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议亲事(第2/4页)

谢玖兮没有透露出她和萧子铎的两年之约,她又不傻,一旦谢老夫人知道,一定用各种手段逼她在两年内出嫁。如果谢老夫人不知道,她就有拖延时间的机会。

谢老夫人着急让她定亲,无非是觉得自己命不久矣,想尽快看她成亲。如果谢老夫人身体转好,寿命无忧,想来也不会这般着急了。

她乐观地想着,只要她拿到不死药,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但谢老夫人很清楚谢玖兮的秉性,让人时刻盯着她,连睡觉都有人守夜。谢玖兮空着急却无法出门,正苦恼时,她忽然发现萧家请帖上的庄子在方山,而瑶姬所说的藏宝地点也在方山。

怎么会这么巧?谢玖兮心中划过疑问,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谢玖兮立刻跑到谢老夫人身边,说:“祖母,我愿意去萧家的宴会,但是时间要我来定。”

进入正月后,江南又下了一场雪。雪落了三天三夜,终年不冻的秦淮河都结了薄冰,民间冻死者遍野。然而,对于世家大族来说,这场雪却带来了难得的好景致,世家纷纷套车,去城外欣赏无瑕的雪景,一时风流雅事、锦绣文章纷纭而至。

江南很少能看到雪景,正好萧家在方山有庄园,萧家便搬去方山庄子,女眷们设宴赏景,男郎们出去骑马狩猎。谢玖兮作为表亲,也被邀请参加萧家的家宴。明眼人看到,都知道萧谢联姻已成定局。

萧家的庄园占地百亩,抱山环水,一开门就能看到雪落群山。谢玖兮披着纯白斗篷走上台阶,侍女费力撑着伞,说:“四娘子,您小心路滑。”

萧家的奴婢将谢玖兮一行人引入客房,说:“夫人早早就吩咐我们您要来,这里面的东西都是夫人亲手准备的。四娘子,您看看还有什么不喜欢,奴婢这就给您调换。”

谢玖兮扫过屋子,这里一看就是精心布置过的,或者说,精心太过了。谢玖兮被屋里的香味熏得头晕,说:“已经很好了,多谢萧夫人。我这里没什么事了,你们去看看别人还有没有需要,不用跟着我。”

萧家奴仆心想还有什么事比伺候未来主母更重要呢?她们应诺,殷勤道:“娘子太生分了,夫人是您的姑母,自家人客气什么。娘子赶路累了罢,您好生休息,奴等就不打扰了,如果有什么事,您只管叫我们!”

谢玖兮笑着应是,等萧家人走后,谢玖兮立刻说:“把窗户打开,赶紧通通风。这些香炉浇灭了,都搬出去吧。”

侍女连忙去推窗,空山新雪的气息吹入屋宅,谢玖兮终于觉得能呼吸了。

风同样带走了屋里的温度,谢家侍女连忙将火盆搬到谢玖兮身边,叽叽喳喳道:“娘子,您小心着凉。”

今日出城的时间比预料中长得多,马车上的炭走到一半就烧完了,侍女们被冻得浑身哆嗦,而谢玖兮却还好,一点都不觉得冷。她嫌炭火的气味重,走到窗前坐下,说:“我没事,你们冷的话就去烤火吧,不用跟在我身边。”

侍女知道自家娘子是真的不怕冷,她们一边烤火一边给谢玖兮倒茶,调侃道:“真是奇怪,寻常娘子都体弱怯寒,四娘子却像体内有火一样,天生不怕冷,反倒是夏天极苦热。以后找姑爷可得找一个属火的,要不然你们两人都过不到一起去。”

谢玖兮轻轻嗤了一声,低不可闻道:“这有什么要紧的。”

萧子铎就天生体寒,夏天手都凉的像冰块一样。要谢玖兮说,他们两人这样才刚刚好,冬天她帮萧子铎取暖,夏天她抱着萧子铎祛暑,完美解决。

侍女将茶放到谢玖兮身边,谢玖兮抿了一口,问:“今日路上怎么了,为什么耽误了那么久?”

“不知道。”侍女们不在意说,“兴许是哪里的流民又窜过来了吧。”

“流民?”谢玖兮皱眉,“什么叫流民?”

“没有自己的家,四处流窜乞讨的人呗。这些流民可烦人了,见了食物就抢,见了行人就围上来乞讨,一点气节都没有。娘子您以后见到流民要及时躲开,如果被他们围住可不好脱身,许多姐妹就是一时好心,结果被流民偷走了东西!”侍女走到多宝阁边,看到上面的摆设十分嫌弃,“怎么放着金器?金子太俗了,没得辱没了四娘子。快把这几样搬走!”

侍女们义愤填膺,忙里忙外地搬东西,谢玖兮坐在窗边怔松,连雪落在指尖都没有发现。

谢玖兮问:“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流民?他们没有地吗,为什么要出来乞讨?”

然而除了谢玖兮,没有人关心这个话题。萧家奴仆过来,说:“谢四娘子,您安置好了吗?大郎君猎到一只毛色极好的兔子,夫人叫您过去看看呢。”

丫鬟们一听都忙活起来,赶紧给谢玖兮换衣服:“姑娘,您的斗篷湿了,快拿那件红色的过来。”

雪后千山寂白,空气凛冽,萧家的庄园围了一片林子进来,引入活水溪流,在水边修建假山、亭台、廊庑,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山中风光。出门第一天情绪是最高的,男子们不顾舟车劳顿去对面山林打猎,女眷们则换了华裘新衣,抱着手炉,坐在亭廊上闲话。

谢颖被人簇拥在最中心,听着众人不落痕迹地奉承。一位夫人摇着扇子,笑道:“大郎对夫人真是孝顺,刚猎到兔子就给夫人送来了。大郎能文能武,音容俱美,气度非凡,竟然都挑不出不好的地方来。夫人有这样的儿子,实在是好运气啊!”

谢颖笑了,她拿指甲戳了戳兔子的眼睛,说:“你们谬赞他了。我整日忙着管家的事,根本腾不出时间教孩子,他的能耐都是和将军学的。仔细想想实在不好意思,我这个母亲太失职了。”

旁边的夫人们都赔笑,谢颖哪是不好意思,她分明在炫耀自己儿子得萧道看重。一个夫人笑道:“将军对夫人情深意重,自然是旁人比不了的。听说大郎君的兵法是萧将军亲手教的,大郎君长得那么好看又是少年将军,将来不知道要迷倒多少女子呢!”

谢颖掩着唇笑,嗔道:“你们可别咒我,男郎大了最不好管,一点都不似女儿贴心。我为了给他找新妇,头发都快愁白了,他却不着急,还要学人家景桓,不破北虏不成家!你们瞧瞧,他说的叫什么话。”

旁边的人听后说:“夫人您愁什么,大郎君人品、相貌、家世样样顶尖,朝中想嫁给萧大郎君的世家女能从建康排到淮阴,有儿子的人家谁不羡慕您?将来不知道哪位闺秀有幸,能嫁给这么一位如意郎君。”

其余人听到,忍不住问:“大郎君今年十五了吧,婚事可有眉目了?”

谢颖矜贵地笑着,含糊道:“快了,还在等女方回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