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4/5页)

这个回答让朱元璋有些意外:“瞻基,曾祖父跟你说的故事,你都记得?”

朱瞻基点了点自己的小脑袋:“曾祖父你们说的话,我都记得。“

“我们瞻基真聪明。”朱元璋摸了摸朱瞻基的小脸,满脸和蔼的笑容,“瞻基,你和爹爹他们想到的办法是对的,不用太过担心。”

朱瞻基歪着小脑袋问道:“那能打跑坏人吗?”

“只要你爹爹守好北平的九个门,李景隆就不会成功。”

朱瞻基原本以为曾祖父和大爷爷有更好的办法,没想到并没有。不过,这么看来,他奶奶和他爹爹的守城法子是对的。

“曾祖父、大爷爷,你们刚才为什么不高兴啊?”

朱元璋把朱瞻基抱在怀里,轻轻地叹了口气:“我们是不高兴你允炆叔叔。”

“不高兴允炆叔叔什么?”朱瞻基是知道建文帝这个人,但是有关建文帝的具体情况,他并不了解。

朱元璋气得冷哼一声:“他竟然派李景隆这个草包来……”后面的话,朱元璋没说下去,他看向朱标说道,“允炆不行。”

朱标面露羞愧:“是儿子没有教好他。”

“书呆子误国啊。”朱元璋当初选择让朱允炆继位,主要原因就是他是朱标的儿子。他深知朱允炆的性子,所以他在临死前,杀光了那些有战功的将领,这样朱允炆继位后就不会被这些战功赫赫的将领挟制。但是,他没想到朱允炆会被一群文臣带“坏”。“瞻基,曾祖父告诉你,你以后长大了可不要尽信书呆子的话。”

“书呆子?”朱瞻基满脸茫然地问道,“曾祖父,谁是书呆子啊?”

“就是那些文臣……”

朱元璋的话被朱标打断:“爹,您现在跟瞻基说这些,他也不懂。”

“谁说瞻基不懂,我们瞻基聪明着,是不是,瞻基?”

朱瞻基挺起自己的小胸膛,一脸骄傲地说道:“是,我聪明着。”

“瞻基,曾祖父跟你说啊……”

接下来,朱元璋向朱瞻基吐槽他口中书呆子的不是。

朱标有时候听不下去,会反驳他爹几句。

朱瞻基在金手指书上看到过他曾祖父做过的事情。最有名的就是空印案,当时牵涉到的官员有上万人,他曾祖父才不管什么法不责众,说斩就斩,全部斩了。

朱元璋临终前,特意交代过朱允炆,让他不要太依赖相信文臣。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被文臣们牵着鼻子?撸且梦某济枪怨缘靥幕啊:芸上В煸蕿刹⒚挥凶龅健?br />

朱瞻基把朱元璋的话听了进去,并且深深记在心里。

朱元璋又跟朱瞻基说了不少关于行军打仗的事情。

在打仗这方面,朱棣是远远不及朱元璋的。

朱元璋每跟朱瞻基说完一个故事,就会问他为何要这样做。

朱瞻基很聪慧,他听一遍就能听懂,并且知道他曾祖父为什么会这么做。不仅如此,他还会举一反三。

有时候,朱元璋故意出难题考考他,他都能全部回答正确。

在行军打仗这方面,朱元璋觉得朱瞻基完全遗传到他的聪明才智。

朱标开玩笑说,朱瞻基要遗传也是遗传朱棣。说朱元璋跟朱瞻基隔了好几个辈,怎么轮也轮不到遗传他。

朱元璋不服气地说,朱棣打仗遗传了他,朱瞻基遗传朱棣,也是遗传了他。

等朱元璋跟朱瞻基说完故事,朱标就开始教他读书。

教完一篇内容,朱瞻基就彻底陷入沉睡。

朱元璋低头看着怀中的朱瞻基,意味深长道:“老四倒是生了一个好孙子。”

“爹,你我都知道瞻基天资聪颖,他以后定能开创盛世。”朱标说完,忽然想到什么,神色变得非常复杂,“允炆和他的孩子做不到。”

提到孙子,朱元璋就皱起眉头来:“允炆那孩子也很聪明,可惜不是做皇帝的料。如果让他做一个臣子,他会做好一个臣子,但是做皇帝……”说到这里,朱元璋没有再说下去,但是他一直在摇头。“他不及雄英。”

“瞻基跟雄英有些像。”

“你这么说,还真是。”朱元璋笑着说,“他们两个都从小聪慧。”

“爹,老四那……”朱标看了看朱元璋的脸色,见他没有生气,这才接着说道,“老四很想见我们,我们是不是该去见他?”

“见他做什么?”朱元璋没好气地说道。

“老四心里挺愧疚的。”

“他应该愧疚,就要让他害怕不安。”朱元璋气哼哼地说道,“这样他以后才能做一个好皇帝。”

“其实,老四他……”一个是他从小带大的亲弟弟,一个是他的亲儿子,朱标的心情非常复杂。

朱元璋打断朱标的话:“行了,不要提他,我们该走了。”

“爹,高炽和四弟妹他们真的能守住北平吗?”朱标心里还是有些担心,“景隆可是带来几十万大军。”

“不要小看老四的媳妇。”朱元璋说道,“一百个李景隆也不是她的对手。再说,瞻基提出用冰对付李景隆很有用。”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朱标就放心了。

两人转身离开了朱瞻基的梦境。

等朱瞻基早上醒来,就得知李景隆的大军已到,并且开始攻打北平府。

在李景隆率兵攻打之前,朱高炽他们已经布置好一切。

北平府的城门外铺了差不多十里的冰。不止如此,还在路上铺了冰锥。

原本李景隆的计划是一到北平就开始攻打,但是没想到北平府城门外全都是冰和冰锥。他见状,只好让士兵们把冰和冰锥砸碎。

等毁了城门外的冰和冰锥,李景隆的大军就开始攻打北平府的九门。原本以为会很顺利,没想到九个门的城墙上被冰覆盖,士兵们想要搭梯爬上去很难。

朱高炽率领守将们用石头、冰块、弓箭攻打李景隆的士兵。

燕王妃也率领城中的妇女向敌人投石、浇金汁。

很早之前,燕王妃就让朱高炽派人让老百姓们熬金汁,为的就是等这一天。

第一天,李景隆的大军不仅没有攻下九门的任何一个门,反而死亡惨重。

他觉得是他们急急忙忙地赶路,士兵们都很疲惫,不然不会损失这么惨重。他下令大军休息一天,然后再攻打九门。

李景隆把大军驻扎在北平府城外的三十里。

他们在北平的第一个晚上被冻的不轻。

虽然营地了架着篝火,但是完全抵挡不了北平夜晚的寒冷。

“见鬼了,北平怎么这么冷?”营帐里,李景隆正在烤火,但是他还是觉得冷。

他们一路北上,发现北方的确比南京冷,但是没有一个地方比北平冷。

“将军,这么冷,将士们受不住啊。”

“受不住也得受助,冻两天就习惯了。”李景隆心里有些后悔了,早知道北平这么冷,他就不来偷袭了。但是,他们现在已经来到北平,只能顶着严寒攻打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