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3/3页)

她尤记得当时的温僖贵妃就是同年氏一般模样,性子还比年氏的冷多了,但不可不称道的便是这人的气韵是一等一的好,只是这人命短,像孝昭仁皇后一般早早逝世了,留下十阿哥一人在世,如今,她也要留下两个儿子了,去见她的胤祚和温宪了。

“朕知道了。”雍正微微叹了一口气,“皇额娘,您可是累了?”

“是啊,哀家有些累了。”在宫里沉浮了半生,能在最后的时日见到自己的小儿子,还能同大儿子和解,太后觉得自己心里也不算多遗憾了,便缓缓闭上了眼睛。

——随着宫门处一声太后崩了,十四阿哥一怔,倏忽是有了反应,又是一番颤抖,跪落在地。

皇后早早反应过来,急赶慢赶将身边的奴才按礼制行事,雍正慢慢走了出来,看着角落处的人,心里突然觉得安落之极,仿若有了一条线在连着他,不再无根无萍。

雍正慢慢走上前,在她疑惑的眼神中紧紧握住她的手,“婧薇,还好有你在朕身边。”

……

太后崩了,一切有关丧事的安排皆按照先人的礼制行事,皇上将太后追封为孝恭仁皇后,且特地将自己的同胞兄弟十四阿哥封为贝勒,让其给皇太后守孝,等这次守孝出来时,便是十四阿哥能得皇上差遣的时候了。

这也预示这皇上在民间的名声开始转好,十四阿哥的态度确实是个重要的转变,以至于先前是十四阿哥党派的八阿哥等人也不得不处处依着皇上了,到底他们也不想彻底同君王对上,尽管这份难堪让人难受的很,可为了自己的下属和子女,忍下来求得君王原谅也不是非常绝望的事了。

而朝廷之中,年羹尧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指挥平定青海的战乱,被皇上晋为一等公,这可是朝廷臣子前所未有的待遇,且不说一等公是外臣的最高爵位之一,单说皇上的这份厚待就已经让朝廷的臣子眼睛发红了,若是让他们知道从龙之功是这般待遇,他们早就争个头破血流了。

哪会便宜年羹尧还有贤贵妃,这两人可是将筹码压在当时还在潜邸的皇上身上,如今皇上登基了,便是得意之极了。

这满朝臣子消息有些灵通的都能看清这年氏两兄妹在皇上心里是多么受重视了,且不说皇上是将能封的官位都堆到年羹尧身上了,这在后宫的贤贵妃也不遑多让啊。

贤贵妃有两子一女和皇上的宠爱,足以让她在后宫里立足了。

而且皇上的长子三阿哥弘时会时不时的叛逆,相比之下,弘昭阿哥的年纪小都不算一回事了,毕竟弘昭阿哥虽小,可天生是个聪慧的,还挺会讨皇上喜欢的,况且子凭母贵,未来的事谁都说不准。

一时间朝廷中还真有站队的臣子了,尽管当事人之一的弘昭还在上书房哀怨的读书,不懂这些朝廷上的事,可谁都想得来年氏兄妹的这番际遇,那可是逢云化雨,无一不顺的好事啊。

当然,皇上对年羹尧的赏封不止这一点,想来想去甚是觉得年羹尧应当值得更好的奖赏,为此还特意将年家满族人都抬进了满洲上三旗之一的正黄旗,贤贵妃这儿还是另外的待遇,是被抬进了满洲上三旗之一的镶黄旗,镶黄旗是八旗之首,皇上的这番用心可谓是细致分明了。

年家人是欢喜之极,魏婧薇还是没太大反应,说来还有些不好意思,她当初念着快些升旗,可现在升旗了,她又觉得年氏变成年佳氏似乎是有些难听了,咳,这番话自然是不能说出口的,不然齐妃都有可能将她给撕了,齐妃不知心心念念了多久想将自己的汉军旗旗籍抬到满军旗里,只是这谈何容易,李氏一族又没有为皇上立功的存在,弘时也没有被皇上立为储君,若是平白无故将人抬旗,就是惹得朝廷臣子不满了。

凡事低调些好。

至于她儿子都没有长成这事,魏婧薇表示暂时不用关心这事,现在事情还没有发展到要让弘昭争皇位的地步,还是让皇上将那些药喝完才是——

经过她前阵子的辛勤“学习”,她总算以极快的速度出师了,出师后之后就能自然而然煮些药羹给皇上吃,她不会自己煎药给皇上的,就算皇上全然信任她,哪都不可能,毕竟每一次亲自煎药都是给旁人落下一个把柄,况且宫里的太医哪个不是从学徒做起,辛辛苦苦将多年经验与前人的教导共同汇集成自己一身的医术。

而且她就这么简单就出师了,如果不是她有几个世界的经验,她都不相信自己有这个能耐了,现下只能从药羹方面给皇上调养身子了,毕竟养身为主嘛。

剩下的事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