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2页)

计件制是按劳分配的一种方式,更能够调动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比吃大锅饭更好。”

张英第一次听苏叶提到计件制的时候评价,“这种分配方式倒是新颖。”

连省委的领导都能听出意思来,何况是经委的人?他们日常工作就是和经济打交道!祝山扫了一眼上沟村的数据,每个月的数据以一种良性的趋势稳定上涨,短时间内就满足了附近几个供销社肉蛋禽供应,再给他们多一些时间,假以时日岂不是能满足周围几个县、乃至一整个市的需求?

另一个同志迫不及待地提出质疑,“我看了你们的计划书,展望的部分写得不错。不过——你们怎么保证你们的肉蛋禽能按照计划供应下去?”

上沟村这样的村子经委的同志见得多了,

有的村子完全是为了给某个领导增添“业绩”,集中调动一切的资源来完成指标,俗称领导的“面子工程”。

何老师搓得拇指发红,经过苏叶一串的妙语连珠稳定了场面,他完全没有了面对大领导的那种慌张,他迫不及待地抢了苏叶的回答:

“领导担心的问题,绝对不会在我们村发生。首先我们村因地制宜,发展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也就是茶叶出口。我们村每年能依靠茶叶获取十万余元的收入,茶叶出口给我们村提供了结实的经济基础。

其次,我们村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们村每年暑假会从市里吸纳毕业生到村里插队,既解决了我们村‘缺劳动力’、‘缺人才’的问题,也为市里缓解了毕业青年的就业压力。”

周毅与何梅梅用同一种惊奇的目光看待何老师,没想到苏叶去中学抢人的行为落在他眼里竟然是替市里解决青年就业压力。

苏叶听得欣慰地点头,顺便瞪了一眼周毅和何梅梅,可不就是吗?还是何老师懂她!

何梅梅噎了一下。

何老师又说:“第三,我们有很好的粮食基础,阮儒良老师研究的高产粮食项目频频传来喜讯,‘丰实系列’红薯产量是普通红薯的2倍,玉米亩产550公斤,花生亩产230公斤,产量均领先于市面上的品种。有稳定、充足的粮食供应,保证了养殖顺利进行。”

“最后我们的政策好,劳动积极性空前大涨,劳动力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前有省委的领导大力支持、后有经委同志的认可,我们有底气保证向市场稳定供应肉蛋禽,上沟村绝不会是昙花一现的面子工程。”

何老师有理有据地说完一番话,陈述观点清晰、有力,众人向他投来浓浓的、钦佩的眼神。这水平,不愧是大学生啊……

这几个照面下来,马根生觉得自己就是回炉重造都比不上他们俩,真是货比货的扔、人比人气死人。换成他来说早就被领导问得抓耳挠腮,搞不好还会被扣上一顶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帽子。

何老师说完之后看到领导喜滋滋地退后一步,这一套话术还是苏叶教他的,领导喜欢听条理清晰的汇报,不能过于啰嗦、要直切主题,人既要不卑不亢、马屁也要吹得隐晦。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他最后一句话让经委的同志露出呵呵的笑容,气氛终于彻底轻松了。

何老师一拍手说:“呀,这都快到饭点了,领导们要不要去尝尝咱们村‘社会主义的成果’?”

祝山一行人确实挺不容易的,为了来这鸟不拉屎的山旮旯天不亮就启程了,早餐都是囫囵在车里应付的,这山路陡得直接把一个同志弄晕了,一路吐着过来的。这会到饭点了哪里还绷得住面子。

他们欣然同意,去品尝上沟村的社会主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