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2/2页)

院里的小枣树,外面的柿子树枝头都挂上了红的彩的,遇到高枝儿就让沈玄青来挂,正忙着苗大娘和全子娘听见他们的笑声还跑来看了。

“可真是好看。”全子娘用手托起柿子树上的如意结,夸赞都不带停的,很是喜欢,还纳了闷一样问纪秋月:“你们这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就知道这样挂着好看?”

别说妇人了,连村里男人看见枝头上挂这些,都觉得十分讨喜。

纪秋月见她喜爱,从篮子里拿了两个络子出来,说道:“婶子觉得好看就拿去挂。”

全子娘和苗大娘得了络子和红结,高兴的跟什么似的,笑声都不停,这才回家去忙了。

柿子树在外面,连陆谷都知道,今晚一过,估计枝头上就不剩几个络子了,所以挂的少,也都是小的,若有人拿去也没什么,纪秋月还跟他说,过年就当给大伙都添福气了。

络子挂完也没闲着,对联、门神和钟馗像都得贴了,桃符也得挂在大门前,卫兰香还特意给纪秋月买了年画娃娃,白白胖胖抱着红鲤鱼,让好生贴上。

“往左手来一点。”陆谷离远了几步指使梯子上的沈玄青贴横联,沈雁在扶梯子。

热热闹闹一通忙碌,转眼就过晌午了。

吃过午饭,陆谷眼巴巴瞅了几下,沈玄青就领会了他的意思,说道:“娘,我俩先去安家村上坟,回来再和大哥去南坡看我爹。”

今儿事情多着呢,陆谷怕耽误了家里的事,昨晚在被窝里就扒拉沈玄青,还捏住人家里衣衣角,说想晌午去给他娘上坟,早些去能早些回来。

“成,去吧。”卫兰香素来体谅陆谷可怜,没计较这个。

双儿成亲后若父母不在了,过年时上坟不用他们自己回去,家里的兄弟自会去,毕竟嫁人了,到了别人家里。

也是陆谷亲娘就他一个孩子,陆谷成亲后陆家不一定会给她烧年纸,再说安家村离得近,连沈玄青都听夫郎的,卫兰香就更不好说什么了。

篮子里的纸钱香烛还有供品都是赶集时陆谷自己买的,这会儿提起来就和沈玄青匆匆出门。

一到坟里,果然,坟前没有任何痕迹,陆家没人来。

之前烧冬衣的时候他俩也来过,而如今,陆谷再不像以前那样,一来上坟就鼻酸想哭,能吃饱穿暖没人打骂,心里的委屈就少了,最多就是想娘了,但他已经能忍住眼泪。

边烧纸边说了一会儿话,他擦擦眼睛就和沈玄青回去了。

一到家卫兰香就把馈岁的年礼和年酒都备好了,让他兄弟俩带着媳妇夫郎还有沈雁,到亲戚同宗家里去送,好几家呢,每家过去了坐一会儿,就得好一阵。

馈岁盘盒里的年礼都是吃食,咸鸭蛋鱼干还有核桃板栗花生,三房家的能多一点,给沈玉的是陆谷绣的荷包,给周香君一条崭新的绣花手帕,腊肉和年酒是给沈顺旺和沈玉平吃喝的。

今年送的年酒都是用小的红漆木桶盛,有盖子盖着,比端碗有面子多了,红色还特别喜庆,一出来被村里人看见,还有人问他们木桶多钱。

他们送完了馈岁的礼,别人家也到他们家来了,热热闹闹一下午就这么过去。

天刚擦黑,陆谷几人就在厨房忙了,蒸肉炒菜下饺子,高高兴兴做出来一桌好菜,鸡鸭鱼肉齐全了,素菜豆腐花生米也有,还有陆谷采的那些木耳地皮菜马齿菜和菌子干,泡发了炒几盘,年夜饭可谓是十分丰盛了。

饭菜端上桌后,沈玄青把火盆点着了放在院子正中,里边用的是细炭,比木柴耐烧,夜里还得不断添炭,要一直烧到天亮呢。

屠苏酒斟满杯盏,沈尧青说了几句吉祥话,一家子便笑着举杯庆饮,好不欢喜热闹。

吃肉喝酒,日子越过越美满。

待酒足饭饱,碗碟也不用洗,一家子到院子里朝火盆中扔竹节,竹子烧得噼啪作响,就和放炮仗一样。

爆竹爆过了,便到了真正响烟花炮仗的时候。

沈雁乐得直拍手,拿一根细木枝点燃了梢头,还对陆谷说:“谷子哥哥,我可不怕响炮仗,等会儿给你响个大的。”

沈玄青把麻雷子火起花等拿了不少出来,院子里东西多,就到门外去放,听见沈雁的话还笑道:“那你来放个麻雷子,这动静够响的。”

“放就放,你先给我摆好了。”沈雁到底年纪小,前两年家里没钱,过年时只能看别人放,羡慕的不得了,这会儿跃跃欲试,睁大了眼睛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

等到了门口,沈玄青给她把麻雷子往地上一放,她拿着手里的木枝就往前凑,小心翼翼真给点着后,立马就跟兔子一样跑远了。

麻雷子之所以叫麻雷子,就是因为爆开的声音如雷,陆谷站在门前捂着耳朵下意识往后退,退路却被身后的沈玄青挡住。

这第一声爆响炸开时,沈玄青见他瑟缩,大手立马就捂在了他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