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3页)

李津羽和几位尚书等人也在皇宫,几人见了他,走到外面去讨论了一会政务上的事,又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每个人脸上都是愁云密布。

阚川询问了一下燕明庭的身体:“听说燕将军醒过来了,恢复得怎么样?”

“还行,吃得比我都多。”赵夜阑说。

“那就好,燕将军这次也是受了不少苦。”

“也多亏你提到了凌云寺呢。”说起来,他是不是得去还愿,给庙里捐点香火钱了?

“怎么,你去了凌云寺?”阚川上下打量一圈,“你不会还上山了吧?”

赵夜阑默认。

阚川震撼不已:“士别三日,真是……当刮目相看啊。”

因为与他们谈话,多耽搁了些时间,赵夜阑回府的时候,听见覃管家说燕明庭不肯用饭,忙走进屋内,就看见燕明庭苦大仇深地盯着桌上的食物。

“怎么不吃饭?”赵夜阑在他身旁坐下。

“他情况是不是很严重?”燕明庭问。

“太医说比之前的好一些,姚沐泽的师父还带着巫医一起去诊治了一遍,重新开了个方子,兴许有用。”赵夜阑给他碗里夹了些菜。

“那你怎么回来这么晚?”燕明庭委屈巴巴地说,“说好早点回来一起吃饭的。”

“跟阚川和李津羽他们多聊了一阵,就回来晚了。”

“真的?不是因为皇上?”燕明庭看了他一眼,突然凑到他脸颊旁边仔细盯着他的眼睛,“你没有为他哭吧?”

“我哭什么?”赵夜阑茫然道。

“我受伤的时候你总在哭……没有为他哭就好,吃饭吃饭。”燕明庭胃口又来了,“你喂我吧。”

“你别得寸进尺。”

燕明庭缓缓抬起手,手腕上一道道伤痕展现在他面前,赵夜阑登时又心软了,耐心地给他喂饭。

“哎哟哎哟。”覃管家过来添菜,走到门口见到此种情形,险些摔倒,双手端着盘子,跟旁边的小高说,“你把我眼睛捂一下。”

下午,天牢里突然传出消息,刺杀皇上的女人暴毙身亡,然而太医们都忙着为皇上诊治,因此经由数名狱卒确认气息全无后,李津羽就只好让人把刺客丢到乱葬岗去了。

两日后,宫里终于传来好消息,赵暄醒过来了,所有大臣都赶到了皇宫,除了还在养伤的燕明庭。

燕明庭这些日子成天躺在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开始还挺逍遥自在,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

可自从赵暄醒过来之后,明明还需要躺着静养,却时常把臣子们留在宫里讨论政事,想要把之前落下的政务都补起来,又格外器重赵夜阑,就算别的臣子离开了,还要把他留下讨论事情。

燕明庭躺在床上,一天到晚看不见人,心里又开始有小九九了,逮着赵夜阑就开始抱怨:“这一天天的躺着,我都要长毛了。”

赵夜阑前些日子一直在家照顾燕明庭,本身也积压了不少事情,现在见他吃好睡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了起来,正要去皇宫跟赵暄商量正事,便道:“那我找个人来你陪你聊天,解解闷?”

可是找谁来呢?

何翠章他们这些日子虽然经常来探望燕明庭,可燕明庭病倒了,需要他们的地方就更多了,不可能让人家来陪着唠嗑。

正巧,覃管家的夫人从他面前走过。

覃夫人原是老夫人的丫鬟之一,嫁给覃管家后依然和他一起在燕家当差,主要负责后山上的茶树果树,茶叶就是她亲自炒的。

这不巧了么。

赵夜阑让她放下手里刚摘下的水果,托她去陪燕明庭唠唠嗑。

“那敢情好,将军也算是我从小看到大的,那我就去了啊。”覃夫人笑眯眯地去找燕明庭了。

赵夜阑这才放心去宫里,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一进府就问道:“他吃饭了吗?”

“还没呢。”覃管家说。

“又在等我?”

“不是……哎呀,大人你自己去看吧。”覃管家都不好意思说下去了。

赵夜阑云里雾里地跟着他一起去卧房,隔着老远就听见里面的笑声,走到门口一看,地上一堆瓜子壳,两人有说有笑地嗑着瓜子,覃夫人的大嗓门还没停下来,挤眉弄眼、抑扬顿挫地说:“就菜市卖烧饼那家的女儿,都十八了,到现在还没说亲呢,你猜是怎么着?”

“怎么着?”燕明庭兴致勃勃地问。

“因为她和别人私奔过,还是和她亲表妹的未婚夫婿!结果跑了小半年,人家把她抛弃了,她回家的时候都有身孕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啊!”

“不叫事!”

“还有比这更惨的呢,就城东那个秀才,他的儿子……”

覃管家尴尬地看向赵夜阑:“你这下知道,为什么我把她安排在后山了吧?话真是太多了,知道的小道消息也是真多……”

起初覃夫人也是在前院当差,可她太爱说话,一不小心就吸引一堆下人听她闲扯,大家都不想干活了,就像燕明庭这样,连饭都不想吃了。

赵夜阑:“……”

罢了,他开心就好,管他听得是什么高雅评书还是城里八卦。

翌日众人又在宫里议事,这次的主要争论点是立储一事,之前立太子立得太仓促,只有在场宫人和太医知道,现在眼看着皇上性命无忧,便劝他三思。毕竟后宫目前就孙暮芸一人有所出,太子一事可以再缓个几年也不迟,中宫皇后还没有动静,关于立嫡立长还需要斟酌一番。

赵暄却坚持己见,一定要立储。

在众人极力反对之下,只有赵夜阑站了出来:“臣支持立太子一事。”

赵暄喟叹一声:“还是赵卿了解朕,此事无须再议。”

赵暄本就是从夺嫡中杀出来一片血路来的,他自然是打心底就不希望自己的子嗣也面临此种境况,而他与皇后本就无甚感情,后宫也就孙暮芸乖巧可爱些,既然有了长子,那就顺势而立。

当然,他当时立储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身体状况,他担心自己一病不起,索性先立下太子。

其他人退下后,赵暄让赵夜阑留下,咳嗽了几声,脸色有些苍白,缓缓道:“燕明庭恢复得怎么样了?”

“性命已无大碍,只是还需要些时日休养。”

赵暄点点头,正巧孙暮芸抱着孩子来探望他,赵暄笑着摸了摸孩子的脸,道:“他叫赵遂,愿他平安康健,一生顺遂。”

“好名字。”

“你也不用敷衍我。”赵暄笑了笑,“他还在腹中的时候,朕就想了很多寄予厚望的名字,去鬼门关走了一趟,才发觉没什么是比平安健康更幸福的了。”

“是。”赵夜阑深有同感。

“往后就由你来做他的太傅吧。”

太傅一向是从翰林院里选人,赵夜阑只是有些惊讶,赵暄居然愿意把教导太子这一重责交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