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信息旋涡与白头海雕(第3/7页)

她想看看自己的模样,但看不见,仿佛她是透明的。她记得浸入式上网是可以随意更换自己的形象的。难道也是因为第一次,只能以透明的形象出现吗?她不想考虑太多,沿着街道——网络虚拟出的街道——往前走。

街道尽头有一扇古旧的门,贴着面目狰狞的门神。左边是举着钢鞭的黑脸将军尉迟恭,右边是端着铁锏的白脸将军秦叔宝。她走到门前,迟疑了一下,伸出看不见的双手,只轻轻一推,就推开了门。

无尽的光线涌进来,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萧菁面前打开。

她走了进去,走进了信息旋涡里。

后来萧菁回忆第一次进行浸入式上网,无数的细节都已经忘记,但初次看到信息旋涡的震撼,她记得一清二楚。

门在她背后无声地关上并消失了。萧菁发现自己悬在半空之中,但她既没有下坠,也没有飞升,而且心底也没有因为没有脚踏实地而恐惧不已。她低下头,发现脚下踩着若隐若现的风——不只是脚下,四周都是那种奇异的风。她置身于风的旋涡里。

旋涡由不计其数的“风”组成。那风是有颜色、有形状、有声音的。仔细分辨,每一道风也各有不同。

萧菁好奇地伸出手去——透明的手——触碰那风。在接触的瞬间,一串文字信息没有经过眼睛,直接在她脑子里爆开,就像漆黑的夜空里忽然亮起最为璀璨的礼花,让她的每一个脑细胞都为之震颤。

对于量子寰球网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上:

一、资金哪里来?

二、技术哪里来?

量子寰球网建立时,“五年浩劫”刚刚结束。按照通行的说法是百废待兴。全球贸易还没有复苏,财政体制还没有建立,全球科技志愿组织哪儿来的钱建造量子寰球网?这样一个遍布全球的超级工程肯定需要数以亿计的资金。但所有涉及此事的报道中,该工程使用的经费都被模糊处理了。要么根本不提,要么以数百亿元这样模糊的数字代替。

那量子寰球网到底用了多少钱呢?

粗略计算一下,在5000万亿到8000万亿元之间。全球科技志愿组织哪儿来的这么多钱?要知道,它同时还在搞好几个与量子寰球网不相上下的超级工程呢。为什么全球科技志愿组织这么有钱?钱是从哪儿来的?

在我看来,钱还是其次。最为重要的是——技术。靳灿以及全球科技志愿组织里的其他人,都不可能掌握那么多技术。

当时靳灿不过是个大学本科都没有毕业的小伙子,自学了几本科普书,顶多算是资深科学迷——也许这个资深都该去掉。对科技一知半解,或者还有那么点儿自己的想法,平常吹吹牛,糊弄一下亲戚朋友什么的,还是可以的。但真要他领导一项工程,发明一样物品,完成一个实验,他根本就办不到。

确实,全球科技志愿组织里有货真价实的博士,数量还不少,而且其中几个名气还非常大。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全球科技志愿组织所掌握的科技为什么会那么高。

众所周知,量子寰球网包括108颗主力卫星,36颗辅助卫星,还有36颗机动卫星,共计180颗。大小不同,轨道各异。问题是,这180颗量子卫星是怎么发射上天的?当时,所有的宇航基地——全世界能发射火箭的地方加起来也就那么几个——所有能发射卫星的地方都在浩劫中被摧毁了。最先恢复发射能力的是文昌宇航中心。萧瀛洲就是在那里被送上太空去拯救世界的。他们也说,量子卫星就是在这里发射升空的。可是,文昌宇航中心是2034年建成使用的,那个时候,量子寰球网已经建设了四年多。虽然缺少资料,但至少有120颗量子卫星在文昌宇航中心建成之前被发射到了太空。全球科技志愿组织用什么发射的?

长期以来,靳灿和全球科技志愿组织保守着这个秘密。因为这个秘密关系着全球科技志愿组织,也就是现在的地球同盟执政合法性,所以,他们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然而,秘密终究是要解开的,怎么隐藏都没有用。经过一番苦心研究,我终于发现了全球科技志愿组织的黑历史。

全球科技志愿组织在贡嘎山有一个秘密基地。贡嘎山在四川境内,海拔7000多米。沿着山坡,斜向上方,埋着一条25千米长,直径5米的管道。管道建成之后被抽成真空,管道壁镶嵌着6条高温永磁体,能为宇宙飞船制造出磁悬浮的环境。这样,宇宙飞船从管道底部开始加速,只需要少量的动力——跟大推力火箭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就能使它在离开管道的时候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直接飞向预定的轨道。

真空管道磁悬浮发射器简直就是以贡嘎山为底座的宇宙大炮。因为不用考虑航天员,不用考虑加速度对于人体的影响,这门宇宙大炮能以最快的速度发射,效率极其惊人。

180颗量子卫星能够发射,量子寰球网能够建立,全靠宇宙大炮。

但你知道贡嘎山宇宙大炮是谁建造的吗?

铁族。

这则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然而,萧菁感受到的可不仅仅是文字。文字所包含的写作者的情绪、态度,甚至写作者自身的阅历,也都尽数呈现到了萧菁的脑子里。

就萧菁此前所知的种种迹象表明,质疑者所说的内容基本上是真实可信的。

上次去拜访靳灿伯伯,询问对《世纪谎言——把靳灿拉下神坛》的质疑时,靳灿伯伯对萧菁说:“你不能从我这儿得到标准答案,你应该做的是自己去寻求答案——你自己的答案。只要不固执己见,拘泥于世俗之争,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地质史的高度,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你自己的答案。”

那么,现在就开始寻找吧。

萧菁舞动双手,在风的旋涡里自由地上下翻腾,随手触碰,采撷那些浸入式上网者留下的信息,有或精致或粗糙的文字,有或认真或随便的语言,还有精心制作的图片与视频。

不同的信息给她带来全然不同的体验与感受。

她放纵开来,不管任何人的感受,尽情释放自己,毫无顾忌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笑就笑得前仰后合,哭就哭得稀里哗啦,愤怒了就骂上100句粗话、脏话、龌龊话……

她在信息的旋涡里飞舞盘旋,无数的信息在她与量子寰球网之间自由来往。她犹如饥渴的海绵,不受控制地吸收着一切。酣畅淋漓已经不足以形容她此刻的感受,她愿意在酣畅淋漓上加一个10次方,写成大大的能让任何人看见的:酣畅淋漓10。

忽然间,传来一阵鸟叫声。那是相思鸟的声音。但这里哪儿来的相思鸟呢?萧菁疑惑了,正想把这莫名其妙的鸟叫声抛在脑后,就看见风之旋涡忽然停住了,就像被冻结一般。她自己的身体也变得僵硬。这是出问题了吗?还在疑惑中,空中飘来一个声音:“亲爱的萧菁,你的上网时间已经结束,请安全退出,谢谢你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