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第2/2页)

刚出生没几个月的孩子,饿得瘦巴巴的,看着就很孱弱。

沐瑾有孩子,实在不忍心,反正他带的军粮足,经过这么多年的开荒,以及肥料的使用,粮食产量逐年稳定上升,现在已经有余粮了,供应得起这点扶贫救济。

他从军队中分出一些粮食,又派人回长郡调粮,派底下的兵卒拉着马车,去送粮食。

兵卒根据地图,挨个乡里走,见到有人烟的地方,过去做户籍统计,再根据人口情况给粮。

每个人三百斤粮食,够他们吃到秋收。

派粮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些粮食不用还,今年产出的粮食也不用他们再交税了,但从明年开始就要正常交税,又将西边诸郡的税收制度告诉他们,一句话,以后其它杂税全免了,只交地里产出的三成税。

派粮兵卒们所过之处,家家户户出来磕头。

过了屠娇娘之前掳人的地界,人口多了起来,但几乎看不到青壮,百姓的日子过得极苦。可是因为人多,要是再像之前那样发粮食,会影响到军粮供应,再加上离京城近,他带的兵力还不足以把京城包饺子,极可能会有齐军残部突围出来。

齐军逃命,没带粮食,出来后,就会抢这些百姓的。

他现在发粮食,就纯纯是冤大头了。

沐瑾考虑了一下,派人设立救济点,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哺乳期的,在救济点登记后,每天能领一碗米。

做这些事,还是派出了不少兵,但有时候,一碗米,一口饭,就是一条命。

事情都是派兵卒们去做,并不耽搁行程。

赶了大半个月的路,大军抵达京城。

这时已是六月份,天气已经很热了。

齐军早就收到消息,集结二十万重兵防守城池。

沐瑾囤兵在京城外不到二十里地处,下令军队休整两天,之后,便带着大军攻城。

京城四面城墙,其中三面,只在外面各囤一万骑兵。如果有步兵从城里突围出来,就让骑兵上去追杀。

余下的十万大军全部压在京城的南门。

打进攻战,攻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攻城,不需要四面城门皆破,破一面,大军就可以进城了。

他在京城生活了十二年,虽说这十二年一直被关在府里出不去,可不管怎么样,也算是他这辈子的出生地和从小生长的地方,也算是老家了。

心情,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多多少少有点回家的感觉。

一般来说,两军交战,都会来个阵前喊话交流什么的。

沐瑾对齐国不把人当人,意见很大,也懒得把齐国皇室贵族当人,直接下令攻城。

别说他们没有要投降的意思,就算是真要接降,不!接!受!

随着一声令下,战鼓声响。投石机、机械连弩同时发动,落石、箭全部朝着城楼、城墙飞去,刹时间,乱石崩云,坚固的城墙被石头砸出一个个大坑,一条条裂缝。

原本站在城楼上的兵卒,让箭雨连人带甲一起射穿,但凡有露头的,都遭到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