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第2/3页)

雍郡王进行了两天一夜短途游,暂回曹家歇息。

另外两个就是太子与胤祄,康熙原本是要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去扬州。

胤祄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小心磕碰到真是过于平常。

康熙表示如果太子想早些瞧风景不妨先行出发,而他带着小儿子迟一些再走。

听起来颇为照顾太子。

事实呢?

胤祄完全不需要养伤,虽然他是有摔倒留了淤青,但小伤压根不是问题。

有问题的是他在早饭后向康熙诉述的疑惑。询问世上会不会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而且两者没有亲属关系。

说的就是昨天观看竹马灯演出,发现围观者里的灰衣人与太子长得非常相似。可回到曹家一打听,太子压根就没有出过门,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胤祄童言无忌,有疑问就问了汗阿玛。

言者无意,听着却有心。

康熙立即发现情况不对。他可以断定小十八去看表演的时间段,太子在曹家。

不存在偷溜出门的可能性,因为当时父子两人就在一间房,阅览从京城传来的部分折子。

形似太子的灰衣人是谁?

为什么偏偏是在江南出现,更是在怀疑有爆炸刺杀密谋时出现这样一个人?

此次南巡,康熙计划顺藤摸瓜抓现行,就不会每天都把太子栓在身边。

原先定好一起去扬州,再给太子限定时间内的单独活动时间,而派人秘密跟踪掌控其行踪。

然而,突然出现了与太子长相相似的灰衣人。

这让太子能够伪造不在场证明,搞出金蝉脱壳摆脱密探的监控,而神不知鬼不觉搞某些秘密计划。

好极了!

康熙有此推测,怒极反笑。

别和他说巧合。

干净寺偷偷运输的物资与炸药有关,那可能是巧合;与太子长相相近的人物出现,这又是是巧合。

江南有什么力量让一桩桩巧合似赶集般聚在一块?其背后只能是人为的必然。

胤礽真是费尽心机。

如今要怀疑他组织非法人口贩卖的另一个动机。除了获取暴利、贪图美色、构建一张腐化官员利益网,还有第四点原因是为便于寻找合适的替身。

好些年了,太子行动不自由。平时住在皇宫内,而出宫也有很多双眼睛盯着。

有了替身就不一样。替身不必做太多,只要在酒楼里喝喝茶就行,就能给太子争取一两个时辰的暗中活动时间。

既然如此,那就来个抓贼拿脏。

康熙分析了可能遭遇伏击地点。他的正月出游路线并非完全固定,但在大致走向上不会变。

即便不曾把体安排提前告之近侍,但某些人有心要传递消息,能在半途通风报信。

只需有备无患在多处提前放置炸药,皇上来时进行引爆就行。

可以对比两份路线。

老四前往干净寺,因为对苏州知府吴存礼的礼佛行为有了猜疑。

江南地界上有问题的寺庙不只一座,吴存礼去过的其他寺庙也是可疑。

康熙画出了通向可疑寺庙的线路,其中有四处与他原计划的景点规划有交集。

如果可疑寺庙是炸药制作与储存地点,与景点重合的路线就都有可能是伏击点。

却没必要以身试险踏上危险地带,被搞一波同归于尽就不好了。

在此之前就能拿下胤礽。

昨天,灰衣人出现在竹马灯表演现场,更是认认真真观看演出,此事十之八九未获得批准。

江南形势外宽内紧。某些事到了迫在眉睫、一触即发的地步。因此,替身绝无可能被批准去看表演,万一暴露了就是功亏一篑。

由此推测,胤礽离开曹家后,势必要去找灰衣人亲自训话,训话之后就是互换身份做事。

要抓的就是这个现行。

擒贼先擒王。与此同时,再以雷霆之势将那些不法寺院尽数封查。

眼下,比的就是出其不意与谁更先下手为强。

康熙想着该由谁领队?

如今的九门提督是托合齐,负责南巡队伍的整体安全来了江南。托合齐是十二阿哥胤祹的舅舅,出生万琉哈家,他也曾是朝中密探之一。

「曾」,这个字是康熙下的定义,表示目前其立场值得怀疑了。

针对非法人口拐卖案的调查中,托合齐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没有上报范溥充作御前人员搞强买强卖。

此人做九门提督有五年了,若不是有意为太子遮掩一二,怎么可能查不到有谁在招摇过市。

之前,一直不动托合齐是迷惑视线策略。

如今,更能借着他放出出行线路假消息麻痹胤礽。

用不了托合齐,自有其他人能够补上。

决意出发之前,却又特意绕道去瞅了一眼老四。

康熙没有忘记隆科多事件。

当时让老四暂管驻军权,命其雷厉风行镇守木兰围场。那次任务老四完成得很出色,镇守住了一众蒙古王公。

既有领兵的本事,不知老四是否对此次捉拿太子罪行感兴趣呢?

武拂衣瞧见康熙,便知他是前来试探的。

昨夜,胤禛就思考了,由谁将太子抓个人赃俱获?

不论是谁,反正老四不能冲在前方。

四阿哥作为太子的弟弟,又作为康熙的儿子,是脑子有坑才会冲在一线去喊打喊杀。

第一时间说出怀疑太子谋反的推测,已经走到界限边缘,在往前一步就要引起康熙不满与疑心。

木兰围场与江南的情况大不相同。

尽管要抓捕的都是威胁康熙帝位的人,但从前是隆科多与蒙古王公,现在是太子。

康熙宠爱太子二三十年,就算是当做全部为了狗,这条狗也容不得别人杀。

胤禛觉得可以感同身受。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万一百福得了疯病把人咬了,这狗是要不得必须杀掉,但他也不愿意别人宰杀,而要亲自动手。

这个比喻不能对武拂衣之外的人说。免得被扣帽子,真把太子当做恶犬了。

且不论比喻用得好不好,反正老四必将面临考验,谁让武拂衣在木兰围场正常发挥了。

当下,康熙就问了,“在做什么呢?”

武拂衣有备而来,把李氏互译字典初稿给带下江南了。

前阵子一直忙公务,忙到审稿的时间也没了。

昨夜,终于得到康熙命令叫老四静一静,当然是要谨遵圣旨,安安分分呆在屋子里。

”儿臣在详细检查互译的文稿。“

这就说了七分真话,说李氏的慈母之心,但不说她是实在无聊才学习。

说李氏从最初支持弘昐的洋文学习开始接触英吉利文,而今小有成绩,但不说这最开始是雍郡王布置的作业。

如今,雍郡王愿树立李氏这般典范,将其辛苦编写的初阶字典出版,也更便于理学院众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