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过年期间想要转移大家注意力的方法其实有很多,比如说北带县如今也该建立县学。

说起这件事情骆时行就觉得离谱,唐朝的官学自从唐太宗之后基本上已经逐渐趋于完备。

科举也分生徒和乡贡,这两者的区别就是生徒是在各级官学上学,走的时候官方路线,就相当于后世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然后考取大学。

而乡贡则是自学之后去自荐,也能去参加科举,类似于成人高考。

不过后世正经高考和成人高考之后能够去的学院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大唐参加科举之后就是当官,也没什么区别,甚至对乡贡的要求都低一些,只要求家人和本人没有作奸犯科之类的记录就行。

只是乡贡和生徒只不过是给了科举的资格,能不能考出来还是另外一回事。

而岭南这边居然根本没有成规制的官学,自然科举也是跟这里无缘的。

骆时行觉得这样不行啊,想要让岭南真正归入大唐,就必须一样对待,让岭南这边自己玩自己的,怎么可能合为一体呢?

他思来想去觉得应该先把学校办起来再说,庄园内部有自己的学校,不过骆时行不打算把这个学校跟北带县的合并起来。

主要是县学应对的是科举,庄园内部的教科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实用,力求让学生毕业之后就能直接工作。

还有一种是比较学术,这一部分学生将来的路线是搞各种科研。

这个算是他自己进行人才培养,套用当下的体系来说这其实就是家臣,只不过他搞得规模比较正式了一点。

所以县学这件事情就需要阿勒真来搞,毕竟他是县丞,掌管的就是文书这一类的工作。

阿勒真刚过完星回节,基本上还处于放假的懒散之中,骆时行就找上了门。

阿勒真有些诧异问道:“你怎么来了?”

骆时行勾了勾手指说道:“来来来,我有事情让你做。”

阿勒真略有些迷茫,按照他们的习惯,刚过完年的时候都是处理一些过年时期积攒下来的事情,尤其是他们的星回节刚过,而汉族的新年还没到。

基本上现在就处在各种年底总结的时候,一般没什么大事,一般就连骆时行要搞什么东西都不会选择这时候。

不过他还是凑过去问道:“怎么了?”

骆时行将他的想法叙述了一遍之后说道:“这件事情需要你来弄一下,先选县学的位置,不需要位置特别好,只要别在深山里就行,就算位置不是很好以后也可以修路嘛。”

而且学校是能够带动周边经济的,就算那个地方比较偏僻,只要学生人数多就会产生为这些学生服务的周边产业,有钱赚自然会有人去的,但是这个前提是要学生多才行。

中原的话除了县学其实还有市学跟镇学,镇学就是镇子上的学堂,而市学在这个时候则是村子里的。

不过中原能这么搞不代表所有地方都能这么搞,最受制约的就是人口。

骆时行算计了一下北带县的人口,其实现在如今北带县的人口并不多,看上去多是因为黑户比较多。

哦,这里的黑户是属于那种从别的县城跑过来的,想要落户北带县,但是他们故乡的县令不同意户籍迁出,那么北带县这边就不能给落户。

这些人本来就是在老家生存不下去的,到了这里有吃有喝,虽然没有户籍不能租住廉租房,但他们也可以租住别的房子,只是价格贵一些,更甚至如果运气好去矿区打工的话,那边是提供住宿的。

是的,对于这些黑户来说去矿上打工都是运气好,毕竟矿上管吃管住工钱还不少,要是不好的话也不值得那么多人离开家乡过来打工。

而刨除这些人之后,实际上北带县的本地总人口并不能支撑开办那么多学校,所以到最后决定就办个县学算了,家里比较远的就住宿。

如果家里缺乏劳动力而不能让孩子住宿读书的话,骆时行一时半会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想要面面俱到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先办起来然后再思考以后的情况。

阿勒真听了之后双眼一亮:“也就是说以后孩子们读书也能参加科举对吗?”

骆时行有些不确定说道:“应该吧?别急我写信问问经略使。”

大唐对于外族其实还是很包容的,投降的将领也能在大唐为官,没道理岭南本来就是属于大唐的领地,这里的人不能做官吧?

不过保险起见他还是要问问才行,要是办了县学,大家花钱上了半天学结果不能参加科举那就要出事情了。

阿勒真听了之后却撇嘴说道:“经略使能知道什么?”

他算是发现了,岭南这边一直这个样子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经略使,各地发展各地的。

广州那边本来就占据地势之便,有港口气候也不错,自然发展得好,他们这边山区多路难走,那就是自生自灭。

骆时行说道:“他不管事情也可以上书给京里问问嘛。”

阿勒真就很担心经略使直接拒绝他们的要求,毕竟这种事情太麻烦了,之前岭南那么多年没有各级官学不也过来了?

实在想要参加科举也可以走乡贡嘛,何必那么费事呢?

因为跟经略使打交道比较多,阿勒真感觉他都已经能够想象得出经略使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回复了。

骆时行听了之后也觉得有道理,经略使这个人你说他大奸大恶吧,算不上,毕竟听说不是很贪,广州的治安也算不错。

但你说他是好官也的确算不上,说平庸都是夸他,一个地方官连点责任都不想负,也太失职了一些。

不过这件事情还是要跟经略使说,所以骆时行在写信的时候还特地在最后加上了一句话:如若经略使与朝中来往书信不便,我可代为奏请。

经略使看到最后的时候人都麻了,也就是说骆时行给他写信询问只是客气一下,代表着尊重他这个经略使,但如果经略使推脱责任的话,人家就要给京里写信了。

经略使一点也不怀疑他这句话的真实性,这一位又不是第一次给京里写信,搞得京里那边还斥责过他,说他难担重任。

实际上经略使也没打算推脱这件事情,他还担心拒绝的话消息流传出去,他要被骂上天的。

不过骆时行提出这个想法的时间点不太好,正好赶上了过年,朝廷封笔,他也来不及询问,只好先写封信告诉骆时行让他耐心等待,年后他立刻写信给朝廷。

既然如此骆时行自然也就开始等,过了年之后,经略使用最快的速度给朝廷写了一封奏疏,请立官学。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哦豁,整个岭南居然都没有一所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