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太子爱民如子(第2/3页)

这也是林殊为何留在京城一直默默地等待太子回复的原因。

然后没出一天,黄禹果然亲自带信过来,只不过这一次黄禹是来警告林殊的,他特地道:“殿下珍惜你的才华,也不是让你这个时候自不量力迎头而上,林公子,您给咱家听清楚了,万事莫要强出头。”

黄禹说完就离开了,只剩下林殊看了太子亲手写的信后,他不再参与此事,他认为自己应该往其他方面出力,而不只是西北,毕竟大燕可不止一个西北,各地还有不同地区的百姓需要治理。

而士子们见林殊被太子殿下警告了,他们纷纷不解起来:“林兄,太子殿下为何在这个时候拒绝我等?难不成她并看不上我们的献策。”

话出,林殊就亲自跟他们解释道:“很简单,太子殿下心胸宽广,她在意的不止一处百姓,这大燕还有更多的百姓需要我们这些人去提供治理改善民生的计策,我们眼下应该着重先在这一点下手。”

然后他又提醒大家在没有入朝为官时,他们不能在西北这件事落得口风。因为他们已经开始被人盯着了,现在这个时候正好枪打出头鸟,他们不要这个时候上去被人抓到把柄,以此造成损失。

这些士子们被说服后,他们也赞成此说法。

只不过大家心里都在打鼓,太子殿下如今面对这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境况,她该如何解决?

明明燕军已经在前方全面碾压舆军的优势,甚至消灭舆军都是时间的问题。现在好了,那七万山民反而成为舆军苟延残喘的机会。

就在大家痛恨舆军卑鄙无耻的行为时,朝廷的百官也认为既然他们是战胜一方就绝不能像舆军妥协,这是舆军的一个试探,这次他们答应了,下次自己人就会陷入被动的状态,而宋闯会因为山民不断提出过分的要求。到时候不仅对不起在前线牺牲的燕军,更对不起那些幸存者!

这是大燕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同样,七万山民的性命非同小可,朝廷也不能让山民们给舆军陪葬,否则燕国没有保护好这七万山民也会让燕国民心大落,对朝廷的管教产生动摇。

到时候可不是简单的安抚,改善民生能解决的。

百官们第一次因为宋闯都开始同仇敌忾,团结在一起。

这个时候容铮看见葛秋请示亲自上战场,以他为主去跟宋闯谈判,如果不成功也是他葛秋的事情。

刘进是这样,其他人都是这样的。

甚至是武将都愿意背负骂名,只为了这一次既不能独断,也不能让步的局势。

容铮看着这些人难得齐心一次,他们愿意为君负担倒是令她感动,但眼下她必须做出一个反应了。

于是,容铮在大家的注视下亲自发了一封不再是劝降,而是协议书协商拟定书让燕谈判军师送到宋闯手里。

容铮的这个举动顿时举朝震惊起来,对大臣们来说太子殿下此举分明是有妥协的成分在!

“陛下您为何如此鲁莽行事!”

“此举如何跟前方阵亡的军民交代!十三地八城百姓受的伤害又如何抚平!!”

“陛下,千万不可,千万不可答应啊!”

“开了这个口,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陛下啊——”一个王公大臣更是自己气得晕过去了。

朝廷的老臣们纷纷痛心疾首起来,指责容铮不该这么快下决定,至少得拖一拖!拖到能解决为止,这样山民存活的机会就越大。舆军的优势就越少,可太子殿下偏偏那么独断独行。

其他官员则是认为这是无奈之举,要保住山民只能如此了,他们心里又在同情新帝上位就遇到这种事情,实在是晦气。

而宋闯接到了协议书协定时,他痛快地笑了起来,笑燕猪心慈手软会为了这帮蝼蚁的山民做出妥协,同时他也不得不感慨燕国太子果然是大国之间最会收买人心的君主。

她宁愿自己背负历史骂名也不愿意放弃山民,宋闯嘲讽地夸赞道:“大燕国太子慕容铮,果然是仁君,你果然是仁君也!”

“那本将军就不客气地对你出手了!”

随即他就招手命令将领和手下士兵不能再对山区的山民进行滋扰,杀害,同时也不能再缺少人数,并且还得统计多少人报给燕国太子。

这样的话,山民越多,太子让步可能会越大,他宋闯在这次谈判的机会也会越大。

于是燕国百姓们都知道太子殿下已经对敌军妥协,要救山民,知道的百姓们纷纷感动太子殿下为国为民的仁德,而读书人们则是纷纷叹气果然太子殿下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

本来可以拖的事情,缓兵之计明眼人都知道该怎么用,为何太子殿下却没有这么做?

这是读书人不了解又矛盾的地方。

容铮则是在御书房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开始频繁和宋闯书信交流,甚至打算互相派出使者来协商。

可宋闯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打怕了,他直接拒绝派出使者交流,他要跟稚嫩的太子殿下首先交流,他认为自己是深谋老道的人,在攻心术方面他还是最擅长的。起码他不至于输给燕国太子这样的年轻人。

宋闯自持自己在战场上活学活用的心理战术,他开始一步步对燕国太子进行试探,首先是服软,然后第二封信是他手里人质的底气,之后是第三封,宋闯已经表现出自己的意求。

这三封信来回每次都得三天,这样下去已经是第九天。

这九天内,所有人都在盼望着协议书,太子能少让步别对不起死去的百姓。

而同时这九天里,宋闯接到太子对山民们嘘寒问暖,甚至要求山民不能再少一人,更希望山民们能吃一顿饱饭。粮食则由燕国出,只要宋闯信守承诺让人将粮米都交给山民们,她则是会这三天内对宋闯的任何条件持向答应的态度。

宋闯要的就是太子的服软,不就是一顿饭,如果一顿七万人的饭可以让太子做出最大的让步让他获利,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于是,宋闯命人不带武器去山区口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人送粮食?

结果,还真的也有不带武器的燕军出现,他们一个个咬牙切齿窝火地对着舆军,舆军清点了粮食后,大燕的粮食官就要求亲自要看到这批米送进去,而且期间他们可以跟随山民一起被舆军释放。

舆军官听罢,觉得他们有进没出反倒对自己无害,于是,舆军官请示宋闯此事。

宋闯大燕让这一百人进来,反正一百人的战力,又手无寸铁,所以一百人不足挂齿。

等宋闯答应后,十车千石的米粮运往了山区,到了山区后,山区的百姓一个个早就面黄肌瘦了,他们当中被舆军奴役时,听说了外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