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2页)

董灵鹫捏了他一下。

郑玉衡可怜兮兮地望着她,不敢乱说话了,委屈地小声控诉:“我说得又没有错……”

董灵鹫道:“那你可得好好保养你这长处,不然伺候不了我,我可就……”

她说到这里,忽然觉得自己也被对方带偏了,停顿下来偏头问他,咨询道:“我这么说是不是太淫/乱了。”

郑玉衡早就从耳根红到脖颈,还硬是睁眼说瞎话,一派认真地道:“哪有,太后是天底下第一等贤明庄重的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一点儿也不出格。”

“真的?”

“真的。”他凑过来,贴了贴董灵鹫的额头,轻声,“我伺候您睡下吧。”

……

当一个纯粹的太医,着实比当一个底层浊吏要轻松得多了。这对于郑玉衡来说,每日陪伴着太后娘娘,已经是给予他的安慰和休息。

时日已至腊月,到了年底,京中一片筹备年货的喜庆模样,往来热闹繁忙,车水马龙,各式各样的吃的玩的、看的用的,琳琅满目,数之不尽。

也就是在如此热闹的时候,安静待在府中的温侍郎终于有了收获——他遵循董太后的指点,从慈宁宫回去之后就再也没有为了亲弟的事情奔走求告,也没有多次前往刑部看望。在他忽然的沉着冷却之下,那条原本静观动向的蛇也缓缓出洞。

惠宁二年腊月初十夜,北风天。表面懈怠而内里遍布心腹的温府当中,由他亲自请来的便衣麒麟卫擒获了一个模样普通的中年男人,此人做褐衣短袄的百姓打扮,潜入温府后院,将一个木箱埋入府中。

温皓兰闻讯而来,连衣冠都不曾整,他披着大氅,提灯监督府中护院将木箱子挖出来,箱外的金色小锁一砸开,里面铺着一层刺痛眼睛的碎金子,底下是一大叠一大叠的银票。

本朝的银票称为“大殷宝钞”。此处由金银所兑换的宝钞数额之巨,达到能够抄家杀头的地步。温皓兰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招手黑心狠的嫁祸,一旦他稍松警惕,眼前这条上钩的大鱼,就会立即变成置他于死地的毒蛇。

这个案子能拖延到如今,一是太后娘娘和陛下不曾催促,他依靠着在六部的颜面和身份,刑部愿意在容许范围内稍微推迟,二就是温皓成作为唯一身有嫌疑的户部主事,一直不曾认罪……一旦他的口供稍有变化,温府就面临着查抄之困,而这些埋在后院里的东西,只要有心人略一“提醒”,就会成为百口莫辩的铁证。

温皓兰想通此节,顿觉脚底骤生寒气。他连忙转头吩咐:“把他捆好了,塞住嘴巴不许他自绝,今夜就送去官府衙门。顺便再问问刑部大狱里的小公子怎么样了。”

他一边说,一边用力搓着手指,深吸了口气,发冷的牙齿咬合在一起,道:“我倒要看看,这个要弄死我的人究竟是谁。”

说完这话,温皓兰想起这是皇太后暗示的钓鱼之策,他心中感念,赶紧嘱咐小厮:“我明日上完了朝,要给慈宁宫递一道谢恩的折子,要是娘娘肯见,便能当面谢太后的恩了。你们快去准备一应事物……那个宫里最得宠的那只御猫,叫什么来着……哦对,就是娘娘膝下的照夜太子,得给它备好了新鲜可口的小鱼,这说不定能更讨娘娘高兴。”

他于此一顿,心中暗暗想到,“这件事起于户部,麒麟卫能这么快知悉此事,据说全是根据那位新任户部主事的暗中检举。此人说不定是太后娘娘的人……我得想个办法把他提拔上来放到眼皮底下,好好看清这人究竟是清是浊、是好是坏。”

作者有话说:

温大人:白猫皑皑,照夜太子,可为太后所爱?

小郑:皑皑虽软,娇蛮任性,不足受宠。

温大人:将军耿哲,文武双全,可为太后所爱?

小郑:勇猛莽撞,不知情/趣,不足受宠。

温大人:侍郎魏叔满,温文俊雅,才高八斗。

小郑:其亦有妻儿,并非完璧,何必惧之。

温大人:如许祥、宣靖云等人如何?

小郑:此皆不能床榻效力者。

温大人:舍此之外,我实不知。

小郑(翘起尾巴):今太后宠眷者,惟我一人而已。

(改编自《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