热情地招待生客。

他打量楚识琛,年轻,不像喜欢这些乐器的,估计是好奇进来逛逛,问:“需要介绍么?”

楚识琛看得差不多了,指向其中一把,说:“劳烦帮我拿下来。”

赵组长又瞧他一眼:“这把是珍品。”

琵琶取下,楚识琛稳妥接住,欣赏地说:“如意琴头,象牙轸,样子倒是蛮漂亮。”

赵组长的脸色温和几分:“凤凰台也是纯象牙的。”

楚识琛抚过琴身的缝隙,检查拼接手艺是否过关,背板的小叶檀纹路无暇,拂手紧固,的确是一把上好的琵琶。

至于音色,他问:“可不可以试弹?”

赵组长说:“当然可以。”

试琴的区域正对琴行大门,楚识琛抱着琵琶坐在圆凳上,背后一扇雪白屏风映得面容素净,他调了调琴轸,轻轻一拨琴弦。

项明章避不开,本能地循声而望。

许久不弹,楚识琛手生,开头触弦缓慢。

他的脚下是复华银行大厅,那时人声鼎沸,迎来送往,有序过,嘈杂过,广纳八方财,却一朝关闭不复荣华。

修长五指翻飞得越来越快,丝弦铮铮作响,好似飞出了一把把柳叶刀。

楚识琛昂首望着大门,物是人非,门外的长街之上只剩树犹如此。

穹顶下,这里的过往,早已无人知晓。

前尘往事在扒掉的墙皮、换新的玻璃、陌生的面孔中全部埋葬了!

不知不觉间,所有人被激烈的琵琶声吸引,围聚在一边屏息聆听。

楚识琛按弦的指腹绯红,眼角更红。

“铮”的一声!

一弦急收戛然而止,霎时静了,无一人回神。

他敛目压下汹涌思绪,指尖禁不住颤抖。

周围惊喜叫好,赵组长完全换了一副神色,夸赞道:“敝店是不是遇到行家了?”

一道脚步声徐徐靠近,楚识琛来不及掩饰难过,抬起头,项明章走到他身前。

一切契机恰好,他故作轻松,语气透着不易察觉的冷静,说:“项先生,你来了。”

赵组长迟疑道:“项……你是项樾的……”

楚识琛又问:“好不好听?”

弦音绝,胸腔仍震动不止,项明章忘了口是心非:“嗯,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