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2/2页)

小夫妻感情好得很,要在别的婆婆眼里,那可看不下去。但胡姣这里,公公婆婆还只怕儿子不够体贴呢。他们这个美貌大方的儿媳妇,不仅是郡马爷的表妹,还得坤仪郡主喜欢呢。儿子大婚那日还有郡主府的掌事嬷嬷亲自来送了贺礼,这样大的体面,就是娶别家的贵女,那也是没有的。

郡主修完了河道,又开始把两淮地区淹得影都没有了的修身书堂给建了起来。这次是以京师为中心往周边扩散,如今不叫修身学堂了,就叫大学书堂,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事情其中一部分就交给了胡姣小两口帮忙去运作,更是把娶了胡姣的梁家公婆两人喜得合不拢嘴,这就该是他们这样清流人家做的事儿。

至于女子不该抛头露面,他们儿媳妇也没抛头露面呀,女子也该像郡主那样有所作为。谁要再说这样的酸话,他们可是不依的。看着酸溜溜还要对着自己笑的贵夫人,胡姣婆婆也跟着笑嘻嘻,心道这样的机会你儿媳妇要有,只怕她不点头,你都要按着她点头,推着她往前冲呢。你就酸吧,不仅她儿媳妇跟着帮忙,她还跟着帮忙了呢。

这样的好事,凭什么只有男人做的,她们女人也做的。

长春宫这边眼见着陛下一道圣旨就把郡主婚事定下来了,她娘家侄儿还没施展呢。在她眼里这样大的一只煮熟的鸭子,彻底飞走了。德妃娘娘心口疼了两天,眼看快要过年了,她的心口疼才勉强好了些。

毕竟宫里过年,是不好生病的。

对谢嘉仪早已经是一肚子气了,还得笑呵呵借着过年的机会宴请她。没办法 ,北地那边需要这个谢家的后人,这个死绝了亲人的小祖宗出面说句话,才好让大虎的收拢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听鸣佩说,谢家军的旧部一个个都是软硬不吃的硬茬子,没有谢嘉仪这个名头,还真不好弄。

好在谢嘉仪虽然不干人事,但还是支持东宫的。眼下北地那边不是东宫和英国公府的人,就是四皇子二皇子那边的人,她再不识相,也不至于去给四皇子党站台。如果说郡主跟他们这边闹得很不好看,那跟四皇子党那边早已经是水火不容了。

腊月十六这天,长春宫做东,摆了小宴,请了郡主。两边闹得再是难看,但大面上还是要顾的,一年到头就剩下这一顿饭,还是要吃的。郡主只要心里没有换太子的意思,就会来。

比往常更沉默了些的太子作陪,德妃现在看到自己这个儿子就忍不住要皱眉,本来就不是讨喜的性格,现在更阴郁了。看看贤妃,哪儿都不如自己,就是养出来的儿子比自己养的嘴巴甜,别说这样的陛下喜欢,谁能真喜欢!就是给人做娘的,也喜欢能哄着自己的儿子,像太子,永远寡言少语,要是不问到他面前,恨不能十天半月都没一句话。

看得德妃隐约觉得心口好像又要疼。

再看看自打过来后,就只顾着低头解手上那个九连环的谢嘉仪,德妃真是咬着牙应酬。就有这么不懂事的,在家里吃饱了来人家宴会上赴宴,甚至连句场面话都不说,问是不是饭菜不合胃口,直接就是一句“吃过了来的”。

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儿?可坤仪郡主就这么做事,你还得笑呵呵捧着她。德妃笑得脸都僵了,她觉得自己心口疼的毛病是真没好全,这会儿又添了胸闷。

主客吃饱了来的,作陪的人也只能象征性吃两口就让下人撤了。

德妃是气饱了,太子是自打进来就低头转着酒杯不言语,别说张嘴吃了,连张嘴说话都很少。好在还有一个贴心的外甥女在旁边不时陪衬两句,让德妃还能勉强笑出来几声,不然光看着眼前这两个,真是能把人气死。

鸣佩的路一下子走窄了,博名声是再不指望了,只能让国公府硬给抬身份。前阵子借着鸣佩救了英国公府老太太的说法,让英国公世子夫人认了义女,所以此次鸣佩也能坐下了。

谢嘉仪第一次听到这些的时候,只哼了一句,英国公府就是花头多。这次是救了老太太,以后还要救驾呢。

她从进来正眼都不看坐在下首的鸣佩,她来赴宴,也是不想让陛下太操心。谢嘉仪心酸地想,陛下还是希望她跟长春宫关系能好一些,毕竟这位以后是要搬进寿康宫的。

当时谢嘉仪问要是好不了呢,陛下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告诉她,她此生都不会跪任何女人,真好不了就不搭理。这让谢嘉仪有了底气,也有了应付长春宫的心情,她倒要看看这次长春宫是不是还用前世的那个故事,来打动她这个北地郡主的心。

她等着德妃的故事,心里想的更多的还是陛下的身体。

谢嘉仪找不到方仲子,她已经病急乱投医,都开始研究丹药了,虽然明知道十个炼丹的道士九个都是骗子,但总还有一分可能遇到一个不是骗子的。好在陆辰安按住了她蠢蠢欲动要炼丹的心,她只是,随着永泰十三年春天的到来,越来越心慌。

德妃清了清嗓子。

谢嘉仪眼皮子一挑,来了,终于要说正事了。明明谁都不待见谁,偏偏还兜着圈子说话。她就不信,席上四个人,有哪个是真欢天喜地赴宴的。

反正她不难受,德妃愿意兜圈子尽管兜,坐够了时辰她就走。

可显然,德妃也兜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