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第2/3页)

“还不晚,刚刚亥时而已,明天又没人催着你必须起床。”

他按着武拂衣的肩膀,把人给翻过身,有正经话题必须谈一谈。

“别装聋做哑。既然推测到汗阿玛可能意属四阿哥上位,就必须未雨绸缪。你是否愿意继位,这事能慢慢适应,但对孩子们的安全保护,拖不得。”

这真不是多思多虑瞎操心,而是孩子们的年龄到了。

哪怕雍郡王将来离京城办事能带着孩子们一起走,但总有几个月孩子们要在京城渡过。

“等过了年,弘昐十岁,弘晖八岁,两个人肯定要去宫里上课。不只四书五经,也有骑射武功。伴读选谁?与堂兄弟们相处尺度?做阿玛的必须一一考虑,你有什么想法吗?”

胤禛已经拟定了一份名单与注意事项。不只考虑了弘晖、弘昐,就连明年三岁开始启蒙的弘昀也给含括了进去。

眼下认真与武拂衣谈论此事,盖因不论自己做了多少安排,还需她以阿玛的身份叮嘱孩子们。

“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自己掌握的本事才是根本。”

武拂衣听闻商谈孩子们的事就没继续装睡。

其实,她早有准备,这三年没有瞒着胤禛,正大光明地给孩子们进行各种生存急训。

“读书成绩好坏还是其次的,过度攀比要不得。我的要求不高,孩子们出了郡王府,保住一条命最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人活着,就有无限可能。

你知道的,对孩子们的训练包括且不限于,鉴别毒物、爬树、御马、潜水、对抗杀手伏击逃跑要领等等。听起来有点夸张,但距离康熙越近,实则与踏入龙潭虎穴也没差多少。”

总之,掌握各种技能,是为了保命。

这真不是想多了,锻炼身体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武拂衣对清朝正史了解不算太多,却知道雍正的继任者是弘历。为什么选弘历继位?理由之一,排在他前面的哥哥们都死光了。

不知道正史中弘昐、弘晖、弘昀因何而死。史书上不说是被毒杀,又到底是不是身体孱弱生病而亡呢?

反正引起重视总是没错的,让孩子们强健体魄,并且掌握尽可能规避非自然死亡的能力。

孩子不能养在府里一辈子,总要出门读书、围猎、办差事。给他们配再多侍卫,都不如起自身有辨识危险的本事。

“索性他们学得都不错,也都懂了防人之心不可无。”

武拂衣细数了过往的教学,而后开始进一步畅想。

“说起来就差上天了。说真的,硬要搞也不是不行,滑翔翼也是能制作的。但这玩意危险系数搞,若非被杀手们逼迫到悬崖绝壁不得不跳,还是谨慎使用为妙。”

胤禛本来还想点头认可,但听到最后再次无语。

老鬼的思维一不当心就会跑偏了。

弘晖、弘昐是去上书房读书,哪怕要练武也是在皇家演武场,哪里有悬崖绝壁,有哪里会有成批不死不休的杀手?

“有关伴读,我拟了一份名单。”

胤禛硬是把话题给拽回正轨。

“福晋与李氏在春节里应该会问此事,也许想让孩子们与外家多亲近些。这事有点难办,乌拉那拉家与李家的年轻一辈挑不出一两个可用的人。”

武拂衣想得开,不似胤禛似的要一下子把最好的都塞给儿子们。

这会也能看出胤禛其实受了康熙的影响。康熙不给儿子们足够的关爱,胤禛反着来,恨不得一步到位给儿子们把路都给铺平了。

“能力是能锻炼出来的,关键还是人品要好。你给定个范围,另外叫福晋与李氏也给一些推荐,最终也让孩子们自己选一选。”

武拂衣不限制孩子们是否与外家亲近,把握好尺度就行。

“另外,你别把伴读的时限性给定死了。说到底也就是一起上学的同学,合则聚不合则散。挚友难觅,期望值不必拉太满。”

胤禛何尝不懂,但没能从康熙处得到的,不希望孩子们也得不到,更不希望孩子们重复他的老路。

日后回忆宫廷生活,几乎只有暗流涌动与勾心斗角,兄弟之间难有诚心。为什么一直喜欢胤祥的性子,就是因为十三弟对他够真。

想到此处,这是羡慕又探究地看了一眼武拂衣。

老鬼毫不在意去留得失,淡然的心态引人羡慕。或是她习惯了聚散无常,说不准以前就活在有什么就是不能有永恒信任的世界里。

**

**

这个冬天,不只一个人在想孩子们的教育。

乾清宫,康熙在翻看皇家玉牒。

赶在年底封印前,不情不愿地给保泰正式册封,让人正式继任了福全的裕亲王爵位。

真要拖到来年,指不定就被瞧出是对去世的福全有意见了。哪怕非常不喜福全临死直言厌恶太子而推荐胤禩上位,但现阶段都不能表露出来。

康熙对如何对儿子们感到心累,索性就关注起孙子们的情况。

已经意识到当年教育儿子们的方式出了问题,但为时晚矣只能将错就错。

不过,至少对待孙子们的教育不能再似以往。另外,既然暗中决定给老四继位的机会,更要考察一下他的孩子怎么样了。

这会翻开玉牒对比儿子们的各家情况,很直观发现了一件事,老四家的孩子最养得住。

老大胤禔,有一子弘昱,七岁。

太子,有一子弘皙,九岁。

老三胤祉,有一子弘晟,五岁。

老四家,三个儿子。弘昐九岁,弘晖七岁,弘昀两岁。

老五胤祺,一子弘昇,七岁。

老七胤祐,有三子。弘曙六岁、弘倬三岁、弘昕一岁。

老八没有孩子,而老九没有儿子。老十在今年年初刚有一个儿子。

瞧着这一串名单,老七家与老四家活下来的儿子数量最多。胤祐却是经历过丧子之痛的,今年就有一个儿子不幸夭折了。

如此看来,老四生了三子一女都健康活着,这就很不错了。

说明老四对养孩子真的用了心,以往为儿女计的那些表现全都是真的,没有弄虚作假。

康熙清楚没能养住孩子也不一定是疏漏不用心,宫里曾经夭折的孩子也不少。

但还是欣慰,从老四用心照顾孩子联想到父慈子孝总有源头,老四应是从自己身上学习了怎么做父亲。

朕也成功了,没有失败到底。

康熙获得了自我安慰,然后就开始搞事情,他要关心孙子们的学业。

具体课程安排必须与以前教导儿子们有所区别。

四书五经要学,骑射功夫要学,理学院的数理格物也要学。

春节之后,正式上学。

在此之前先搞一次摸底考试,时间就定在大家都有空的正月初十。不只是皇孙,也面向皇亲宗室与高官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