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2/3页)

是汇总了所有调查队伍的总结报告。胤禛写的初稿,自己酌情修改了一番,是到了该出现在御案上的时候。

“儿臣的长子今年到了该种痘的时候,但弘昐的身体自出生就不够强壮。”

武拂衣缓缓道出最初与胤禛商议好的牛痘研究动机。

从担忧弘昐讲起,又是提及了四阿哥小时候的种痘事宜,追忆康熙曾经给的点点滴滴关心。

核心思想,有康熙树立了好父亲的榜样,让做儿子的也想去尽力做点什么效仿。

然后,在古籍《天问补录》中看到「青牛神力」的文章,说是生了痘疹的青牛救了被天花疫情侵扰的百姓。对此引发了思考,想要探查牛痘与天花症之间的关系。

“京畿之地多有养牛户。儿臣琢磨着不如调查一番,即便想错了方向,最多也就是耗费了一点钱财而已。”

武拂衣说着,脸上透出些许欣喜。

“托汗阿玛的庇佑,这一次的调查还真的有些收获。据悉,但凡感染过牛痘病的人,他们在天花疫情来袭时都没有不适症状。”

话到此处,她抛出了最关键的结论,“人得了牛痘病,症状轻微。比起接种人痘时的不适反应要小很多。

如果得一次牛痘也能预防天花,那么改人痘为牛痘接种,是能规避往年种痘时的诸多风险。”

康熙原本以为老四提及幼年种痘是希望弘昐能延期接种,不曾经想竟是抛出如此大胆的假设。

此刻也就是老四提出了牛痘新术,这儿子自长大后就颇为沉稳,从不异想天开。倘若换个人,比如十四来说,势必怀疑他在白日发梦是会把人直接赶出去。

“胤禛,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康熙语气严厉,“人痘之术由来已久,始于唐宋,经过历代名医改进方有今天的成果。以牛痘代替,是闻所未闻。”

武拂衣察言观色,尽管皇上表情严肃,但质疑的情绪并不多。

要不怎么说口碑很重要,胤禛十多年的戒急用忍是成功塑造了办事牢靠的形象。

过去塑造的形象,如今派上了用处。

武拂衣得以有机会缓缓道来,“回汗阿玛的话,儿臣知道此说乍一听很荒唐,但也不必厚古薄今。古人没有记载成书的牛痘术,原因可能是多样的。”

这就列举种种可能性,首先就是奶牛养殖是否广泛。

接触病牛的那一批都是底层百姓,他们得了牛痘有了免疫力,却不一定为人所知。

反之,能喝得起牛奶的人群多是手有闲钱的富裕人家。有钱才会读书识字,去探究病理源头,但他们接触病牛的概率低。

另外,历代天花的传染范围与猖獗程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如果只是小范围传播,人们已经有了人痘术,也就不一定会去研究新法。

武拂衣说到最后,捧了一把康熙。

“哪怕唐宋有了人痘术,但也没有大范围普及。几百年来,唯有汗阿玛大刀阔斧地推广接种术,此等壮举也是闻所未闻。而您就敢于去做,必然名垂青史。”

康熙面上表情不变,但内心无不愉悦。

这话说得不错,推广人痘是他顶着压力做的。最初那些臣子歪歪唧唧说这个不妥那个不行,索性就让阿哥们先搞了接种,此事也就慢慢能在八旗内推广了。

效果是显著的,近些年八旗内没有再大规模爆发天花,就连沙俄也来学习种痘。

但总有美中不足。

人痘术存在风险,有些孩子熬不过就死了,而且也不是所有八旗子弟都有条件接种。

接种人痘到出痘的这段时间,接种者约等于是感染一场天花,本身也就成了传播源。如果照顾他们的人群没有出过天花就有感染风险。

另外,接种人痘的副作用之一,可能留下大面积痘疤。

康熙自身得过天花,脸上留下了不少痘印印记。他是皇上,又是男子,当然没有大碍,但对于女子来说就不同了。

也因为这个原因,虽然在八旗中推广人痘术,可是女子的接种率低于男子。①

如果真有低风险的牛痘能取代高风险的人痘,无疑会是天大的好消息。

尽管如此期望,康熙还是谨慎为上。

当时,他推广人痘术,是推广经过几百年医学考证的接种术。对比来看,牛痘术是全新之法,不能贸然公之于众。

给了梁九功一个眼神,让他先去取老四准备好的折子。

当下,康熙翻阅起了这份『牛痘症与天花预防关系辨析』。

奏折的条理非常清晰,将京畿之地几乎所有的养牛农庄都涵盖了,针对上千名养牛户进行调查。

涉及了各方面,比如人与病牛的接触,天花肆虐时的不同染病情况,是否一次得牛痘能够长年摆脱天花侵扰等等。

一时间,乾清宫变得很安静。

康熙一字不漏地翻阅着这份厚奏折,越看越觉得只要所记为真,用牛痘术来预防天花并非无稽之谈。

不知不觉,近半个时辰过去了。

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他才从细致数据中回过神来。抬头,看到老四毕恭毕敬地站着。

这回真不是有意晾着儿子,而是这份奏折的内容太重要了,不留神就忘了让老四别站着。

“梁九功,你这奴才怎么回事,让四贝勒站了许久,还不快些上茶。“

康熙不能说是自己忘了,只能没好气地训斥太监总管。

转头,拿着奏折笑着指了指老四。“你也傻,这殿内有椅子,也不知道坐下来歇会。”

武拂衣是不想坐吗?肯定不是。她只是不会蠢到没得皇上的旨意就擅自落座。

站了近半个时辰也无妨,就当是锻炼身体。当下,康熙有此和颜悦色的态度,因为已经信了七八成牛痘的功效。

“谢过汗阿玛赐座。”

武拂衣这会坐下来,而更在意康熙是否还有敢于搞牛痘研究的魄力。

康熙放下了奏折,“说说吧,下一步想怎么办?虽说你查得详实,但终究还是实证不足。“

“请汗阿玛恩准,先进行一番小规模的接种牛痘实验。”

武拂衣道出计划,“选死刑犯二三十人,要求他们从未接种人痘也没有得过天花。对这些人接种牛痘,等牛痘病症消退,给他们再种人痘。”

种人痘就是主动去感染一场轻型天花。

“以往接种人痘会有各种出痘反应,倘若先种牛痘再种人痘,那些人没有不适症状,就是初步验证牛痘功效。”

武拂衣说是初步验证,那是还需要更进一步验证。

“之后,再进行第二步,让他们直接感染烈性天花。如果成功,再进一步扩大实验者的数量。”

这个时代使用死囚做第一批实验者,算得是最合适的选择了。之后扩大实验规模,是可以出钱招募自愿实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