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3/3页)

不过,这种方法谁都知道。但是很多人还是惰性作祟,一直躲在安置点,等待国家的救助。

现在好了,这些懒人进了地堡。按照地堡的规定,不努力赚取信用点,很有可能会饿死。而任务发布频道上面的所有任务,是现在唯一赚取信用点的渠道。

唐棠在上面看了好一会儿。发现现在发布的任务,全部都是灭虫、采集任务。

把网上有用的信息收集完毕后,唐棠开始制定新一轮出门计划。不过,在做计划之前,她十分疑惑,怎么全国这几天,陆陆续续那么多安置点被变异昆虫突破?难不成这些鬼东西,出现到现在才一个多月,就又进化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虫子进化的速度也太快了。

这样下去,普通人类简直没有活路!

——

唐棠的猜测没有错误,被打退的虫潮,在时隔半个月的时间,居然卷土重来。

这次,这些虫子的外壳变得更为坚硬。足肢变得更加锋利。翅膀变得更加轻巧。普通子弹已经无法射穿虫子的外壳,必须要用上新弹或者是变异植物做成的武器。

唯一的好消息是,这些虫子进化后,依然能用灭虫喷雾跟驱虫粉杀掉。可惜,这两种东西的原材料——驱虫性变异植物的数量不多,远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加上很多地堡需要用大量的驱虫粉来布置。

因此,战场上,战士们只能用武器来跟虫群战斗。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没了后,战士们就会抄起武器,上去肉搏。

肉搏战,对依然是普通人的战士来说,那等于拿命来填。

黄家亮在离开林城地堡后,连家都没有回,立刻带上队伍,前往离林城最近的前线,开始增援。

跟虫子的战斗是很残酷的。

虫子不会讲究人权,不会讲究一对一。跟虫子战斗,那是分分钟遭受虫群群殴的。可以说,一对一的话,普通人类可以用聪明才智,把虫子耗死。而现实中,往往是一个人类,对抗一堆虫子。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一大半的进化人,包括黄家亮在内,各自奔赴属于自己的战场。

——

国家抗高温救灾指挥中心。

全国各地的战斗画面,以信号传输的方式,一一投影到中心的大屏幕上。

看着那一个个年轻战士浴血奋战的身影,指挥中心所有人的眼眶都红了起来。

“迁徙行动进行得怎样?”大领导哑着声音询问迁徙部门的负责人。

“全国各城市的地堡在这个月陆陆续续竣工。目前,所有官方安置点的迁徙,以就近迁徙为原则,正在快速推进。目前迁徙的困难主要是交通工具、虫潮的阻拦、人们的身体情况。”

顶着80多度的高温,靠着双脚,走上几天几夜的路。中间还会遇上变异昆虫的袭击。种种困难加成,让很多人死在迁徙的路上。

“咱们军部的军人,绝大部分已经摸到了进化的门槛。这两天因为频繁的战斗,下面有报告,出现了上百例突破进化的个案。”

部队的负责人声音低沉地说道。

这些突破壁垒进化的人,都是在最前线战斗中,硬生生靠着身体潜能突破的。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的环境下造就的英雄。而没法突破的军人,就牺牲了不少。这些好儿郎,都是一个个家庭的孩子、父亲,都是国家的栋梁。就这样牺牲了,他的心痛得无以复加。

想到这里,一米九的壮汉都不禁眼眶通红。

吴教授虽然知道上辈子很多经验已经不可用了。但是现在透过屏幕的画面,看到那些虫子进化的速度,感到十分震惊。如果这种进化的速度不停止的话,后面上战场的人,只能是进化人了。而进化人的数量,对比全国人口来说,依然少之又少。

他应该一早就推进《全民进化方案》的。想到这里,吴教授心里自责不已。

唯一的好消息是,武器装备研发部门那边,研发了一种用变异虎皮兰做成的防护服。这种防护服的功能,是为了保护战斗人员的身体,不受到变异昆虫的啃咬。这种防护功能,目前虽然只能防上那么几次,但也比目前的装备要好上不少。

跟变异昆虫战斗,最怕的是它们群起而攻。有了这个防护服,最起码可以给战士们争取活命的时间。

前线战斗的惨烈,国家并没有一丝一毫隐瞒的意思。这个世道已经是这样了,人们如果还活在过去的虚幻。那么不是为他们好,而是害了他们。

于是,当天下午,一则长达一个小时的视频,投放到国家视频频道。

视频中,是一幕幕战士为了保护迁徙人员,而跟不同变异昆虫做战斗的画面。那些浴血奋战的身影,那些坚定站在人前的画面,让看到这个视频的所有人,都不经潸然泪下。特别是看到一个战士,为了救一对被变异飞蛾覆盖的母女,而冲上虫群的那一刻。所有看到视频的人,都在那里喊别过去,别过去。

但是,这样的呼喊并没有任何用处。这不是实时直播,这是发生在不久之前的战斗画面。画面中,最后战士靠着自己,吸引走大部分的变异飞蛾。那对母子中的母亲,把女儿紧紧护在身下,自己则是全身都是血口,如同一个血人一般。

视频到这里的时候,画面上出现了文字讲述。母亲伤重不治,女儿被母亲压在地上,除了受到惊吓外,毫发无伤。吸引变异飞蛾注意的战士,最终用一条手臂的代价,杀死了变异飞蛾。

这种结局,让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唐棠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如同塞了一个大铁球,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这些视频最让她无法忘记的,是那一双双义无反顾的眼神。

她在这一刻,终于意识到自己作为进化人,应该可以做到更多。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