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第2/2页)

鸭蛋色泽洁白,透着淡淡的青色,因为村里人偶尔给它们喂玉米、谷类的缘故,鸭蛋个头大、蛋心呈橘红色,有的鸭蛋甚至是双黄蛋。苏叶亲手把蛋打碎给他们看。

蛋黄硕大、蛋液清澈粘稠,品质非常好。

张英不置一词,徐爱华已经惊得合不拢嘴了。

全国各地都在闹饥荒,这里却像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这群人可真敢搞!徐爱华眼睛已经挪不动了。

漫山遍野的土鸡、河里嬉戏的水鸭,十几头小猪仔,还有那压弯了枝头的橙子,让人看了非常欢喜。

参观完三个养殖场,苏叶邀请他们去了知青宿舍吃饭,刘刚特意杀了一只鸡、一只鸭,炖了菌菇老鸭汤、板栗炖鸡、酱油鸭、一个鸭血粉丝汤,炒青菜。

再配上一壶今年春天新采的金镶玉春茶,色香味俱全,这顿饭很丰盛,令人食指大动。

村里的村民挤在知青宿舍外边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他们现在虽然还没吃上肉,但却已经吃上了鸡蛋,每周生产队都会给每一户人家发一只鸡蛋。

因为他们想孵更多的鸡鸭。苏老师说现在是刚刚起步,条件不够,等条件上来了每天给每户人家发一只鸡蛋都没问题。

他们憧憬地说:“明年我们能像这样吃上肉了吧。”

一个村民笑眯眯地说:“当然能,不用等到明年,今年底就能吃上猪肉。苏老师说了,年底要留五头猪给咱们村自己吃,每家大概能分到一两斤猪肉哩!”

“真好!”

年底每家每户能不花钱分到猪肉,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别说农村人从年头忙到年尾一口肉都吃不上,就是城里人恐怕也吃不上猪肉。他们是沾了村里的光,才有这种福气。

炎炎的夏日,清凉的山风吹散了燥热。

刘刚亲手做的饭十分美味,让人吃得很畅怀。

徐爱华是吃得津津有味,不过张英却是眉头紧缩不知道在想什么事。

徐爱华看着张英那副表情,差点不敢下手吃饭了,但这两年真没好好吃过一顿饱饭,徐爱华手沾了筷子便认真地吃起了饭。

苏叶款款而谈:“今天我请两位领导来咱们村,一来是让你们看看我们的科技成果,二来我想听取一下领导们的意见,既然我们村是试验试点,可以多搞一些特殊化吗?”

搞都搞了,搞完了才汇报上级。有这么听取意见的吗?徐爱华腹诽,不愧是本省的状元,敢想也敢做。

张英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示意她继续说。

苏叶心里有了一点压力,不知道张英会不会支持她。

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苏叶也琢磨不透他现在是个什么想法,刚才带他们去参观养殖场时张英也没有什么表示。

她暗道:不愧是领导,个个都是人精。

她继续说:“我们搞改革、搞农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我可以说,我们村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基本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不用国家发救济粮,农副产品充裕的条件下还能造福市场。”

“我已经写了一份‘建设具有上沟村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申请书,如果领导有空看一看它,并且觉得我的提议有意义,我就感激不尽了。”

苏叶的计划书有上百页那么厚,全部都是手写的,配有图表数据,这些都是半年来上沟村一步一个脚印实验而来的成果,可以看出她的确是花了很多心思。

张英表情凝重地一页页地翻着计划书浏览,感受到了她的一片热忱。

张英原先认为苏叶是一个好苗子,是打心底为人民着想的。正好她考的学校也不赖,进省政府够资格。他已经打算好,等苏叶毕业就直接从清大要人过来。没想到苏叶却做了这样的事。

他的脑海里浮现起刚才参观过的鸡舍、鸭舍、猪舍,农田一片葱郁、果园硕果累累,村里干干净净,墙上粉刷着思想进步的标语,整个村的人民脸上都带着笑容,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每个人眼里都充满了希望。

这是和外边不一样的。

他合上计划书,“激进冒险,不可取。”他话音一转,“但养也养了,它就算是培育红薯的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苏叶笑了,这既是答应、也是不答应,她虽然不太满意,却也明白张英已经是格外宽容了。

她响亮地说道:“谢谢领导!”

没有阮老师这面大旗,她也不敢放心搞这些操作。

苏叶没有想过干分田到户这么大的操作,农村生产合作社模式在五十年代刚刚兴起,这个节骨眼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翻它是很艰难的。他们能在大规则之下搞点特殊化已经很不错了。

集体模式也有集体模式的好处,以农业强国闻名的以色列就是采用集体模式……优秀的先例证明集体模式确实有利于农事生产、有利于提高物资的利用。

苏叶的计划书里提出了“交够国家的粮食,剩下的归集体所有”这个想法,只要张英能够同意已经很不错了。

……

C市,省政府。

深夜,张英翻着苏叶的计划书,一页页地仔细看。他放下了眼镜,很多年前他也是提倡创新进取的人之一,可是多年下来变得愈发谨慎,日渐保守。苏叶的提案毋庸置疑写得优秀,今天参观上沟村,可以发现“上沟村模式”能行得通。

放着这么一份优秀的提案张英破天荒地失眠了。他要思考太多太多……首先是如何保住苏叶,如何让上沟村继续这个发展模式,最后才是让“上沟村模式”变成试验模式,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