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4/6页)

而且这么个作坊开起来,要没点势力在背后盯着,只怕小姑娘们也是永无宁日的。

当地人都打算让家里半大小子去学,另外多了个专门收小丫头的缫丝学堂,他们能乐意吗?

这些姑娘们学会后,不就是家里小子的竞争对手了?

而且这些姑娘跟小子们不一样,她们什么都没有,必然拼命学会。

半大小子学不会也没什么,家里有人,不愁吃不愁穿,以后再做别的营生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些姑娘就未必了,学会了就能有个手艺养活自己,学不会根本就没有别的后路,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拼命学会,还要学得很好。

大伙家里的小子都学得一般般,全是学渣,突然杀出一群努力的学霸们,他们能支持才怪,背后指不定要动手脚,得让乾隆人盯着才最为妥当。

沐瑶点点头,想着是派人去请乾隆过来,还是去书房那边打扰他。

她犹豫了一会,乾隆就过来了,皱着眉头不是很高兴的模样,坐下后就道:“被你说中了,当地官员果真大肆采买周围的蚕种过来,路上死了不少,然后就逼着养蚕人高价买回去,不买就不给卖蚕丝的买卖文书。”

这简直是要了养蚕人的命,没有这个买卖文书根本就不能做蚕丝的生意了,卖不出去,不就砸手里了吗?

养蚕人十分无奈,也只能出钱买下这些半死不活的蚕种。

最惨的是这些蚕种有些已经病了,混在一起,一筐的其他蚕种也得染病死去。

哪怕小心隔开,还是会不留神混了那么一两个,于是一两筐的蚕种都死了,损失惨烈。

蚕种变多了,也只能多花钱买桑叶,叫养蚕人叫苦不迭。

乾隆当时听沐瑶这么一说,就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果然派人私下去打听,还真是这样。

“朕直接把湖州知府办了,他底下人也抓了。另外派新官员过去接手,省得把当地养蚕弄得乌烟瘴气的。”

沐瑶赶紧给他把杯子里的茶水斟满,抬头就见乾隆似笑非笑看了过来:“你这般积极,是要求朕做什么?”

闻言,沐瑶抿唇一笑:“这都让皇上看出来了,我就是想办个缫丝学堂,以后再开个作坊。”

这不算盈利的买卖,算是公益事业,她就不怕做起来了。

乾隆笑道:“一看你这殷勤样子,朕哪里猜不出来?正好苏家老三不是空闲了,这事交给他去办吧?记得他就在附近,叫过来给你帮忙。”

沐瑶一愣,她还真不知道苏岐凤跑到附近来了,不由奇怪。

不过自己转念一想,苏岐凤之前在外地开拓新的加盟店,开得风风火火的。

忽然之间食肆被苏家卖给乾隆了,于是苏岐凤就失业了吧?

沐瑶摸了摸鼻子,对苏岐凤有点愧疚和同情:“那好吧,这事就交给三哥去忙,省得他闲下来了。”

还别说,苏岐凤就是个社交牛人,让他在当地很快就能打成一片吧!

“就是三哥这个小身板,要是遇到胡缠蛮搅的人,只怕他要摆不平的,还得皇上多费心派人护住他才是。”

跟开拓加盟店不一样,当地人未必愿意开个女子作坊,苏岐凤要被当地人围着打,就他和身边几个小厮可扛不住。

乾隆就笑着点头道:“放心吧,朕会派人护着他的。”

沐瑶虽说是担心自家三哥,让乾隆派人,不就把他的眼睛放在苏岐凤身边吗?

不过沐瑶是大大方方邀请乾隆放耳目进去,反正苏岐凤肯定不会做坏事,就怕他胡来,做得不够妥当,正好有乾隆的人盯着就不会有差错了,有了就能立刻给他纠正回去!

她对自己倒是信任得很,乾隆看着沐瑶微微一笑。

苏岐凤忽然丢了差事,正无所事事,打算回家,在路上就收到沐瑶的信笺,让他过去帮忙开女子作坊,于是屁颠屁颠跑去湖州了。

开作坊他以为简单,选好个适合的地方,再请几个女师傅就足够了。

后来苏岐凤才发现,沐瑶这个坑挖得有点大,让他一时打了个措手不及。

一是女师傅不好请,很多都嫁人了,或者家里人不同意她出来当先生,外传技术。

二是小姑娘不好送去学堂,哪怕是慈幼院的人,有的怕苏岐凤是骗子,把小姑娘骗出去!有的则是伸手要钱,以为苏岐凤其实是要买丫鬟了,自然不可能不收钱就把人送出去,回头跑了怎么办?

苏岐凤简直焦头烂额,还要被当地人追着跑,一个个不同意他开作坊,选好的地方根本就定不下来。

沐瑶从乾隆这边得知苏岐凤的惨状,不厚道地笑了起来。

乾隆见她笑得欢喜,无奈道:“你三哥的差事办得如此艰难,你倒是笑得出来。”

“让三哥知道办事没那么容易,毕竟他之前太容易了一点,心里只怕都开始骄傲,以为这事轻轻松松就能办成,什么准备都没有才会如此了。”

确实就跟沐瑶说的那样,苏岐凤以为这事简单,真的连打听都没做,直接就过去选地方,于是险些被人打出来。

沐瑶就道:“让三哥吃点苦头也挺好的,不然总以为什么事都容易,骄傲起来就会轻敌甚至犯错了。”

她还以为需要好一段时间,苏岐凤才能摆平当地人,哪知道这个三哥果真是个社牛,愣是找了个有意思的切入点。

之前当地请的缫丝师傅当中,有一对老夫妻,膝下没有子女。

不少旁支人家倒是想过继孩子过来,然后学他们的技术,可惜二老看来看去没看中,主要都没有才能也不够努力,甚至就没有耐心学,只想继承他们多年来的家业和名声而已。

所以这次一请,两人就一起过来了。

但是只让半大小子进学堂,早就让二老不满了。

后来苏岐凤四处打听后就特地上门请两人去新的作坊,言明都是苦命的孩子,让她们能学一门技术,不管好坏,起码以后能养活自己。

女子在这世道就是艰难,能有一门手艺不但能活得好一些,起码也不必去为奴为婢,甚至沦落风尘了。

二老自然没有不应的,专门去慈幼院看过,发现都是手巧的小姑娘,一口气选了十几个。

当然苏岐凤挑的是风气好的慈幼院,二老亲自过去,院长知道并不是骗人,确实能让姑娘们学个手艺,自然没有不愿意的。

其他慈幼院一看,原来不是采买丫鬟,却是学缫丝技术,还是个厉害的师傅,也愿意送小姑娘们过来了,就是必须每天都要回去住,往后学成了,还得给他们慈幼院交钱,偿还这些年在院内的花费才行。

这话就让苏岐凤有意见了,慈幼院都是当地官府给补贴的,另外孩子们大一点都给慈幼院做杂活,再大一点就开始做点女红往外卖,半大小子也出去卖力气,到码头搬东西之类的,赚的钱都让慈幼院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