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建设比破坏更有意义(上)

从极北冰原呼啸而来的凛冽寒风,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行渐缓。

而太阳在经过了一冬的打盹之后,似乎也开始伸展起懒腰来了。

渐渐的,大地母亲也从酣畅的沉睡中苏醒,睁开惺忪的眼睛,开始打理起自己那荒废了一季的后花园。那遍地的草叶早已不是秋日的枯黄了,一个冬天的风霜已经将它的颜色尽数褪去,重新回归于泥土。待到春天来临之时,便有新的草叶萌发出它那羞涩的绿意。

和煦的春风中,一只只嗓音嘹亮的鸟儿欢快地鸣唱着飞翔在蓝天白云之间,千千万万的小生命正在得意洋洋地伸着懒腰,舒展着它们休息了一个冬天的身体,性急的它们已经早早地探出了小脑袋,嘲笑着外面那些虽然还在张牙舞爪,却早已外强中干的寒风和冰雪。从冬眠中苏醒的动物们忍耐着肠胃中火烧火燎的饥饿煎熬,迫不及待地从藏身处奔向广阔的自然天地,贪婪地掠食着一切能填饱它们干瘪肚子的食物。

一直主宰着大草原的北风和暴雪开始撤退,河流与湖泊依次地慢慢解封,堆积的霜雪慢慢消融,在积雪融化的山坡下面,清澈的雪水汇成一道涓涓细流,像一条奔流的小瀑布,哗哗流淌着飞落向山麓的洼地。

可敦城中那些参差的茅草屋顶上,不少还留有着几分未化的春雪。重新解冻奔流的土拉河已是柳芽吐绿,草木返青。几只燕子在房檐下飞进飞出,衔着春泥修补着自己被风雪毁坏的住宅。

一队骑士挥着马鞭驱使着马儿,小心的避开道上的一个个水坑,缓缓走出了可敦城的南门。

——雪融后的道路泥泞潮湿,融化的雪水将夯土泡的酥软,不少地方便陷了下去。路面上积着的一个个水坑,如同一个个陷阱,有的深有的浅,浅的不过没过脚背,深的甚至能将人埋进去!

不过,一旦离开城门之后,四周的景色便一下子豁然开朗。放眼望去,春天的阳光温和地抚慰饱受寒冬折磨的大地,万物从寒冷孤寂的沉睡中渐渐复苏,冰雪消融后的深黑色土地上,一棵棵嫩绿色的芽苗顽强地挺立在微寒的晨风里,让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地毯……但这并不是游牧民见惯了的牧草或杂草,而是哆啦A梦前不久播撒的二十二世纪高科技农作物:【七日速生麦】和【雪绒花苜蓿】。

“……这麦子……居然真的只要种下去七天就能收割?而且在积雪未化的初春时候就能长?”

看着那一串串沉甸甸的谷穗,还有那些正在麦田里辛劳的农夫,耶律大石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要被颠覆了,“……就算亩产只有几斗,可是一年却能播种几十次——这产量都已经远远超过江南沃土了吧!”

——事实上,在元朝之前,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漠北草原上一直分布有着少量的农业生产。但由于漠北草原的气候酷寒、降水稀少,以及早期农作物的耐寒耐旱能力不佳,所以总是时断时续。待到蒙古兴起、铁骑征伐四方之后,草原游牧民取得了对农耕民族的绝对心理优势,开始鄙视农业,推崇游牧,使得游牧经济一统塞北,早期遗留的那点农业基础,最终被蒙古人悉数荒废,直到清代才稍有恢复。

言归正传,在可敦城附近的河流两岸,契丹人原本也开垦有少量农地,驱使城内的汉人种植一些大麦、黑麦等耐寒谷物,但管理粗放、产量低得可怜,每公顷耕地每年平均只能收获25公斤,聊胜于无而已。他们平时食用的大部分谷物,依然只能靠贸易从南方汉地获得,被那些黑心奸商不知扒了多少层皮。

但换成了这种【七日速生麦】之后……可敦城都已经能够靠出口粮食来致富了好不好?!!

而且,若是这种【七日速生麦】可以在整个漠北草原上推广,使得整个草原都变成塞上江南的话……那么能够拿出这种神物的人,绝对会一举成为整个草原上百万游牧民的衣食父母、万家生佛,被每一位游牧民极度虔诚地顶礼供奉,说的话在草原上一句顶一万句,比什么英雄和可汗都要管用!

因为,英雄的战刀只会向他们征收牛羊,而这种神奇的庄稼却能让他们永远免受饥饿之苦!

想到这里,他不禁对郭京这位宋国“仙人”愈发忌惮,但却又从心底里冒出了某种不得了的想法……

……

相对于耶律大石的惊悚、震撼和忌惮,诸位穿越者们倒是对此表示很淡定:在哆啦A梦的口袋里,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东西多得没法数。播种七天就能收割的麦子算得了什么,机器猫还有一种能够直接种植在榻榻米上,播种之后不过半天就能收获,一个房间的水田就能打出上千块年糕的【室内水稻】呢!

所以,王秋一边看着马儿们大口啃食着鲜嫩多汁、富有营养的【雪绒花苜蓿】,一边悠闲地哼着一首很符合环境的老歌:“……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

与此同时,哆啦A梦则在得意洋洋地向二十一世纪的土包子们,炫耀着二十二世纪的生物科技成果。

“……这种【七日速生麦】,是未来世界开发南极大陆初期,由各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联合研究出来的耐寒耐旱耐贫瘠超级农作物,可以适应多种严酷气候,尤其耐寒耐旱,号称在冰山上都能长!”

哆啦A梦举起一束麦穗,对郭京和野比大雄介绍说,“……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容易栽培,不需要精耕细作。至于缺点,则是每一轮的产量比较低,而且不耐热也不耐涝,被水淹了之后就会绝收。而且抗病虫害能力较差,所以只能种植在寒冷干燥的地方,正好适应蒙古草原这片地方……”

不过,无论这种【七日速生麦】有多么的厉害,如果大面积地种植在蒙古高原上,还是会出问题的。

实事求是地说,蒙古草原其实是不怎么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从古至今,为什么北方游牧民族的经济一直没有中原地区发达?为什么这些游牧民族要一直不停地南下侵犯中原?因为他们的自然环境过于贫瘠和脆弱,只适合粗放的游牧业——草原上的河流太少,年均降水量只有二百毫米(江南地区在一千五百毫米左右),水资源不是很充足,并且临近沙漠,很容易受沙漠的侵袭,沙尘暴现象更是突出。在这种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广袤的草场就是抵抗沙漠的天然堡垒,它能防止水土流失,阻止沙土的移动,而大多数需要定期收割的农作物却不行。如果在技术条件不够的情况下,大规模地强行开垦草原,改种农作物,那么蒙古草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加速沙漠化,使得整个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遭到史无前例的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