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第2/2页)

之前卸甲归田了好几万兵,他们的武器甲衣都留下来了。长矛拿去融了,再添了批铁锭,煤炭炼铁浇铸兵器批量生产,生产速度还是很快的,几天就造好了。

因为赶得急,方稷和楚尚的作坊都没有炼制精铁的技术,只能造成普通铁制的,配了五千件,临时用来对付骑兵的。

方稷把钩镰枪造好运到大营交差时,才发现骑兵营空了,只剩下帐篷和少数看守大营的,骑兵和战马全没了。

他去沐瑾和赖瑶的大营都扑了个空,才知道他俩都上山了。

方稷想了想,也出了长岭县,往山上去。

因为打仗,山上的路都重新修过。以前的官道早让楚尚在两三年前就修成了城关,过往商队途经这里都得交关税,不然不给放行,还会把货扣下。现在打仗,商队是不通了,长岭关驻扎的全是军队,山上到处都是投石机、床弩。

之前抵御英国公府进攻的时候,各郡的投石机、床弩就都运了来,沐瑾的大军来了后,又添了六百台投石机,如今全架在了山上,山上、山下,触眼所及之处,到处都是兵和帐篷、栅栏,险坡还设置有大量的落石滚木。

方稷瞧见山上的阵仗,对于防守还是很有信心的,就是沐瑾想打进攻,他就没底了。

他在山上转了大半天,到下午的时候,才在山上的一处防守点找到沐瑾。

这地儿离狮子岭不远,地势又险又陡,石头光滑还有青苔,很难攀爬,一脚踩滑摔下去就是粉身碎骨,而下面就是官道,属于扔落石滚木伤敌的绝佳地点。

这会儿大量的石头堆积在一起,只要拿大锤子把前面的横木敲掉,大量的石头落下去,保证能把底下的通通砸倒。

想要攻长岭关,得先过长岭山。

沐瑾正站在山巅拿起地图,望向远方。远方嘛,一边是山,一边是大平原,一望无垠,什么都看不清楚,县城和对方大营的影子都看不见。

柴绪又不傻。他有骑兵,擅打突袭,驻扎的地方,必然是骑兵和步兵一口气跑不到的地方。

交战地点跟驻扎地点,至少得有三十里地的安全距离。宁肯每次攻城前先赶三十里路,也好过睡到半夜,对方拔腿就跑到了,过来夜袭营寨了。

沿着山脚往前走十几里地,就是开阔的平原地形。

平原地形能跑马,同样,兵也摆得开。这种地形是最能发挥人数优势的,要包抄要围殴,一窝蜂地往外涌都行。

历朝历代的皇帝喜欢把京城定在这一片也不是没道理。有粮有钱有人好摆开阵势,打仗确实有现成的便利。它还正好卡在正中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无论往哪边去,都得过京城平原。

沐瑾看了一圈,要打进攻就得硬碰硬,自己人数少,吃亏。守在这儿不攻吧,又太亏。要说远程打击吧,投石机已经是最好用的了。冷兵器作战,装备提升,也就到这限度了。

齐仲匆匆赶来,抱拳行了一礼,叫道:“大将军。”将一份图纸递给沐瑾,道:“您看看。”

沐瑾问:“什么?”

齐仲道:“刚从柴绪大营递出来的,说是用来对付骑兵的罩网。”

沐瑾心道:“罩网?”他展开图纸,只见上面画着步兵立着矛杆,杆上挂着网,网上捆有锋利的钩子,乍然看起来像打网球的网,但要更高。

齐仲道:“这网是细麻编成,粗细跟绿豆差不多,但也不是人力能一下子扯断的。网支起来后有柔韧性,刀子在空中砍在网上,没有受力点,紧划过差不多,连划好几刀都不见得能破开网子。”

沐瑾问:“这网是拿来对付骑兵的?”把骑兵像捞鱼一样捞?还真是南边过来的,渔业发达哈,连渔网都用上了。

齐仲道:“防止骑兵冲阵用的。”

沐瑾心道:“我冲阵都是拿盾兵和投石机,谁拿骑兵啊。”他骑兵折损最惨的那次打的阵地战和巷战,伤亡惨重得心都碎了。步兵被罩住也挺惨的。他当即把图纸交给齐仲,说:“给各营各送一份,叫大家堤防上。”

齐仲应道:“是。”

沐瑾对方稷说:“姐夫,多备点火油、火把。麻绳嘛,得用火烧。”

方稷应下,当即派人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