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1章 选题(第2/2页)

按照他和柳青商量定的办法,张晨觉得,既然是五六集自成一个专题,就没有必要按照时间轴走,完全可以把整个中国油画史,切香肠一样,切成一段一段,切出一个个事件,时间可以是跳跃式的,可以穿插起来做,这样的形式,反倒会更活泼,更吸引人。

张晨想到,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可以是一个选题,它对中国油画,乃至中国的美术教育,甚至艺考,影响都太深远了。

一九五五年春天,文化部作出决定,聘请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来中国,在中央美院开办油画训练班——“马克西莫夫培训班”,简称“马训班”。

马克西莫夫是苏联苏里柯夫美术学院教授、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到北京后,他出任中央美院顾问,组织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师资培训,以及中央美院各科系教学大纲的制订。

“马训班”从一九五五年春季开学,到一九五七年七月结束,共有十九名学员,都是经由全国各个艺术院校、部队、出版社以及美协等单位的选派,他们是冯法祀、靳尚谊、詹建俊、何孔德、侯一民、高虹、王德威、王流秋等等。

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中国油画界的重要人物,而且担任了各艺术院校的系主任、院长、校长等职务,前苏联的艺术教育思想和方式,通过“马训班”和他们,进而影响到现在整个的中国艺术院校。

马克西莫夫在教学方法上,特别强调素描的重要性,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素描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幅素描,要求四十至八十个课时完成,甚至更长,目的是通过这样苛刻而精细的训练,培养学员完全忠实于绘画的对象。

对素描的重视,可以说到了素描至上的程度,以至于后来在艺考的时候,素描和色彩的分数是一样的,一个考生,你要是素描不行,色彩哪怕再好,也注定落榜。

这种刻板而又严谨的教学,张晨觉得,对一个画家的技艺锻炼,手艺的培养,或许有好处,但它肯定会扼杀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按照马克西莫夫的教学要求,全世界很多的著名画家,都是不合格的,特别是印象派之后的画家们。

作为一个有重大影响的艺术事件,“马克西莫夫培训班”,张晨觉得,有介绍给大家知道的必要。

张晨还想到了“伤痕美术”和“星星画展”的选题,但最后觉得太过敏感、不合时宜而放弃了。

决定放弃的时候,张晨自己也笑了起来,他自己调侃自己,张教授,你也有这么乖的时候?

张晨本来只是想过来坐坐,理理思路的,但思路顺了以后忍不住,干脆打开电脑写了起来,几个选题,他写了八千多字,写完的时候感觉肚子饿了,他自己也觉得奇怪,写文章这么有助于消化吗?

看看手表,张晨吓了一跳,已经是早上五点多钟,自己在这里面待了一个晚上,怪不得会肚子饿。

张晨把写好的选题计划发到了柳青的邮箱里,想了想,忍不住还是得意地给柳青发了一个短信:“选题计划写完,已发你邮箱。”

发完短信,张晨站了起来,正准备走,他的手机响了,是柳青打过来的,张晨赶紧接了起来,柳青问:

“张哥,你在哪里?”

“油画馆。”

“你神经,不睡觉的?”柳青问。

张晨笑道:“看看写写,不知不觉就一个晚上过去了。”

“好好,你辛苦了,抓紧回去睡觉。”柳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