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3页)

但刘秋想到要跟一个曾经看不上眼的人买东西,她有些难为情。

方舟心里也蠢蠢欲动,想去苏叶那儿留个姓名购买二手表。他刚迈出第一步就被刘秋恨恨的眼神喝停了。方舟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他说“苏老师做的这件事,是好事!咱支持了也是帮助学生。”

方舟打算去购买一只翻新的二手表。

这个年代的人不大讲究新旧,否则也不会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连一条裤子都能兄弟姐妹同穿着长大。何况一块看起来并不旧的手表?

实惠才是硬道理!

……

另一边。

学生们拿到了苏叶给的五十块的初始资金,他们走街串巷,撒丫子几乎跑遍了全市,陆陆续续地收到了几十块坏的手表。

他们把坏的表集中起来,每天下午放学后孜孜不倦地研究起了旧表。这个年代的手表牌子很少,基收上来的手表大体有两种梅花牌、上海牌,牌子相同更是方便了他们替换零件。

一周后,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翻新好了十只手表,苏叶一只只地测过了这些表的性能。确认没毛病后,苏叶才把它们逐一分给办公室的老师们。

这批老师可是第一批等待的顾客,他们抻长脖子盼手表,快盼了小半个月。

一只只朴素、精致的手表终于流到他们的手上,它们虽然不像商店里刚买来的新表那样有铭牌和包装袋,但是表的外观整洁,表带擦得干干净净,通体没有一点铁锈,跟新表看起来区别并不大。

老师们掏钱掏得那是心甘情愿,三分之一的工资说给就给,他们拿了表立即戴到手上,生怕被抢了似的。

苏叶和何老师笑吟吟地坐着收着钱。

一张张大黑十流到他们的手里,三趟下来,学生们的初始资金从刚开始的二十、五十,渐渐地滚成了八十、一百。热乎乎的钞票还带着人淡淡的体温,何老师数着钞票的时候差点没被闪瞎眼。

何老师每个月负责分发学校的工资,他手里攥的钱不算少了,数着苏叶和几个学生赚出来的钞票时都不禁咂舌“你们可真能干啊……”

这还是一个老师带着一群学生赚出来的钱,算算时间甚至还不到一个月!说出来真是让一干大人汗颜,自己还不如几个孩子能赚钱。

这点钱苏叶压根没放在眼里,以后信誉做出来了,还不止眼前的这一点点。

想想后世那些二手电子产品多受欢迎,二手翻新的行业能用暴利来形容。

她正在专心地写着一份小广告,这份广告类似后世里淘宝卖家经常会使用的“致歉信”,用来收买人心的。

表虽然被卖出去了,苏叶认为还需要做些收尾的工作――这就是后世的售后服务。“致歉信”的内容如下

“这是一群孩子亲手组装翻新的二手表,起初,我们的初衷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后来我们目睹了一个个因贫困而退学的孩子,决定为他们做点什么事,于是有了这只翻新的二手手表。

它凝结着数十个孩子、老师的心血,如今来到了您的手上。如果您的表在一个月之内出了毛病,请到市一中办公室联系我们。如果您对我们的翻新表表示支持,可以告知身边的亲朋好友,我们正在回收不需要的废弃手表,每只一元钱。承蒙厚爱,不胜感激。”

这是苏叶最近萌生的想法,卖东西卖的不光是卖商品,关键还是售后服务。

孩子们经验不足,装起手表来毛手毛脚,难免留下瑕疵。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苏叶便写了这封“致歉信”。

末尾,苏叶留了点小心机,向顾客提出了“回收废弃表”的请求,这也算是给孩子们减轻压力。春寒料峭,一个个半大的孩子顶着严寒挨家挨户去收旧表很辛苦。

苏叶曾经见过一次,他们抱着小箱子挨家挨户地问。要不是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别人恐怕会以为他们是乞讨的乞丐。

何老师点完钞票,接过了苏叶誊抄的小纸张,他旋开钢笔笔盖,认认真真地抄了起来。

何老师越抄越觉得苏叶太有经商头脑了,要是让她去当商人,指不定能赚成一个大地主。瞧瞧这封道歉信写得,要是随手表一起售卖,多能讨好人心!十块钱一只表本来就是廉价,居然还附带修表的服务。

百货商店里买来的新手表都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现在苏叶的学生可一点也不怕修表,个个都是正经的修表学徒。原本小打小闹的事情,被苏叶这么一弄倒是有模有样了。

何老师感叹着自愧不如的同时,再一次感叹还好当时随手给苏叶递了一张高中招聘试卷,否则不就是一中错过了她?她要是去了什么二中、三中、五中,造福的岂不是那边的学生和老师了?

何老师边抄着抄着,把五十份小纸条递给了周毅老师。

“小周,帮忙抄一抄,字迹工整些、不要有错别字。学生们等着要用,说不定下周他们就能弄出第二批手表了。”

……

学生们努力了一周做出了第二批翻新手表,这次他们足足做出了二十只,二十只表卖完后,苏叶数了数手里的大黑十,终于凑够了三十张。她把钱一分为二,数出了一半递给杨雪。

“去把退了学的同学找回来,一个都不能少了。”

钱递到了他们的手里,兢兢业业干了一个月活的学生,纷纷看着这笔自己用劳动换来的钱,女孩子露出了笑容,男孩子高兴得一跃而起。

他们忍不住心热,一遍遍地想,一次次地不敢相信,直到亲眼见到了钱还跟做梦似。

这么多钱,都是他们赚的吗?

他们哪曾想过自己能靠双手挣出这么多钱来,150块平均下来每个人算是挣了30块,要是除去上个学期学习的时间,光算纯劳动的时间也不过一个月!

这个认知让这五个半大的孩子心中激动不已,骄傲得说不出话来,一个个皆是用着濡湿的眼睛巴巴地看向苏叶。

杨雪接过钱,“苏老师跟我们一块去吧!”

苏叶点头答应了。

放学后,苏叶打开自己的“粮仓”查收她的工资奖励。150块足够让15个学生重返校园,这个改变也算是挺重要的,苏叶心里估摸着应该会掉落很多食物。

这段时间苏叶查阅的次数多了,心知肚明肯定会有粮食掉落便也不急着查看。

此刻苏叶打开粮仓看了一眼,短短的一刻之间,她懒散的坐姿瞬间变直,漫不经心的眼神顿时变得认真。

苏叶震惊了。

后台躺着100斤的优质大米,十斤五花肉,一斤花生油!

按照黑市最近浮动的精细粮价格一斤优质大米四块钱,一斤五花肉九块钱,一斤花生油十块钱,换算下来,这一趟净赚了500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