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2/4页)

朱盘烒苦着脸,没有说话。

“盘烒叔叔,我们可以经常通信。”朱瞻基眼珠子一转,瞬间想到一个好主意,“盘烒叔叔,我交给你一个任务。”

一听有任务,朱盘烒的眼中顿时有了光亮,“什么任务?”

“等你去了南昌,一定要把南昌好吃的都吃一遍,然后把好吃的寄给我。如果不能寄,就把做法写下来给我,我让宫里的御厨做出来。”

“好,我去了南昌,一定把南昌所有好吃的都吃了。”

“还有好玩的,到时候也一起寄给我。”

“没问题。”

“记得多去茶馆听书,听到好听或者好玩的故事记得写信告诉我。”

“好啊,我每天都去听。”

有了朱瞻基交代的任务,朱盘烒对于去南昌一事没有那么排斥了。

喝完茶,吃完点心,朱瞻基就带着朱盘烒宫中探险。

之前在北平的燕王府时,他们两个就把燕王府的每个地方都去了一遍。如今在宫中,自然也要把宫中每个地方摸索一遍。

有陈芜他们带路,朱瞻基他们不用担心迷路。不过,即使没有陈芜他们带路,朱瞻基他们也不会迷路。

朱瞻基的小脑袋瓜子非常灵光,他走一遍,就能把路记得非常清楚。不过,朱盘烒的脑袋瓜子不太聪明,记不住路,没有朱瞻基带着,他肯定会迷路,并且一直走不出来。

走了一会儿,朱瞻基和朱盘烒就变得不老实,直接爬上围墙,上了屋顶。

两人并排坐在屋顶上,眺望着远处。

陈芜和王忠站在围墙下,时不时抬头看看他们,担心他们会从屋顶上跑下来。

“瞻基,南京的房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是挺挤的。”南京好像没有北平府大。

“瞻基,我们以后还能去北平吗?”在北平待了几个月,朱盘烒就彻底喜欢了北平府。

“应该还能去吧。”朱瞻基抬手拍了下朱盘烒的肩膀,笑着说,“现在去不成,等以后我长大了,我就带你去。”

“好。”

两人坐在屋顶上欣赏了下南京城的景色后,就爬了下去。

见朱瞻基平稳落地,没有受伤,陈芜和王忠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如果殿下在登基大典前受伤,皇上绝对不会饶了他们的。

朱瞻基瞧了瞧空中的太阳,对朱盘烒说道:“该回去读书练字了。”

朱盘烒乖乖地点了下头:“那回去吧。”

两人蹦蹦跳跳地回到坤宁宫。

徐皇后正忙着看选秀秀女的画像。等朱棣的登基大典和她的封后大典结束后,选秀正式开始。不过,在正式开始前,徐皇后要先看看画像,然后从中淘汰一批人,类似于海选。

朱瞻基和朱盘烒陪着徐皇后看了一会儿画像就觉得无趣,便去书房读书练字。

黑玉趴在朱瞻基手边,乖乖地陪着小主人读书写字。

朱盘烒以前不爱读书,但是自从朱瞻基待在一起后,也喜欢上了读书。

朱瞻基读完书,练完字,就拿起笔画黑玉。

梦中,有朱标教朱瞻基丹青。梦外,宫中有画师叫朱瞻基绘画。

朱瞻基的丹青进步了很多。他现在每天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画一幅黑玉,把黑玉长大的过程记录下来。

等画完黑玉,朱瞻基的脑子里闪过一个画面,像是小人书。

对啊,他可以把每天发生的事情画下来。

心里有了主意,朱瞻基用小人书的方式把今天做的事情画了下来。

朱盘烒在坤宁宫呆了一会儿,就回宁王府了。

晚膳,朱棣来坤宁宫用。

自从徐皇后回宫后,朱棣每晚都会来坤宁宫和她一起用晚膳。

有时候,徐皇后回亲自去小厨房做几个菜。

虽然朱瞻基早就会自己用膳,但是朱棣时不时夹菜喂到他的嘴里。

朱瞻基也乐意被他皇爷爷投喂。

“皇后,大臣们建议朕不要让高煦参加朕的登基大典。”

徐皇后手中的动作顿了下,随即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何?”

“还不是为前几日汉王府发生的事情。”朱棣满是无奈地说道,“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全南京的人都在说高煦德行有亏,杨士奇他们担心高煦出现在朕的登基大典上会惹出什么乱子。”

朱瞻基一边低头扒饭,一边在心里给自己的先生点赞。

不让二叔参加皇爷爷的登基大典,对二叔来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徐皇后听完朱棣的话,默默无语了一会儿,随即轻声道:“陛下,大臣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朕也觉得他们说的很对,但是高煦毕竟是朕的亲儿子,不让他参加登基大典,只怕会伤了他的心。”

徐皇后想了想说:“这几日,高煦心神不宁,陛下您不如现在就下旨让他好好在家休息。”

朱棣明白徐皇后的意思,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也只能这么办了。”说完,他就让马三保去传口谕。当然,也让马三保带了些补品去汉王府。

朱高煦这几日一出门就被人指指点点,如今朱棣让他在家休养,正好合了他的意。

朱高燧去看望朱高煦的时候,他二哥一个人坐在凉亭喝闷酒。

“二哥,喝闷酒伤身啊。”那日汉王府出事,朱高燧并不在南京城中,而是带着赵王妃去庄子住了几日。

那几日,南京城中热得很,赵王妃嫌难受,又嫌闷得慌,再加上胃口不好,赵王就带她出去转了转。

“现在所有人见到我,避我如蛇蝎,你倒好,直接跑到我府上来,也不怕沾染上不祥。”

“二哥,你我是兄弟。”朱高燧在朱高煦的对面坐了下来,拿起一壶酒喝了起来,随后说道,“再说,事情不是已经结束了么。”

“老三,你要是同情我,我是不接受的。”他朱高煦不需要被别人同情怜悯。

“二哥,你何须让我怜悯可怜。”

兄弟举起酒壶碰了下。

“二哥,如今的情况对你很不利,你不便留在京师了。”朱高燧劝道,“等父皇的登基大典结束后,二哥你请辞回云南吧。等过几年,京师的人忘记那日汉王府发生的事情,你再回来。”

朱高煦心里也清楚他现在不适合留在南京,不然那日汉王府发生的事情,京师的人会永远记得。

“我正有这个打算。”如果他继续留在南京,对他很不利。

“原来二哥也有了主意,我还担心你不愿意离开南京。”

朱高煦瞪了一眼朱高燧,没好气地说:“我又不是傻子。”

“二哥你当然不是傻子。”

“我不在南京,你可得盯好老大。”

“二哥,你放心,我会帮你好好盯住大哥。”

“先让老大快活两年,等本王再次回到南京,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朱高煦原本就不想离开南京,但是此时不得不离开,而且离开的还这么憋屈,这让他心里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