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八)(第2/5页)

……

苏鲁交界之处,海州城

虽然从陕甘到齐鲁的偌大一个中原神州,此时都已经被大明那些有良心的官绅们给盘剥得遍地“路倒”,千村万户无炊烟,但得益于近在咫尺的淮北盐场这个聚宝盆,海州百姓的日子貌似勉强还过得去。

所以,这一年腊月里的海州城也还没有关闭城门,禁止北方的难民入城,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城里同样已经办起了练勇,把关厢和附近各村的丁壮组织起来,随时准备“弹压”饥民作乱。城门口则挂着用于杀一儆百的几颗人头――始终是血淋淋的新鲜货色,城外又多了几个草草搭建起来的棚子,熬着一锅锅清可见底,霉味十足的“稀粥”。就是这样的稀粥,云集在附近的难民还不是每个都能吃得上,每天衙役给饥民发多少“筹子”是有个定数的,轮不到的饥民只能饿着,一直轮不上就饿死拉倒。

然而,随着饥民的云集,在粥棚附近也出现了另一种繁荣的贸易。从徐州、扬州甚至更远的江南来的人牙子们,躲在轿子和骡车里,仔细的盘算着自己能够得到多少“猎物”,又要给本地的同行多少好处。有些人则在人堆里逡巡,物色着可以收买的对象。少年男女是第一目标,随后是有姿色的年轻女子。插着草标的人口就这样不断被装上骡车,然后一车一车的运往运河畔装上船只,沿着大运河转送到各地去发卖。

在这一片畸形繁荣的人口贸易之中,甚至连某些来自大明帝国最边缘地带的势力,也悄悄参与了进来。

——熙熙融融的嘈杂声之中,前不久鉴于鲁南局势急剧恶化,刚刚从山东沂州后撤到海州的海南岛穿越众元老院北上特派员,自称道号“盗泉子”的张应宸,穿着一身道服,外面裹着一件棉袍和一件狗皮短袄,骑着一匹小毛驴,背后跟着两个刚收的小道童,穿行在海州城门附近聚集的人群中。不时向周围的人颔首致意――最近几天,他一直在海州这里行医济人,已经有了“活神仙”的美誉。不仅是难民,就是在粥场周围维持秩序的衙役、乡勇们也有不少受了他的医疗,对他纵然没有敬若神明,至少也是客客气气的。

“……道长,您上次给的药,我已经让孩子吃了,果然止住了腹泻,您真是活神仙――”一个笑容可掬的衙役拦住了他的去路,手里还牵着一个小孩,“……还请你再给看看,有没有落下其它毛病……”

“……哦?既然是止住了腹泻,性命就不碍事了。”张应宸很有风度地含笑说道,“……贫道现在有点事情,回来再来给你的孩子瞧瞧。你先将这包药给他服下,多少有点滋补的好处……”

在这位衙役的千恩万谢中,张应宸施施然地走了过去,这样的事情他在一路上几乎是应接不暇,就算是时不时到粥场上来巡视的典史和本县的乡勇首领,见了张应宸往往也要客套一番。

——事实上,在张应宸刚来到海州城的时候,这边的官儿和缙绅们对他原本是非常戒备的——在中国古代社会,但凡遇到自然灾害之后,往往是各路邪教开展宣传、忽悠信众的大好机会。

根据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在上千年的历史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那些在大灾之后出现的僧道神汉,又是以行医说法为目的,那么几乎是十个里面就有七八个带着“图谋不轨”的企图,而在这几年的山东和淮北各地,也确实是白莲教、闻香教猖獗,各种大小“教乱”不断,让官府的警惕心一直没有放松下来。

——山东地面上的会道门门类庞杂,大的有闻香教和罗教,至于各种支派、会道门更是名目繁多。闻香教的名气很大,力量也最大。白莲教首领徐鸿儒就是河北蓟州闻香教主王森的徒弟。白莲教在山东潜伏经营二十多年,徒众二百多万。盘根错节,势力极大。天启二年的暴动失败之后,白莲教在山东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余党实力犹存,继续潜伏活动,崇祯二年就曾围攻莱阳,同年白莲余党朱炳南也在河南睢州进攻官府。至于罗教更是土生土长:祖师是山东人罗清,在漕运兵丁中有较强的实力,其支派也很多。

对于这些山东乱党来说,以盐场而富饶的海州,就坐落在山东隔壁,自然是他们眼中十分垂涎的一块大肥肉。就在最近的一个月里,已经有好几个好几个所谓的“道士”或者“和尚”,以及没有任何宗教装束的所谓“神汉巫婆”之类的人物,因为行为诡异而先后引起了海州本地官府的注意,很快就在官府和缙绅的打击之下彻底销声匿迹了——要知道本时空的大明官府可压根儿没有什么人权概念,发现可疑人物就抓回去拷打一番再说,乃是各地官府的通行惯例。更何况现在又是非常时期,许多人只是因为言行可疑就被砍了脑袋,或者在衙门里被拷打致死,还有些倒霉蛋则是死在了暗无天日的监牢和衙门门口的站笼里。

张应宸这个穿越者道士,之所以能够在海州城的严打风暴之中免遭上述厄运,第一是得益于二十一世纪的正规医学院学历和丰富的行医经验,他的医术比较高明,携带的各种药物更是高明;二来是在穿越众集团的帮助之下,他有着正式的官方道士度牒,外加一份之前通过关系从某个缙绅家里搞来的名帖――这两样东西在保护他的安全上起很大作用。而且他在治病行医的时候总是非常小心,一般只说些行善积德之类的话语,从来不搞什么“颠覆性反政府教唆”……所以时间一长,官府和缙绅也都渐渐对他放心了。

然后,张应宸这些日子里整天在城门外的“人市”里转悠,不断购买“可爱的男孩子”的行为,无形中也给他提供了很好的掩护——让很多心思龌蹉的家伙恍然大悟,认为这个道貌岸然的“盗泉子”,其实也就跟明末那些实为“角色扮演类妓院”的尼姑庵一样,不过是个披着一身游方道士外皮的人贩子罢了,只是居然还真的愿意治病救人,似乎多少还有点慈悲良心……在这等道德沦丧的乱世里,已经是实属难得了。

——作为一名似乎是生来就要改变世界的穿越者,张应宸在沂州和海州之所以表现得如此低调,是因为元老院分派给他的工作,本来就不是在山东搞邪教煽动什么民变和“教乱”,甚至连收集人口都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带任务。他此次北上的真正目标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收集情报。

首先,张应宸深入北地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一下当地白莲教、罗教、闻香教等组织的活动状况和煽动能力,现在看来,这些大明朝的传统反政府组织确实有一些活动,但是地方官府尽管无心也无力赈灾,却对此十分的注意――毕竟距离天启年间那次席卷山东的白莲教之乱还不到十年,教门组织的元气尚未恢复,地方上的警惕性也还在,要利用宗教手段把民众煽动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