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重游

天色忽然暗下去,并不强劲的风裹挟着稀疏的雨点,拍打在窗户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很快又被留声机里的乐曲声盖过。

“果然很讨厌吧?”

夏炎又问过一遍后,陆周瑜似乎陷入思考,半晌,在夏炎以为他已经默认,准备换个话题时,才答非所问,“什么样算死缠烂打?”

“我不知道,”夏炎先是摇头,又看了陆周瑜一眼,“就字面意思那样。”

陆周瑜闻言微微点头,问:“你觉得讨厌?”

“我……”

夏炎不清楚话题怎么又绕了回来,也分不清陆周瑜是单纯发问,还是意有所指,后者令他心下一惊,又认为自己颇有自知之明,算不上死缠烂打,于是小声辩解:“也不算讨厌吧。”

陆周瑜“嗯”一声,目光从他脸上落到膝盖上的手机,停了一瞬,说:“不讨厌,但挺麻烦的。”

刚升起的微弱希望忽地被扑灭,夏炎勉强地笑笑,低下头摆弄手机,正好看到季启林的微信,说画面已经调试完毕,下来找他们汇合。

收起手机,夏炎对陆周瑜说:“季老师忙完了,马上就过来。”

两人起身往大厅中央走,走出几步,听到季启林下楼的声音,夏炎猛地想起什么,连忙叫停。

陆周瑜脚步顿住,稍侧过头,用眼神示意他继续说。

夏炎觉得莫名尴尬,但脚步声越来越近,只好硬着头皮说:“一会儿季老师如果说一些很奇怪的话,你不用管他。”

顺着他的目光,陆周瑜抬头往楼梯上看了一眼,问:“什么奇怪的话?”

“他对我和你有一点误会,”夏炎斟酌着语句,“总之工作之外的话不用放在心上。”

季启林已经下了楼梯,朝他们走过来,陆周瑜没再多问,点头应下。

临近正午,夏炎提议到附近的餐厅边吃边聊,季启林却说下午临时有会议,“不好意思啊,小陆。”他搓搓手,难得有些局促,“待会儿让夏炎请你吃顿好的。”

陆周瑜说:“没事。”

季启林指指刚才他们坐过的长椅,说:“都是熟人,我也不跟你客气了,去那儿坐吧,长话短说。”

说完后他又问夏炎:“你是旁听?还是……”

夏炎立刻说:“我在外面等你们。”

他太了解季启林了,单独和人聊工作时就只会聊工作,但如果自己在场,说不准他会不会再开一些两个人的玩笑。

“嗯。”季启林应一声,拍拍陆周瑜的肩膀,往长椅的方向走,陆周瑜看了眼夏炎,没说什么,抬脚跟过去。

天色阴得厉害,小雨淅淅沥沥,夏炎走到大门前,往外看了看。

一旁的保安以为他要出去,礼貌询问需不需要雨伞,夏炎没听清楚,又问一遍后,才摆手说:“谢谢,不用了。”

他忍不住想,陆周瑜得知双年展邀请他参加时的反应,应该会看在季启林的面子上,委婉地说谢谢,不用了。

思及此,他稍稍侧过脸,看向一旁的玻璃。

玻璃上模糊映着不远处两人的身影,季启林正抬手比划着什么,似乎说到激烈处,动作幅度有些大。

他谈起工作就自动切换状态,夏炎不禁想笑,觉得自己二十多岁,反不及年近六十的季启林有活力。

再反观另一个模糊的身影,始终屹然不动,不知是不是错觉,明明看不清神情,夏炎却觉得陆周瑜正在玻璃上跟他对视。

还未来得及挪开目光,那道影子轻轻摇了摇头。

是拒绝。

意料之中的答案,夏炎倒没有很失落的感觉,只是心突然坠了一下,又恢复平静。

他收回目光,一手揣进口袋,另一手推门出去,站在廊前,对着一棵鱼骨般光秃秃的树干看上许久。

再过不到一个月,他即将迎来二十八岁的生日,除开二十岁出头那几年,常和同学朋友大操大办,往后每年逐渐趋于平淡,这次要不是沈齐在电话里提醒,夏炎自己都差点忘记。

尽管沈齐的行为总是出其不意,麻烦连连,但夏炎始终狠不下心对待他。沈齐偶尔会让他想到几年前的自己,充满莫名的勇气和信心,对一切无所畏惧。

好比二十一岁在酒吧重遇陆周瑜,把他按在墙上接吻。

但二十八岁,连一句挽留的话都难以说出口。

想到这里,夏炎顿时感到挫败和烦躁,想咬支烟转移注意力,手指在兜里搜寻未果,想到那盒红旗渠的烟已经送给陆周瑜后,塌下肩膀,靠在门框上轻叹了口气。

不多时,大厅传来喧闹声,上午的展览结束了。

三三两两的人群涌下楼梯,神态各异,或交换感想,或抱怨天气,但这无疑是一场情绪渲染到位的展览,因为大多人都眼眶泛红。

作为策展人,夏炎很喜欢在展览期间混入人群,听这些琐碎的发声,有种踩在地面的真实感,尽管这场展览与他毫无关联,但难免职业病发作,他干脆靠在门框外侧,光明正大地偷听。

听到有人说:“让去世的人死而复生,是科技造福人类。”

也有人说:“这种虚拟的复活太残忍,当活着的人从虚拟中醒来,只会更痛苦。”

等人散得差不多时,季启林和陆周瑜才并排走出来。

走至门口,季启林说下次有机会再聚,语气如常,看见夏炎,又让他好好招待陆周瑜,而后接到电话就匆忙走了。

走下三级台阶,他又转过头,正经道:“可以报销,吃点好的。”

夏炎笑着朝他挥手,说:“知道了!”

“走吧。”他带着未散去的笑意,对陆周瑜说:“你想吃什么?”

陆周瑜从一旁的伞架上取过两把伞,替他撑开然后递过来,“你说。”

“那出去看看吧,”夏炎提议,“这附近我不太熟悉。”

两人一同走出展馆,路旁停了不少车,被雨打落的梧桐叶软塌塌地贴在车身,夏炎看了眼,问:“你怎么来的?”

“走路,”陆周瑜说,抬手指了个方向,“我最近在家属院住。”

听他这么说,夏炎才迷瞪瞪地反应过来,这里的确离家属院不远,都隶属于老城区范围。

“我坐地铁来的,”他说,忽然灵光一现,“你记不记得画室楼下那家炒粉店。”

“小林炒粉?”陆周瑜问。

“对,”夏炎点头,“老板发财了,把炒粉店改成了一家音乐餐吧,环境还不错,你想去吗?”

“可以,”陆周瑜笑了笑,又问:“海鲜炒粉还有吗?”

“当然,这可是他的发家之本。”夏炎打了个响指,拿出手机导航。

步行约三十分钟,打车软件显示前方有二十多人在等待,而公共交通需要换乘三次,是个尴尬的距离。

“不然还是算了。”夏炎泄气道。