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3页)

虽然算不得很多,至少不用为进货渠道烦恼,量大了也能省不少。

且因为是李国富介绍的朋友,朋友又给介绍朋友。

没多久,厂里迎来了纺织厂厂长介绍的第一笔大订单!

订单量大,需要单独叫一辆货车拉货,时间不太紧迫,先交定金做一批试试水,好卖的话再加量,一次能让工人们做整整一周的量!

开办工厂第一紧要问题暂时解决,徐海州两口子赶紧把李国富夫妻俩请到家里吃了顿便饭。

饭桌上聊得热络,两个男人聊工厂,两个女人聊开店,聊卖服装的方法和诀窍,王琦家八岁的儿子就跟六岁的乔安聊在学校发生的趣事。

只有俏俏小宝贝,躺在小摇篮里玩爸爸给她买的布偶娃娃,娃娃的脖子上套着两颗小铃铛,晃荡起来的时候发出清脆的铃音,好有趣,逗得她咧嘴咯咯笑。

四个月大的小宝贝,现在已经学会了翻身和爬行,所以徐海州不得不重新买了个大一些的小睡床,围栏加高,避免孩子翻爬的时候坠落。

一顿饭吃下来,气氛实在太好了,临走时李家豪小朋友站在大门口,依依不舍地拉住乔安的手不愿意放开。

“要是我们在一个小学读书就好了,我们还可以一起去学校。”

乔安叹了口气,遗憾地对李家豪说:“我妈妈说一小离我们家太远了,所以我就在三小读,三小可近了,骑自行车一下就到。”

“没关系啊,一小远是远,我爸爸有小汽车,可以送我。”李家豪理所当然地说。

“可是我爸爸没有小汽车。”乔安失落地摇头。

“你让你爸爸买呀,你爸爸不也是厂长吗?”在李家豪心里,厂长都是有钱人,像他爸爸一样,开小汽车的有钱人。

整个一小,几乎再找不出一个比他爸爸还要有钱的人,这一点上,李家豪有着绝对的自信。

两个小家伙立马把头扭向徐海州的方向。

对上儿子眼巴巴的目光,徐海州好笑,把人抱起来捏了捏脸:“等爸爸再攒点钱,买个小汽车载安安上学好不好?”

两眼顿时发光,捧住徐海州的脑袋献上一个侧脸吻:“好,我喜欢小汽车。”

更喜欢爸爸!

……

第一批订单正式开干,徐海州下达了命令,一定要严格保证质量,即使速度稍微慢一些也没有关系,工厂开业的一年里,质量最重要。

好不容易安排好了工厂的事宜,没来得及歇,徐海州又要上另一边帮自家老婆安排开分店的事儿。

打算在百货大楼附近开一家面积比较大的服装店,这次的店面是自己单干,供货商当然是自家安俏服装工厂。

算了算手里贷款还剩多少,省着点用还是可以租店面顺便装修的。

“要找就找最好的,要租那种两间店面连在一起,或者房东愿意让我们打通变成一间大店面。”

“为什么?”李红军不理解乔露的想法,但手里钱款还有得剩,多租一间负担倒也不重,顶多装修费稍微多一些。

“我打算好好装修一下,一间小店面施展不开。再说了,我们紫蜻蜓现在在黎安也算有头有脸的品牌了吧?两间店面才有排场。白云街那边说是店面,格调跟我们紫蜻蜓已经不在一个维度上了,所以我们的新店必须好好搞。”

黎安现在基本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有名一点的服装品牌,紫蜻蜓算是第一个。

如果搞好了,说不定能成为二三十年后的李宁、美特斯邦威等家喻户晓的服装品牌。

以小见大,现在就要开始谋划。

“海州,嫂子,那你们先干,如果干得好,我也找个店面,按照你这边一样装修,相当于二分店对吧?”

“好啊,那就相当于加盟,不过我不收你加盟费。”

“哈哈哈,嫂子,你可真是太好了!海州有福,有福气啊哈哈哈——”

寻找店面的任务乔露不放心让徐海州一个人找,自己也跟去,势必找到最合适最好的位置。

挑挑找找,最后选在黎安市最热闹的商业街。

这里有国营饭店,有最大的百货大楼,街尾处还有一家友谊宾馆和招待所,没有哪条街比这里的人流量还要大。

找了两天就找到了,房东老太太人很好说话,打通她的墙没问题,只要多付给她二十块钱。

这点没问题,徐海州两口子本就做好了要多掏钱的准备。

尤其是这样好的地段,坐落于百货大楼正大门的斜对面八十米处,周围没有居民房阻挡视线,且地势开阔,挺值。

房租一个月五十,暂时签订了五年的租房合同。两间房面积总共一百五十平米,在整个黎安来说,算最大的私人服装店。

店面选定后,开始找装修队,乔露负责画设计图,不用画得多么精细,差不多画个草稿,再上个色,能让工人看得懂是什么意思即可。

风风火火开工,先让工人把店内原先的杂物清空,再铺地砖,刷白漆,做好防水防潮的施工,晾它个一周。

期间工人手里的活计也不能停,要给乔露打造定制款的桌子椅子,以及收纳柜。

柜体采用浅木色实木打造,统一配色。油漆调了白色和嫩黄色做主色调,使得空间开朗明亮,即使不开灯,室内光线也足够亮堂。

当然了,灯是一定要开的,无论白天夜晚,且灯具要多买,什么射灯筒灯,周围再安装一圈灯带。

这些东西市场上不好买,还是拜托了俞繁的前男友,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从港式那边“代购”回来。

价格不便宜,可让乔露好一阵肉疼。

收银台与正大门相对,靠墙靠内侧,柜台背后的白墙上,去塑料厂定制了一块巨大的紫蜻蜓图标,安装上墙后,再在logo背面边缘处贴上一圈灯带。

点亮后,整个背景板都在发光,任谁看了不说一句:“牛x!”

试衣间是仅次于货物第二重要的设计,为了节省成本,没安装门,采用的还是窗帘的形式,门框两边用钉子钉上挂钩,顾客进去后,自己将门帘勾上即可。

最后花大价钱,请人做了一块十分醒目的巨大招牌——“紫蜻蜓服饰”!

招牌可比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店面的白底黑字醒目得多,且有美感,五个大字背后同样有灯,到了晚上,这两间店铺就会成为黑暗里最耀眼的发光物体!

要不怎么说八十年代的钱是真的值钱呢,这么一通折腾下来,才花了两万不到!

一月中下旬,店面在经过两个月装修后圆满完成,见到最终成果,不止是徐海州几人,就连亲自参与装修的工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尤其是傍晚的时候,忽然把灯全部点亮,周围甭管近的还是远的邻居,一窝蜂地被灯光吸引过来,室内一片抽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