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2页)

虽然茶叶的质量好,一时之间打不开市场也是事实。苏叶想了一晚上,她的优势在哪里?

晚上大伙在摆地摊的时候,冷冷的海风把苏叶的脑子吹得愈发清醒。她不擅长销售,但是她是从后世穿来的人,为什么要跟这条路较劲。山不过来、她就过去!

苏叶说:“我有办法在一周之内把茶叶卖掉,不过你们都得听我的,一切行动听指挥。”

她拧紧水龙头,冲他们俩勾了勾手指。

“过来听听,刘刚明天你需要这样……何老师,你要这样做……”

何老师和刘刚脸上的表情精彩极了。

……

次日。

港城证券交易所。

三个年轻人走进交易所,其中一个男人在柜台开了一个账号,“买怡和,认购1000股票。”

柜员啪啪地录取信息,递给他股票凭券。

那个年轻人正是苏叶,今年她已经长到了一米七。她扮成男人,穿着一套中山白马褂,松鹤黑背心,脚踩着一双黑布鞋,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身后跟着两个黑西装的保镖。

何老师穿着一双擦得锃亮瓦光的皮鞋、一套西装,梳起的大背头上挂着一副黑墨镜,打扮得好像港片里冷酷反动□□打手。他看似面无表情,实则心里不住地发怵。

搁谁把几百块钱穿在身上都不会自在,他走进港城证券交易所更是双腿发软。

这里好像比任何地方看起来都气派辉煌,连柜员都穿着小西服,走进去还开着微微凉快的空调。天知道何老师这辈子是第一次用上空调这种东西。

股票这种东西何老师还是有所耳闻的。

但在他的认知中股票是赌博的玩意儿,花钱买股票无异于把钱扔进水里。他控制住心底把苏叶扛走的冲动,一直绷着脸不说话。

刘刚则是遵从苏叶昨晚的命令,乖乖地跟在她身后不说话。

他觉得好新鲜,接触到的一切都那么有意思,他不知道苏老师接下来要干什么事,可是莫名地有安全感。

他觉得苏老师真的很神秘、很厉害。

港城证券交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这个年代证券股票在国内看来仍旧是属于赌博行为,但在港城规模已经初具雏形,这个年代玩股票的大多是有钱人、资本家。股票真正飞入平常百姓家是在七十年代。

1961年发生了一件大事,米国新任总统上任,米国经济进入强势复苏期。这一年,道琼斯指数上涨了22个点。1960年到1961米国股市进入小牛市阶段,当时,港城很多大老板在61年股市中赚到了第一桶金。

这是苏叶看巴菲特传记想起的事情,1961年他在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写提及,当年收益有45%,几十年后他慷慨地分享了当时的持仓。苏叶曾慕名去研究了一番。

苏叶买怡和是有原因的,怡和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六十年后仍旧是世界500强企业。它的业务业务范围极广,涵盖金融保险、地产、零售消费、机械制造、运输服务,国人对它下属的子公司恐怕不会陌生,必胜客、惠康、万宁药房、美心都是它的子公司。

这一年怡和刚刚上市,当年它正好乘上了米股牛市这趟风,它每股发行价16元折合36.1港元,刚开市它就涨了两倍,导致认购形势火爆,最后它超额认购56倍。

超额认购56倍是什么概念?

这是买中妖股的概念。

苏叶摘下黑墨镜,冲何老师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