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2页)

“……乔茜,你在听吗?”欧内斯特问,“你还好吗?”

抬起头,正对上一双充满关切的冰蓝色眼眸,欧内斯特平板的表情出现了变化,令他这张脸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乔茜不禁微笑,柔声说:“抱歉,我走神了。我们说到哪儿了,奥斯汀还是莎士比亚。”

英国人,尤其是文艺属性的英国人,聊莎士比亚总是没有错的,甚至还有加分,毕竟这是个关于天气都能聊上半小时的神奇国度。

至于奥斯汀,他们也很爱这位女作家,她的作品常年被各种翻拍,仍然乐此不疲。

“弗朗西斯.培根。”欧内斯特引用了一句,“‘我讨厌暴力,但我经常臣服于暴力。’,他的作品很特别,是我一部分的灵感来源。”

听到“弗朗西斯.培根”这个相当熟悉的名字,乔茜的第一反应是那句著名的“金钱是善仆,也是恶主”,又或者是“爱情与智慧,二者不可兼得”。

然后,她想到欧内斯特提及的是一位九十年代逝世的英国画家,他的作品拍卖价格刷新了当代艺术品交易记录。

他的作品风格十分怪诞,有些人非常喜欢并且追捧,但有些人就会感到不适,乔茜就是后者。

所以乔茜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一笔带过。

她开口道:“我猜,你特意让我来,并不只是想说这些?”

灿烂的加州阳光穿过玻璃,熏染了大半个房间,以及两位金发美人被神亲吻过的面容。

欧内斯特稍稍抬眸,望向乔茜。

次日清晨。

被腐朽的乔茜十分惬意地在床上享受了一顿美味的早餐,顺便大致扫了扫今天的报纸,这才发现夹在里面的跑车维修账单。

在第二次数清了上面的小数点之后,乔茜懊恼地发出一声不够优雅的尖叫:“多萝塔!”

晋升为这栋别墅唯一女管家的斯拉夫女人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进门就问:“发生了什么,我的小姐?”

“搜罗最近所有关于我爸爸的八卦小报。”乔茜恶狠狠地说,“尤其是我亲自撰文的那一份,打包寄给我爸爸!”

她可是亲自下场替他公关呢!

既出力又付钱,结果收到一份维修账单!

气死了气死了气死了!

多萝塔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还是没有任何犹豫地答应下来,又提醒说:“现在是六点三十五分,您确定要亲自开车去拍摄基地吗?”

“当然。”乔茜说着从床上下来,披上她的真丝睡袍,“拍完手里这部电影,我就有钱请司机了。”

一般片酬会按照签约后、拍摄中、上映后三个日期节点支付,前期的40%被CAA扣除佣金和各种乱七八糟的垫付费用,包括这一次的公关费用,留给乔茜的只剩不到三万美金。

她甚至没办法给衣帽间来个大换季……好吧,稍微换换血也是可以的。

无论如何,攒钱换一部最新款的摩托罗拉吧,听说马上就会出超薄机型,而每次带着砖头出门总是不方便。

哦对了,马克那家伙的生日也快到了,还有荣森家那对双胞胎姐妹,也是她的玩伴,所以她们的礼物都得准备好。

看来她有必要回一趟纽约,顺便申请一次探视。

“可你九月份就能领到信托的钱了。”多萝塔耿直地提醒道:“有三万美金入账。”

三万美金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相对于她继承到的将近两千多万遗产,区区三万美金不过是九牛一毛。

但事实上,一般中产家庭年薪也只有十万美金,他们可以有多余的钱存进401K(养老金),开一辆不错的BBA,以及租一间不错的公寓。

按照这个标准,她的小日子过得肯定不会拮据,但肆意挥霍是不可能的,距离财务自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好莱坞一个初级助理每个月的工资也就千把块,乔茜作为女主角拍一部电影赚十五万,这还是派拉蒙的打包价。

然而在上东区念书的时候,乔茜光是校服花费就不止三千刀,更别提做了演员之后每周都在进行的课程学习、美容护理等,唰唰唰钱就不见了。

不过这些钱都是在刀刃上,那里面每一张富兰克林都在是精心呵护她的容貌、她的身材、还有她的心灵,这让她感到愉悦和满足。

如果非要为了节省开支抠抠索索,那她大概会觉得自己的灵魂都要受到伤害吧。

乔茜光脚踩在地毯上,步入了她的衣帽间,表情甜蜜地在一件皮草外套上蹭了蹭,感叹道:“噢,这就是幸福和金钱的味道,美妙绝伦。”

她正在挑选今日的造型,犹如女王巡视领地,目光过处尽是属于她的宝物,这显然让她有些糟糕的心情一下子明媚起来。

按照乔茜的吩咐,多萝塔趁机拿起皮尺给乔茜量了今天的身体尺寸,这将会是乔茜每一个清晨的惯例。

等到多萝塔将数据记录完毕,乔茜也选好了衣服鞋子还有配饰,毫不扭捏地当场换上。

唔,今天是《独领风骚》的剧组围读会,不需要过分装扮,只要清爽自然而且美美的就行。

所以仍然是永远经典的T恤加牛仔裤。

这个年代垃圾摇滚正盛行,涅槃乐队的主唱科特.柯本引领了时下年轻人的穿衣风格,尽管他四月份在西雅图的家中饮弹自杀,但那些松松垮垮的摇滚T恤、法兰绒衬衫外套还有破洞牛仔裤,反正怎么舒适怎么来。

他们甚至以在二手店淘到一件完美的摇滚T恤为荣。

不过能把这种风格穿得好看的前提是,穿衣者本人要长得好看,并且自带摇滚气质。

但大多数人并不在意,他们只在意舒适。

就像现在,在这个围读会上,大部分年轻人甚至导演艾米.海克林都是类似的打扮。

包括出演男主角的保罗.路德。

这位年轻的演员此时才二十五岁,一张俊脸嫩得可以掐出水,从英国进修回来不久以后就出演了一些电视剧,这是他的第一部 电影作品。

他念台词的时候偶尔还会忍不住冒出一点儿莎剧腔,看来本.金斯利导演的《哈姆雷特》对他影响颇深。

作为男主角,路德与这部戏大多数年轻的演员们不大一样,他看起来更稳重,已经是一个大人该有的样子。

——虽然有些老好人式的温吞气质。

真正在电影里扮演书呆子的布莱特妮.墨菲反而比路德活泼多了,她显然很惊喜在这里看到一个熟人,尽管所谓的熟人也不过是一面之缘,但这大大缓解了她容易紧张的心态。

“见到你太高兴了!”布莱特妮没有掩饰自己的喜悦,但有一些踌躇,似乎在犹豫该不该上前握个手还是来个拥抱。

乔茜大大方方地张开双臂,笑着说:“你好呀,我的朋友,不给我一个甜蜜的拥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