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3/6页)

两人进来后毕恭毕敬行礼,这才敢在乾隆的示意下落座。

听闻是冬日太冷,煤炭不够的事,鄂尔泰目光闪烁,张廷玉就斟酌着道:“若是可以,微臣建议民间能够加紧挖掘煤矿。”

乾隆点点头道:“不错,只官煤只怕不够,可以让百姓自行挖掘。”

鄂尔泰连连摆手劝道:“皇上,这万万不可。若是有歹心之人挖掘煤炭后并不是自个用,而是用来私卖,恐怕会乱了价钱。”

张廷玉看了这位同僚一眼,怎么乱了价钱,让价钱变低了吗?

变低了不好?百姓不是能买得到更多了?

乾隆也是这么想的,就挑眉看了过来:“鄂尔泰你说说,价钱怎么乱了?”

鄂尔泰也发现刚才自己的反应太大了一点,连忙解释道:“皇上,煤炭挖掘有讲究,出产的煤炭有好有差,官煤更能把握一些,百姓们只怕弄不懂。若是被黑心商人买去,然后转头用好煤的价格卖出去,鱼龙混杂,容易让不好的煤炭混了进来。”

张廷玉却是赞同民间采煤的,百姓们都要冻死了,不采煤只能买,买不起只能冻死。

若是能让他们自个采煤,当然先自己用了,哪里就能腾出手去卖掉,要钱不要命了吗?

哪怕真转手卖了,那不是有钱也没命花了?

百姓又不傻,他们先得活着,然后冻不死有余下的煤炭,才可能卖出去。

鄂尔泰压根就没想过家里一点煤炭都没有,只能生火来取暖,得砍多少柴火都不够的。

柴火的价格比煤炭便宜一些,却不如煤炭耐烧,烧起来的数量是煤炭的好几倍了。

所以张廷玉就建议卖煤炭需要交税,自用的就只需要交一点点,也是怕百姓贪心,在家里囤积很多的煤炭。而转卖出去的税就要翻上一番,如此就能遏制高价卖煤炭之事了。

税收就是用价钱来定,卖的价钱越高,税率就越高,自然不敢胡乱定价了。

当然也有乱定高价的,那就交一大笔税收,看能不能卖出去,有冤大头的话那就另说了。

乾隆微微颔首,觉得此事不错,就这样定下了。

当然他也出手整治了一番,尤其那些压下消息不报上来,闹得当地冻死人不少的官员。

官员们叫苦不迭,他们过年的时候不压下消息,乾隆大过年不高兴肯定也会出手整治。

他们压下消息,等过年后再上报,死人了让乾隆脸面无光,还是得被整治,简直苦哈哈的了。

不过事已至此,官员们只能努力补救。

比如尽快推行新的举措,让百姓们能自行挖掘煤炭用来过冬,免得继续冻死人。

比如冻死的人,当地也给一点丧葬费,毕竟很多穷苦之人连一口薄棺都买不起。

他们当然要大夸特夸,这是乾隆年后得知今年冬天特别冷,让很多百姓受苦了,于是有此举措一时之间百姓们大呼皇上英明,还有送万民伞来的。

乾隆收到后让李玉收进库房,看着没往年那么高兴,还冷哼道:“这些臣子没给朕分忧不说,还要朕来收拾烂摊子。如今只怂恿百姓们送那么一两个万民伞,以为他们就能抹平此事了吗?”

降官,必须让这些大臣们都降官了!

至于小官们,乾隆就轻轻放过了。

毕竟小官们并没有消极怠工,出现问题直接就报告上去了,被上峰压下无法解决,也不是他们能解决的。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这些小官确实做了该做的。自然不能罚,不过因为没能解决,所以也没有奖赏了。

这事沐瑶还是从苏鸣凤送来的信里才得知,不但京城和北边的百姓都受益,南边包括江南也是如此。

当然物以稀为贵的高价银丝炭因为出产太少,所以价钱依旧居高不下。

但是比较中低端的煤炭,因为数量多了,价钱自然就回落下来,甚至掉得厉害,让百姓们都能多买一点来过冬了。

百姓们自然欢喜,谁都不想冻死,之前不能私自开采,挖了就要死。

如今只要不转卖,他们自个用的话,煤炭也不需要挖很多,挖一点算一点,起码大冬天也不会冻死人了。

江南也不都是富庶人家,而且哪怕手里有点余钱,煤炭要一冬天用,价钱低一点能省钱一点,谁能不高兴?

不说别的,食肆的小二们就能率先受惠了。

家里也能多买几斤煤炭,大冬天能过得好一点,尤其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更是心里感激不已。

沐瑶收到信后,等乾隆过来的时候就忍不住对他夸了又夸,还把信笺给他看了。

不管乾隆有没看过,反正再看一遍无妨,上面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反而苏鸣凤大为夸赞,认为这是善政,又道皇上英明,百姓的福气不少云云。

虽然苏鸣凤用的比较直白的辞藻,而不是用隐晦的诗词,不过乾隆看了心情也是极好的。

这比底下官员让百姓写万民伞送过来,更叫他高兴,因为字里行间是能看得出苏鸣凤的欢喜来。

苏鸣凤如今自然是不差煤炭的,他都能如此高兴,明显是受惠了,其他百姓更是如此。

乾隆就笑道:“你二哥倒是很会夸人,当然还是比不上你。”

沐瑶就笑眯眯道:“我二哥可不擅长夸人,这还是因为心里边太高兴了,才在信里忍不住真情流露了。”

这话叫乾隆心情更不错了,嘴角微弯:“这么会说话,你这是知道准备下江南的事了?”

沐瑶笑着点头道:“皇上去年不是跟我提过,今年要下江南的吗?而且我不是一直都很会说话了,皇上不是早就知道了?”

“倒是大言不惭了起来,”乾隆笑着点了点她的嘴角,又道:“不是只下江南,而是朕想着之前也答应让苏召南跟你见面,只是今年三月就下江南,就不去圆明园那边,你们见面怕是要往后耽搁。”

见沐瑶的目光有些失落,他又接着道:“朕也不能失言,就打算让苏召南跟着一块下江南好了,回头他还能回去江南到家里看看。就此留在江南,等秋天的时候再上京,又或者继续等到咱们回程的时候经过,他再跟着我们回京,也未尝不可。”

当然苏召南是不可能跟乾隆坐同一条船的,不过乾隆下江南,也不可能只有一条船,必然是船队了。

好几条大船在,苏召南带着夫人在后头的船只,沐瑶也能过去跟他见面了。

虽然这样也不算方便,起码她不用再等半年甚至明年才跟苏召南见上了。

沐瑶欢欢喜喜起身行礼:“谢谢皇上,皇上果然金口玉言。”

哪怕她只能短暂靠岸的时候跟苏召南见一面,这也很好了。

而且苏召南也能带着苏夫人顺道回家,看看苏鸣凤和小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