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伴随着满室的寂静,还有众人沉重恐惧的心情。

诸萦本意只是给颉屈一个教训,让这……◎

伴随着满室的寂静,还有众人沉重恐惧的心情。

诸萦本意只是给颉屈一个教训,让这些王公贵族,莫要那么轻贱庶民的生死。虽然他们与生俱来高人一等,贵庶分明,但至少有了今日的一遭,也能多两分警醒。

眼下自然是救那些深受洪涝之灾的庶民要紧些,越是耽搁,恐怕死去的人便越多。

她没有再站在颉屈将军的面前,而是慢慢迈步,走了回去,双手展袖,在上首缓缓坐下。而后,抬头望向众人,声音轻缓,却又清晰的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起来罢。”

刚刚被诸萦注视着的颉屈将军,才如蒙大赦,浑身像是被抽去骨头似的,跟着其余人的动作,慢慢抬起头,回自己原先跪坐的席位。

直至坐定,颉屈将军能轻易握住三四十斤重的青铜戟的手仍有些微颤,只怕日后归家的途中,瞧见自己口中的贱民时,心间亦会想起今日的一遭,也不知届时又是以何等心情看待这些“贱民”。

诸萦没有铺垫太多,直接了当的道:“尔等商议了如此之久,可有了决断?”

面对诸萦的问题,方才还你一言我一语,争辩不休的人都安静了下来,他们各执观点,但若说真正做出决策,却不是他们可以论断的。

在一室的寂静中,桓珩站了出来。

他先对诸萦弯腰一拜,待行完礼起身时,才道:“回禀神女,珩欲拨粮救灾,且事出突然,应当仍有百姓为洪灾所困,当遣将士救出围困百姓。

命人修建棚屋,暂且安置灾民。

珩曾阅览往日奏章,若出水患,水患平则疫至。故而需召集医者,囤积药草,为来日起瘟疫做备,以防有人囤积居奇,哄抬粮草药价。”

看桓珩有理有据,面目平静的模样,便可知他心中早有应对的章程了,枉费方才这些在那吵吵囔囔,哪怕诸萦不来,今日便是那位颉屈将军嗓门再大,其实也左右不了桓珩的决断。

诸萦听了听,总体缜密,她也挑不出什么错处,甚至连水患过去会有瘟疫都想到了。只可惜他们只知道水患过后常常伴有瘟疫,却未必知晓,为何会有瘟疫。

但是此刻不是慢慢吞吞为桓珩等人进行科普的时候,她想了想,“你既有了决断,便自行吩咐下去。

吾不能随意插手人间兴衰,地动洪涝的灾殃也正是如此,一饮一啄,自有天定。

但数日前尔等悉心祭祀,今次吾便插手一二。”

说罢,只见诸萦纤细白皙的手轻轻一挥,数只纸鹤落在桓珩的面前。

桓珩望着满地的纸鹤,并不像旁人一样不明所以,他是见过诸萦如何令纸鹤驮着小纸人传信的,大抵能明白诸萦是何意思。

只可惜,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见诸萦若葱白般莹润的手指托起一只纸鹤,随手往外一抛,纸鹤非但在一瞬间展翅,看起来宛若活了一般,甚至变得足有五六尺长,足有诸萦般高。

看得旁人目光发怔,满脸都是不可置信,他们听过许多赞颂神明的祭歌巫词,里面往往记载着神明的神力强大,有掌控河水的河伯,有性情多变、纵情山间的山鬼,甚至一捧清泉,一株花木都可成神,哪怕死于战场上的悲壮将士,都有大司命遣来的鬼神收去他们的魂魄。

可……

诸萦神女的许多仙术,却是祭歌中都未曾记载的。或许,这才是神明之力,浩瀚渺渺,非凡人可以窥探。

在众人的目光都落在纸鹤身上,满脸的不可思议时,诸萦淡漠的声音在上首响起,“此物可随心念,大小变换自如,至天地之远亦不过一瞬,望君善用。”

桓珩朝着诸萦神情郑重的跪下,行了一个个深深的拜礼,“珩代黔首谢过神女恩泽。”

“嗯。”诸萦面色平静的回应了一声,然后道:“君自去施为,黎庶性命,唯在君。”

说完,诸萦一只袖摆向外挥动,白光将诸萦围绕,光芒渐盛,等白光消散后,席上已不见诸萦的踪迹。

诸萦消失后,桓珩站了起来,他面朝大殿上的一众大臣,眼神锐利,似乎能探究到人的心中,身上散发着沉稳气度,凛然不可侵。

能站在此处的,皆是向桓珩投诚,亦或是已表明心意的。虽然就卫王如今的几个公子来看,也只剩下桓珩这一个是可效劳的。故而,眼下殿中的人,虽不能囊括整个卫国的臣子,但也有十之七八。

桓珩方才放任这群人抒发己见,静静的看着他们争吵,由至此时此刻,虽然桓珩仍旧不说话,身上的气势却和方才大不相同。和诸萦的神女身份,如天堑一般的差距不同,桓珩仅仅是独自伫立在殿中,一抬眸,周身的气势,便给人无端的压迫感。

如同,天生的君王。

这份压迫感,是连身为一国之君的卫王身上都寻不到的。令得那些起了小心思,想趁着洪涝之灾浑水摸鱼,谋夺些好处的人,心间止不住的发颤。

桓珩穿着玄色的常服,上面用金线绣着繁复的图案,脚上穿的镶着莹润玉片的舄,昭示着他的公子身份。

“方才吾所言,诸君可曾听清?”桓珩扫视了底下的众臣一眼。

“然。”这是臣子们的回应。

“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

“善!”桓珩淡淡应道。

而后他才开始吩咐这些臣子,“文尚,你去筹措粮草,除了戍边将士的粮俸,还有多少剩余……”

从桓珩放任这群臣子肆意争吵,再到他一力压下,带给臣子们更多的是威压。即便他年纪轻轻,又未取得卫国国君之位,可这份御下的手段,却很是熟稔,将人心拿捏得极为准确。

若是那日诸萦没有救下桓珩,他若能侥幸活下来,哪怕没有诸萦,凭借桓珩的心胸城府,还有治国才能,恐怕卫国亦能一举替代陈国,成就霸主之路。

但列国的纷争,却未必能停下。

桓珩站在殿内的高阶之上,臣子们需要仰视他,甚至臣服恐惧于他。而桓珩的目光,却不曾停留在他们、乃至这个宽阔雄壮的大殿上,而是透过古朴厚重的殿门,遥望天下,目无尽处。

……

诸萦消失在殿中,却没有立刻回到宋国王宫,而是去了冀城,她记得自己所看见的卫国地志,卫国最大的江河是陵江,若是汛期,雨水丰沛导致江水暴涨,那么往往第一个淹掉的就是梁城。

而这里的土地肥沃,是卫国国库中粮草的一大来源。

只是,风调雨顺时虽然能粮食丰收,可若是遇上决堤,便是大灾,动辄地毁人亡,流民无数。

诸萦在地图上选的落地之处是梁城的城墙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