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新的圣旨(第2/2页)

“堂尊,牢房那头看守的兄弟刚刚来报,说罗有前带着永嘉侯的兵,把大牢强行破开,然后把那些关押起来的犯人们给救走了!”

王公公站在周班头身后,怒火冲天:“真是岂有此理,道大人,你带上圣旨,咱家和你会会他!”

六科廊。

位于午门附近的六科廊房占地面积甚广,在这里办公的官员叫做六科给事中,分为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与普通给事中等。

六科和六部虽都有吏、礼、户、兵、工、刑这六种区分,但职能全然不同,作用也天差地别。

给事中们同御史一样,位低而言重,只是七品,负责稽查六部事务,有科抄、科参和注销的权力。

全国各地送来的信件和文书,由他们来记录处理,分送各部,需要请示旨意的,便送到武英殿去。圣旨下发后,各科给事中们抄录登记,送到宫外,并时刻按照皇帝的意思监督处理情况,事成记录在册注销,事不成则上书弹劾,其实是一个监察机构,有点像是秘书。

魏忠德是一个太监,如果在明朝中后期,他这么受宠信的大伴,当然可以随意出入此处,甚至还能和首辅次辅交上朋友,在司礼监擅权专政,做一做冯保,但现在是明初,朱元璋下了明确的命令,甚至还在宫门口立了宦官不得干政的牌子,违者处以剥皮的极刑,魏忠德哪里敢进去,只能在门口先通传一声。

很快一个吏科给事中出来了:“魏公公,你有什么旨意告诉我们?”

“不是旨意。”魏忠德道,“太子殿下谴我来找一样奏书,应该是这两天从广州番禺送上来的。”

“啊。”吏科给事中道,“如果是三天前到的,我们已经分门送走了,也许在中书省那里,也许在皇上那里。”

魏忠德没说话,只笑了笑。

给事中马上领悟深意,暗骂自己糊涂,抬手请道:“公公跟我来。”

到了房里,给事中关上门出去,留魏忠德在里面翻找。魏忠德找了半天,甚至连别的省份也翻过了,还是一无所获。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出去对等在门口的给事中道:“大人能不能带我去注销的库房看看?”

给事中道:“既然是殿下的吩咐,那当然可以。”

魏忠德道:“自然是殿下的意思。”

库房外日日夜夜有小火者看守,不过到底是注销了的东西,看管起来难免不够仔细,许多奏疏上都落了灰,人一进去,地上甚至卷起一层肉眼可见的细小烟尘。

领他来的小吏殷勤周到,提出帮魏忠德一起寻找,被他婉言拒绝后送了出去。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后,魏忠德终于在角落里发现一封来自番禺的急信,看日期明明是新的,却被放入了这样的地方。

将它踹入袖里,魏忠德回到大内,坐在自己屋中的椅上刚喝了口茶,外面就跑进来几个小太监抢着给他扇风递冰,还有一个打算跪下给他脱靴捏脚。

“起来,我一会儿还要赶回春和殿服侍太子爷。”魏忠德道,“你们叫个消息灵通的人来,我要问事。”

“是。”跪下的那个太监跑出去,领回来一个只有十三四岁模样的少年。

“六科廊这几日有谁去过?”

小太监道:“回公公,这个奴婢不好说,各部官员来来往往的,要说是谁,能数出半个应天府的人来,您要是能再问细点就好了。”

“刘伯温刘大人来过没有?”

“没有。”

“杨宪和胡惟庸呢?”

小太监道:“也没有,丞相倒是来过,处理了些事情。”

魏忠德思量一会儿,又问道:“有没有和咱们一样的宫里人去过?”

“那倒是少很多。”小太监回答道,“奴婢见干爹去过,也见杨公公去过,其余即便去了,也没有进廊中。”

“哪个杨公公。”

“是杨高孟杨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