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2/2页)

被女儿宽慰,定二奶奶舒心许多。

况且家中又买了几个小丫头小厮,都要教导规矩,她事情一多,倒是没有再想这事儿了。

这一年,周福柔准备退学了,她的靠山张夫人走了,她姑母舍不得出那些银钱,故而要退学。

“又走了一个,去年走了素敏,今年走了福柔。”陶淳儿感叹。

计春芳看了大家一眼,也很是不舍道:“我兴许明年也要走了,我爹在京里开了铺子,准备带我和我娘去京中。”

蜜娘有时候很恍惚,她对自己初来女学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晃已经两年多了,现在却是一个个散了。

大家都在感叹,感叹的未必是闺塾的同学,更多的还是对这段无忧无虑的日子的怀念。

她们每天最发愁的是书有没有背会,女红做的好不好,画儿画的如何,但日后这些闲情逸致的时光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腊月照例薛先生闭馆,这一次因为阮嘉定进京,定二奶奶遂带着儿女回乡下过年。

姑姑阮屏儿许了一门不错的亲事,早已出嫁,平日家中只有阮老爷夫妻过活。这两靠夫妻常常说自己头疼脑热骗钱打牌,定二奶奶几个小钱打发。

她们母女又因为父亲是举人,身份在族人中拔高了不少,故而,虽然在家中过年,也没有刚重生时的别人的漠然。

自古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蜜娘总在体会中。

族人们踏破了门槛,投田的,拉关系的,家里围的水泄不通,阮老爷和老夫人坐在其中,红光满面。

定二奶奶对蜜娘道:“你祖母平日总是念叨着你姨婆,可你姨婆落难了,我并不怎么见她伤心。又比如你余姨婆平日看着顶好,对你爹也比你大伯偏爱些,可遇到真事儿,人家才不管你死活,就是让你去送死,眼皮也不会眨一下。”

“都是凉薄之人,娘何必管她们。”

余姨婆的下场比起无辜的爹爹横死已经很便宜她了。

定二奶奶笑道:“娘只是想以前我们在这儿过的是人嫌狗憎的日子,现在我们的人没变,只不过因为你爹身份变了,她们就这样巴结讨好。以前我总以为衣锦还乡会高兴打那些曾经看不起我们的人的脸,现在却觉得名利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她摸了摸女儿的脑袋,心道,丈夫来信曾经说若是会试失利,他会去江夏拜名儒为师潜心再学,到时候也接她们母女过去赁李家宅子住,让蜜娘跟从李夫人学琵琶。

甚至他还在信上隐晦提起,李夫人有一个儿子,生的俊秀无双,聪明伶俐,让她留心一些。

看了今日百态,定二奶奶担忧自家丈夫救李家儿子那点恩情不足以让李家考虑自己女儿。

族人们都知道看身份,更何况是李家那样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