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2页)

苏叶脸上含着淡淡的笑容,徐徐地解释道:“因为我们村是省里的高产粮食试验地,只要是试验就会有成功失败。实验失败了,这一年的粮食指标完成不了。”

“试验成功了,省里农业部的同志也会考虑留种问题、以方便下个季度扩大生产,该交多少粮食我们没办法做主,一切看省里的计划。省委决定让我们交够国家指标,剩下的都交给我们用于研究。”

几个经委的同志听了点点头,试验村情况确实特殊一些,别的村上缴的粮食只是粮食,他们村的粮食是种子。

“领导的这个举措,极大地刺激了集体的生产积极性。”何老师补充道,“别的研究项目每年需要省里拨很大一笔经费开支,我们村基本是靠自给自足。利用生态循环,养家禽家畜制作绿色肥料培育试验田,成熟的肉蛋禽供给供销社、单位,赚取的经费用于新品种培育。”

经委的同志去参观了村里的果汁工厂,一排青砖瓦房,干净整齐,周毅吐字清晰有力地给他们汇报着村里的“经济账”。

“上个季度我们收获了约30吨水果,用它制成果汁,投入本地市场共40824瓶,盈利38210元;村里的干部带头弄渔业养殖,去年渔获2万吨,盈利5801元……不过村里主要的收入来源仍旧是茶叶的出口,去年我们村港商签订了合同,指定给港城出口约2吨茶叶,去年我们给政府创造了将近301234港元的外汇、30235元人民币的税收。”

“这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账,除此之外我们村每个月产出每月600斤蛋、每月出栏900斤猪肉,600斤家禽……我们村的高产红薯使得清溪县去年红薯产量翻了三倍,从清溪县人民公社今年底汇报的数据来看,今年的红薯产量比去年多了13109吨,直接或者间接地缓解了市场的粮食、肉蛋压力。”

原本还颇不以为意的经委同志,听了周毅汇报的数字,轻轻地倒吸一口气。

同时何梅梅给每个领导分发了一份“五年计划”,雪白崭新的纸印着工工整整的字体,显然是刚印好没多久的,凑近了还能闻到墨香味。祝副处长迫不及待地翻开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计划书,越看越吃惊。

难怪能让省委为其大开绿灯,这个不起眼的农村竟然能起到如此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