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4/5页)

小孩立刻站住脚,可怜巴巴的回头去看奶奶:

“可是早上才好套兔子呀……”

宋奶奶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快速装了几人份的馒头鸡蛋,又装好几个竹筒的水:

“把这些带着,路上饿了吃。”

宋药立刻开始甜言蜜语:

“奶奶你真好,我就知道奶奶最疼我了。”

宋爷爷放下手里的斧子,擦了擦汗,故意问:“就奶奶疼你?”

宋药转头又冲着他嘿嘿笑:

“还有爷爷,爷爷也疼我!!”

吹完了彩虹屁,小孩高高兴兴把吃的装好,然后赶紧拉着赵晓东往外跑,生怕爷爷奶奶突然改变主意。

原江默默跟在俩小孩后面。

他们一路往山那边跑,路上时不时能碰见几个起得早的村人。

每个人宋药和赵晓东都能精准叫出称呼来。

“二婶婶好。”

“五叔公早。”

然后这些长辈们有的会笑呵呵的应一声,有的手里正好有点吃的,还会分出来一点给他们。

一路走过来,明明是难走的泥巴路,路上也没几个人,但硬是让两个小孩走出来夹道欢迎的架势。

宋药本来就因为长的可爱很受欢迎。

后来又被国家表彰,又给村里学校捐了风扇,大家对他那是相当的热情,等到了山底下时,他兜里都多了好几个果子或者板栗了。

这样的早晨对于宋家人来说就是日常,但对于原江来说,却充满了温馨。

宋药小朋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他自信又懂事,调皮又知道分寸,不管遇见什么事,都能保持超一流自信。

现在眼见他们和石楠碰头,三个小孩高高兴兴的往山里走,一路上招猫逗狗,仿佛路边看见一根刚长出来的青草都是稀罕的,非要凑上去一起评判一番。

他们越是高兴,原江越是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应该把少年班的消息透露给宋药。

九岁的小孩,冷不丁去了大城市。

没了熟悉的家人陪着,也没有从小长大的环境。

他们以后就不能像是在村里一样想干什么干什么,也不会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看着他们长大的。

对于习惯了被身边人宠着的宋药来说,他能习惯吗?

其实大部分人离家上大学都要不适应一下,想家,环境不一样,陌生的同学,还要和不熟的人住在一起。

但是那个时候他们至少也有个十八岁了,多多少少可以调节。

但这俩孩子……

赵晓东看着挺强,其实胆子比宋药小多了,上次宋药把手摔了,他哭的比摔了手的宋药还要大声。

宋药就更别提了。

完完全全是被大人们一路小心照顾着过来的,就连原江都忍不住的多照应他几下。

他真的能适应去首都上学吗?

原江心里各种纠结,面上一下不露,于是孩子们谁也没发现,还在那一边往前走一边聊天呢。

“今天吃什么味的?”

石楠这话一问,另外两个小孩就知道今天的兔子稳了。

石楠和宋药不一样。

宋药喜欢信心满满的提前预言鼓励自己,但是石楠基本不会说大话。

她要是没有信心的话,绝对不会这么问的。

宋药有点馋的吧唧一下嘴:

“我们今天吃炒的?”

石楠也觉得很久没吃炒兔肉了,跟着点头:

“我没意见。”

然后俩人齐刷刷去看赵晓东。

赵晓东:“……你们这还点起菜来了。”

宋药嘿嘿笑:

“我这是给你机会练厨艺呢。”

他爆出这个大消息:“首都要开少年班了,我们可以都考进去。”

原江顿了一下。

来了。

他有点担心赵晓东会因为要去遥远首都而害怕,难免有点担忧的看了过去。

结果赵晓东懵了一下,然后直接问:

“好啊,那跟我练厨艺有什么关系啊?”

原江:“……”

就这么简单的答应了吗?

不问问首都远不远,要上多久学,家里人怎么办这种问题吗?

然而这不是最让他意想不到的。

最让他想不到的是,宋药叭叭叭的理直气壮回答:

“到时候肯定只有原江哥哥跟我们去,难道你想要让原江哥哥做饭给我们吃吗?”

原江:“……”

赵晓东还真回头看了一眼原江,然后打了个哆嗦:

“不了不了,还是我来做吧,我突然发现我挺喜欢做饭的。”

原江:“……”

他不得不提醒两个小孩:“科大学校是有食堂的。”

宋药摇头,一脸的“你听我的没错我有内幕消息”的神秘表情:

“县长说了,不要相信大学的食堂。”

没上过大学的原江说不出反驳的话,只能默默看着宋药和赵晓东在那商量他们去了科大后要怎么成功开小灶。

没有舍不得。

也没有怕不适应。

还没去呢,宋药就已经小算盘打的哐哐响了:

“到时候我们就去求做饭的叔叔阿姨,让他们腾个灶给我们。”

赵晓东:“大学里可以这样吗?万一他们不给呢?”

宋药:“不要紧,我们可以自己挖个坑,然后买个锅,照样能烧火的!”

赵晓东对此表示了质疑:

“学校里好像不可以随便挖坑吧?县长说他之前只是撬了学校一块砖,就被罚的好厉害。”

宋药:“那是因为他撬的是墙上的砖,然后好观察查寝的老师啦。”

小孩突然想起:“咦,我们也会有查寝吗?那我们要不要也偷偷撬块砖?”

赵晓东:“不要吧,太容易被发现了,而且太普通太没有新意了。”

于是他们嘀嘀咕咕的开始讨论起来要怎么才能提前发现查寝老师。

后面的原江:“……”

就这么直接跳过“要去遥远的地方上大学了好舍不得家里”,直跃到“在学校如何与查寝老师斗智斗勇”了吗?

胡县长到底都教了这俩孩子些什么。

虽然但是,他还是松了口气。

无论如何,这两个本应该在父母身边快乐奔跑的孩子能接受去首都,还是很令人欣慰的。

如果他们讨论的话题不要再跳转到“不知道大学生会不会害怕蜘蛛玩具”上面就更好了。

石楠对这种话题不感兴趣,但她对宋药和赵晓东能去少年班十分感兴趣。

最近因为不怎么晒太阳,皮肤渐渐开始没那么黑的女孩扼腕:

“太可惜了,我现在还不是记者,也没有报纸,不然真想采访你们。”

标题她都想好了:“八岁孩童竟成大学生,多醒目啊。”

宋药纠正她:“过了年了,我现在是九岁,不是八岁。”

石楠:“你还没过生日嘛,说八岁也过得去,而且八岁上大学,比九岁上大学听上去要厉害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