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宗族

来了新地方, 蒋明菀先是将两个小的安置好,叮嘱了他们不许四处乱跑。

如今擢哥儿和芷姐儿也眼看着要七岁了,到了懂事的年纪, 因此对于蒋明菀的约束,也已经很能听得进去了。

擢哥儿甚至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昂着下巴道:“母亲还把我当成小孩子不成,我怎么会胡闹呢?大哥才爱胡闹,我之前就看着他偷父亲的酒喝,母亲你可要管管他。”

蒋明菀笑着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好了好了,知道你是个大孩子了, 是母亲的错, 不该不信你,你大哥的事儿母亲也会问他的,你现在好好去房里看书好不好?”

擢哥儿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背着小手,领着小厮去了前院书房。

而芷姐儿则是依旧依偎在蒋明菀跟前, 小手捏着她的裙角, 仰着小脸看着蒋明菀:“我要和母亲在一起。”

蒋明菀有些头疼, 芷姐儿这孩子,虽然看着听话,但是性子却很执拗,只要认准了, 谁劝都劝不住。

蒋明菀也是怕外头人来人去的, 一时半会儿顾不到她, 但是看着她小脸上的期待, 蒋明菀到底还是没有拒绝, 叹了口气摩挲了一下她的脑袋, 柔声道:“那你可要跟好了母亲,不要乱跑。”

芷姐儿重重的点了点头,露出一个笑来。

蒋明菀领着芷姐儿,四下指挥仆役们开始整理房子。

不过这回可就没有之前在明州府时那样为难了,这宅子是他父亲,专门找了蒋家的人帮着给置办的,来之前,宅子便彻底整修了一遍,又找人清理了一回,现在他们搬进来,也只是将行李归置好,然后简单的打扫一下。

但是即便是如此,也费了不少功夫,因为这宅子很大,尤其是后院的那个花园,还引了活水进来,有个不小的湖泊,如此,打理起来就更麻烦了。

蒋明菀看着底下人收拾,心里已经开始估摸着要赶紧找人牙子进府采买下人了。

正在这时,海棠却从外头走了进来,她道:“夫人,有人上门拜访。”

蒋明菀一愣,她们这才刚来,竟然就有人上门,而且连帖子也没地递。

她皱了皱眉道:“知道是谁吗?”

海棠点了点头:“说是蒋家小三房的大太太,姓曾,按着辈分来说,和您是一辈的。”

蒋明菀从来搞不懂这些复杂的亲戚关系,不过她倒是听她母亲说过,蒋家屹立不倒这许多年,最出息的,还是在京城的她们长房和五房两个嫡枝,庶枝里出众的就只有外做官的二房,剩下的十几房人家,都是平平,偶尔能出一两个读书种子,但是却也是少见。

这个小三房她听说过,主要是因为就在十几年前,小三房出了个读书种子,不到二十岁就考取了举人,当时甚至还惊动了他父亲,亲自在家里见了那人。

但是不知道怎么的,之后却没了下文,仿佛是听说家里出了什么事儿,那次科考没成,后来竟也自暴自弃不愿意科举了,他父亲还曾感叹过几句。

想到这儿蒋明菀皱了皱眉,既然有这份渊源,那见一面也未尝不可。

“将人请进来吧。”蒋明菀淡淡道。

海棠点了点头,便出去领人了。

倒是一边的玉兰忍不住嘀咕:“太太,咱们这才刚来就上门,也不知这人打的是什么主意。”

蒋明菀浅浅一笑,这个时候就着急忙慌的上门,肯定是有理由在里头的,但是蒋明菀却不担心这个,她再有什么目的,只要自己不接茬,难道她们还敢强逼自己不成?

“且先看看吧。”蒋明菀端起茶碗饮了一口。

结果一低头,却看见芷姐儿乌溜溜一双眼睛盯着她看,蒋明菀笑着摸了摸女儿的脸蛋:“芷姐儿看什么呢?”

芷姐儿将头靠在蒋明菀膝上,轻声道:“我保护母亲。”

蒋明菀顿时笑了,一边轻抚女儿的头,眼中满是柔意。

很快的,人就被海棠领了进来。

蒋明菀打眼一看,却是个略显局促的妇人,看着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摆了,进来根本不敢抬头看,直接了一礼:“民妇曾氏,见过夫人。”

蒋明菀只是一笑:“都是一家人,不必多礼,坐吧。”

那人看蒋明菀如此和气,心里也松了口气,坐在了一旁。

也是在这个时候,她才敢抬头看蒋明菀一眼。

等看到了座上人的模样,曾氏心里也是大为震撼,她还当家里那个已经是少见的绝色了,没想到如今还能见着这样好看的人,听说这位夫人和她年纪相仿,可是如今看着,却仿佛二十多岁的样子,倒是自己看着比她大了好多。

曾氏心里叹了口气,这世上真的是同人不同命。

蒋明菀见她神色变化,也不知道她是在想什么,便只笑了笑道:“族中上下可都好?”

曾氏这才回过神,急忙尴尬的笑道:“好好,都好,之前听说姑太太和姑爷要来江北,族里人都高兴的什么似得,今儿一听到姑太太的船到了,家里六叔便遣了我过来,只怕有什么地方怠慢了姑太太。”

蒋明菀笑着摇头:“安排的十分妥帖,哪里有怠慢的地方呢,该是我上门致谢才是,倒是劳烦你跑一趟。”

曾氏听她这样平易近人,心中越发安心了,想着自己这次来的目的,她定了定心神,这才试探道:“我听六叔说,这次姑爷管的是咱们江北的学政?”

蒋明菀眸子一转,大概摸出了几分她的来意,她琢磨了一下,要是蒋家真有什么人才,那徐中行提携一二也不是坏事,不过还是要防着这些人起旁的心思。

想到这儿蒋明菀笑着点了点头:“六叔消息灵通,正是主理学政,不知如今家里可有什么读书好的孩子,若是我们老爷有暇,倒是可以指点一二。”

没想到蒋明菀竟然会主动提这个,曾氏一时间大喜,急忙道:“若真是如此,那真是感激不尽,只是,只是却也怕耽误了姑爷的正事。”

蒋明菀笑了笑:“提携优秀仕子,本也是老爷常做的事儿,耽误不了什么,只是老爷公务也的确繁忙,到时候还要与老爷商议。”

曾氏听着这话,心里顿时定了大半,没想到这位姑太太也是个有本事的,竟然能拿的了姑爷的主意,不过想着姑太太的出身和模样,她倒也不惊讶了,这样的大户人家的出身,又长得这个模样,怕是嫁给谁都得供着吧。

曾氏也没耽搁急忙把六叔交代给她的话说了一遍:“族里这些年,一直遵从京中大伯父的吩咐,十分注重族中子弟的教育,咱们蒋家的族学更是整个江北行省都闻名的,前些年倒也出了几个举人,只是一直困在举人的功名,不得寸进,六叔也是为了这事儿操碎了心。”

“还有几个比较出色的蒙童,六叔看着也觉得是个好苗子,只是怕家里的塾师将孩子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