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2页)

未过几日,城中秦鸿德手底下的武馆铺子相继关门,集安武馆的生意跟着提了上去。

即便是官府未曾勒令让秦家歇业,此次诬告的影响也甚大,秦家的生意也会进入谷底,只是关门更为彻底。

张放远和许禾又听闻知县被通判参了一本,受到知府斥责,今年的考绩也算是完了,同知倒是撇的干净,不过这事儿确实和他也没什么关系,不过是来看热闹踩到了脏水,要想一身干净全身而退却也不尽然。

听小鲤哥儿说看见他那外曾祖父携了礼曾登骆家的门,不过被骆檐推拒了,想必也已经知道了骆檐的身份,无知中和祭酒大人抢学生,老脸臊的慌不说,还得罪了人,实在也是不比知县倒霉。

曾家再没好意思来骚扰张家,倒是也安分守己像是从未有过来往一般,事后知县还来求过和,张放远知道知县不可能因为这一桩事便能倒台,往后在泗阳还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为此也未答应也未曾拒绝,只是他心中有数,往后必定也不会如从前一般敬重这位知县大人了。

经此一事,张放远倒是更加关注瑞锦的学业了,几番周折,他觉着要想更安定顺遂,还得是要有个功名才好,士农工商,士为首,不单单于说说,还得是吃上了一嘴官司,遇了烦恼之事才知晓其紧要。

另秋收以后,张放远又开粮仓赈济了百姓,官司可扭转,也是靠着百姓,若不是张家这些年行善积德,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说话,民心名声都是丢不得的东西。

一番料理忙碌,竟已是秋末了。

张晓天兄弟俩的商队回来,首次前往苏州告捷,两兄弟结识了苏州一位大布商,长久定下以后的蚕丝,商队又从布商手上拿了不少苏州的时新布料皮子回来,先便捎到了宅子里。

许禾挑捡了几块不错的留给两个孩子做秋衣,又送了两匹给骆予星。

晚秋天气凉爽的有些发冷了,许禾端了一碗暖汤到库房里给张放远,秋收最是忙碌的时候,要缴纳田税,粮税,又得清点雇农上缴的粮产,张放远已经连熬了几日点账。

张放远喝了口汤,整个人都精神了些。

许禾坐到了张放远身旁,看了几眼账目,瞧着许多的数字也是头疼:“倒还是以前纯粹,喜欢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点钱,时下却是再没有那些闲散功夫了。”

张放远指了指几个箱子:“今年的账不清点好,可不好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