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2页)

春耕过后,上沟村来了一位老师。这个老师白天跟着新知青们下地干活,晚上给他们上课。老知青们见了都感觉到很不可思议。

他们有这么求知若渴吗?

老知青们感到很稀罕,晚上下了工回来连收音机也不听了,跑去听阮儒良上课。阮儒良很有两把刷子,毕竟是从中专学校出来的老教师,他教的内容深入浅出,晚上教理论知识,白天的农事劳动相当于实践。

阮儒良本以为自己是为了梦想捏着鼻子来吃苦,没想到却是掉进了福窝。成天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他不做点实事能对得住自己吃下的肉吗?感激之余,阮儒良干活也肯卖力,使劲地给学生灌输知识。

这群一中的学生相当于不花钱白念了一个中专,虽然干农活很累,但年轻人浑身都是力气和希望,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挫折和农活使人成熟,知识使人进步。

同时苏叶联系何梅梅油印了一批高考复习资料,虽然这群孩子跟着她下乡了,她也不能耽误了他们的前途。跟着她一块混,还能有越混越差的道理?

老知青待遇就没有那么好了,天天被臭着脸的阮儒良拿着笤帚赶出新知青点。一中学生面前和蔼得犹如春风的老师,搁在他们面前变成了小气又凶巴巴的糟老头。

其实阮儒良并不是介意老知青听他的课,只是新知青宿舍里养着一堆东西,三天两头总有人跑过来让他烦不胜烦。

老知青们只好对苏叶软磨硬泡,借点笔记资料自己私底下学习。一来二去新旧两批知青彼此之间便熟络了。

阮儒良给学生们讲如何给农作物防旱防涝、各个生长时期应该如何防虫、施肥。讲完之后苏叶给他们上数理化课。老知青们没有想到苏叶看起来年纪轻轻,数理化却学得那么好。

林媛听到这群老知青私底下的聊天,笑了笑说:“苏老师要是讲不好,没有别人讲得好了。”

要知道这位可是随随便便出了一手资料,就能让整个c市的家长趋之若鹜,到处托关系求一中学生的复习资料。她辅导的学生几乎都考入了大学,要是留在一中肯定是最有水平的老师。这么厉害的老师怎么能用年龄来判断她。

老知青们发现这一点之后,对苏叶更是殷勤了。乡下没有蜂窝煤用,大伙便顺手给她打柴、烧水,摘了瓜果先巴巴地送点过来,到县城里买了点好吃好玩的新鲜玩意儿也会往她这里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