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2/2页)

大致地形是没有改变的,但是人物形态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鹤知知不由得想,无岐,到底是什么地方。

为何无岐匠人双目失明,忘记自己的来历,却对这画卷上的雕刻念念不忘。

想着,便不由自主反复喃喃念了两遍“无歧”。

话音刚落,那边无歧匠人忽然一边磨着一块小小的木头,一边扬颈唱起歌来。

那歌声悠扬,却听不明白唱的是什么词。

鹤知知愣愣地看着他。

见她发呆,旁边的小太监含笑解释道:“无歧匠人有个习惯,谁若是连着喊他两遍,他便会唱起这歌来,奴婢们常常听到呢。”

鹤知知听着,身形却是绷得越来越紧。

这首歌,听着应该是侬语唱的,侬语是前朝时大泗城中主流的方言,后来金朝入主,才改为了官话。

无歧匠人虽是说的官话,却会唱侬语的小曲。

他仰起脖子,唱到最高处,那声音听起来像是“无歧——无歧——”

鹤知知忽然明白了。

“无歧”不是地名,那个地名其实叫做“藕池”,是城郊一处乡垅,以大片莲藕出名。

音调的误读?

鹤知知唰然低头,重新拿出藏宝图碎片,把第一张放到最前。

这一张碎片,是谷映雨的父亲生前寄回来的信,并非原件。

可能是谷掌门照着原件画的,也可能是他听闻了什么消息,通过这种形式传达的。

原先鹤知知几乎让人把金国境内所有有卷尾猴踪迹的山都标记了一遍,但没有找到任何线索,那如果是她误读了呢?

猴尾岗。

猴尾岗。

鹤知知在心中默默念了两遍。

忽而起身,吩咐福安去找一个会说侬语的人来,拔腿朝藏书楼走去。

藏书楼的书架之间,弥漫着一股古老书页的气息,闻起来沁人心脾,使人宁静。

鹤知知将一本厚厚典籍扯出来放在桌上,哗啦啦翻过,指尖顺着地名一个个滑下来。

编这本书的人有个习惯,便是在扉页里,将音近的地名编在一处。

鹤知知从“猴”音看起,将一个个可能的地点圈出来,一路圈到“杭”音,得出了数个地名。

恰在此时,福安带着一个人匆匆赶到。

那是一个小姑娘,年纪轻轻,鹤知知看着她,本有些犹豫。

侬语是前朝流行的方言,年轻的小姑娘,只怕掌握不到多少。

福安却擦着汗乐呵呵道:“这丫头是乡下来的,从没出过山门,还刚到宫里没几天呢。”

鹤知知立刻招手叫她过来,让她不断重复“卷尾猴”、“山岗”这几个词,并将不同的字拆开组到一起,叫她再反复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