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第2/3页)

找到「锚点」有什么用?

在无限世界中,从锚点的人际关系网去追查任务线索。

如今,主神被搞死了。在消散前,它还坑人一把,让人不得自由。

武拂衣之所以没花力气去探查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与胤禛互换灵魂而非别人,因为查了也没实际作用。

对于主神来说,时间不是线性的,选定锚点的瞬间可以是过去亦或未来。

目的是将任务者与锚点相关的因果线牵扯上,而让外来的灵魂就能在此扎根。

眼下,推测出乌拉那拉氏身上的秘密,对现实生活没太大帮助。

武拂衣不能立刻终结与胤禛的互换,也没法轻易回到故乡。

锚点,说白了是主神用过就扔的一次性工具,而其自身要付出什么代价尤未可知。

任务者被投入新世界后,该怎么活全看自身本事。

人活于世,只会烧香拜神没用。与其去依靠飘渺不可测的神魔,付出不知多寡的代价,不如脚踏实地做事。

当然,了解到乌拉那拉氏的异常情绪也不是毫无用处,会对弘晖的健康与安全问题更引起重视。

这番具体推测没打算告诉胤禛,只谈对孩子们增加保护就好。

武拂衣就没想提起无限主神,有些往事就让它尘封在记忆里。如果将来某天还能回到故乡,彼时再写一套无限通回忆录。

希望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呢。

任务者也能算作特殊的锚点,灵魂与原世界仍有一丝微弱关联,视作回家的最后渺茫希望。

将来太远,不必多虑。

先做点实际的事,设法孩子们划一划考试重点。

哪怕叫他们放轻松不必太在意成绩,但九天备考时间也不能彻彻底底玩乐渡过。

之后,必须建议康熙要改教育方式,不能动不动背诵一百二十遍。

**

**

正月初一。

武拂衣带着四福晋也进了宫,说是说给康熙、太后、德妃例行拜年,其实主要目的去打探试题。

这个大年初一,抱着相同心思来的皇亲国戚与勋贵大臣可不少。

除非是胤禩一个孩子都没有,即便是目前只生了女儿的胤禟也是积极打听。

不少人认为皇上可能考上瘾了。

除夕宣布摸底考都做了,现在先给男孩们出题,指不定下半年就给女孩们做卷子了。

这种事要防范未然地准备起来,哪怕三五个月内用不到,一年半载之后就可能用上。

康熙不希望大年初一就被家长们狂轰乱炸。

幸而,他是皇帝有强硬拒绝回答的特权。不等众人发问,先给补发了一道通知。

别问来他考试范围。

从三岁启蒙该给孩子学点什么,到十二岁之前该掌握那些知识,你们这些做家长的心里没数吗?

该学的内容都要考。

这次他心慈手软,只考文不考武。

众人的问题都被迫憋回了肚子里,只能调转方向开始拼命回忆什么是三岁启蒙到十二岁成年前该学的?

人动动脑筋,总能想到参考物。

参考康熙给皇子们启蒙教育时的教学范围。上书房的夫子是皇上选的,课程表是皇上排的,这些总有参考价值。

这下,各皇子府门前热闹了,以三贝勒胤祉收到最多关注。

胤祉自幼好文,在上书房读书不错,而今主要负责编书工作。找他,是该能提供一份书单。

还有找胤禑、胤禄、胤礼三位阿哥打听的。

十五、十六、十七阿哥,最大的十岁,最小的六岁,目前都在上书房学习。

他们应该还没把所学知识全都还给老师,试探着问问考点。

平时康熙抽查过哪些作业,那可能就是皇上着重看中的话题,指不定这次就要考的。

时值新年,各家各户本就要串门拜年。

这也不会被说是有心结党走得近,而是正常的人情往来。

不过,今年的拜年聊天内容,几乎清一色变成了你家的孩子学了点什么。

即便是四爷府也不能置身事外,不可能把所有访客拒之门外。

武拂衣趁机了解一波京城内的教育情况,给做了一次摸底调查。然后确定如今京城权贵圈对孩子教育,总体上还算抓得比较紧。

上有所行,下必效之。

康熙前年给人发书让写读后感,去年组织摸底考开设理学院,是给出了重视教育的风向。想在京城混得好,得紧跟皇上的步伐。

胤禟明白这个道理,以往他不愿意做,因为康熙所喜不是他所喜。

尽管如此,他在送年礼时也能表达对别人的美好祝愿,祝福别人获得康熙喜爱。

是将这一条落实在给雍郡王府送礼中。

今年过节,给四哥家孩子们的礼物很有创意。亲自设计造型,打造了四套纯金的有着笔墨纸砚外形的摆件,意味着学业顺利。

金器套装特意找潭柘寺大师给开了光。

不同于一般的文房四宝是消耗品,他送的金闪闪摆件能一直保存,瞧起来怪赏心悦目的。

不过,这类礼物不能给八爷府送。

胤禟对经营的产业进行人手大换血,与胤禩进行了脱钩,但表面上不至于互不往来。

逢年过节,哪怕矛盾甚重的太子与直郡王也要相互送礼,遑论其他兄弟之间必须尽到基本礼数。

往年无处去发挥创意。

不能给胤禩送,虽然不会被嘲笑,却得不到真心欣赏。更不提郭络罗氏其实瞧不起那些离经叛道的器物。

今年,胤禟送礼却更多几分自在开心。

四哥不同,四哥懂他的奇思妙想,相信会拆船的四哥非常懂得定制礼物的闪光点。

果不其然,胤禟被四哥夸奖了,然后带着令他兴奋的回礼离开雍郡王府。

不是别的,是皮光炫亮的珍珠。

作为皇子不可能没见过珍珠,但尚未亲眼见识到人工养殖的极品珍珠,更不提这批珍珠的母贝是他本人提供的。

三年前,按照四哥的要求,他送了一批河蚌到北郊庄子。

真没想到经过四哥之手,这批河蚌居然在三年后被养殖出一批极品珍珠。

在江南听说过珍珠养殖,在北方甚少听闻。

哪怕江南有珍珠养殖术,但这种技术不会外传。只能从历代文献,比如宋朝庞元英所著《文昌杂录》里找到只言片语,而具体操作各家保密。

四哥让他涨见识了。

何止是涨见识,更重要的是即将开辟一条新财路。

胤禟获得四哥指点,不如把珍珠卖到外国去。

品相好的作为饰品,品相普通地直接磨成粉,作为美容养颜之物销售出去。

具体怎么操作是要仔细琢磨一番。

选定哪块地做养殖场也可以琢磨起来,不一定仅限于京城,也能往南边找。

当然,这项买卖还需要经过康熙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